- 相關推薦
明確“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 大力改進識字與寫字教學
記: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中,都明確提出了“識字與寫字”的學習目標。請問在階段目標中,是怎樣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提出識字、寫字的學習目標的?
崔:比如,第一學段(1~2年級),在“識字與寫字”方面共提出六項目標。第一項“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第三項中的“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是側重于“情感、態度”的目標。第二、三、五項是側重于漢語拼音、識字寫字“知識·能力”的目標。第四項是側重于寫字習慣的目標。第六項是側重于“過程·方法”的目標。
“識字與寫字”目標的全面性,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不僅能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會寫其中的3000個字,而且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了主動識字的愿望和主動識字的習慣,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把字寫對、寫美觀。而學生一旦具有識字的主動性和寫字的審美性,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不僅對于識字、寫字,對于學好語文,而且對于終身學習,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記:各個學段的“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是怎樣體現階段性和連續性的?
崔:各個學段“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十分明確,階段性十分明顯,無論對教材編者還是對老師、學生,都便于操作。同時,學習、目標彼此聯系,循序漸進很好地體現了學段之間的連續性。特別是5~6年級學習目標與7~9年級學習目標的自然銜接,從學習目標這一關鍵點上,克服了長期存在的小學和初中脫節的問題,使九年的學習目標彼此銜接、渾然一體。單說識字數量和識字能力的學習目標,各學段是這樣安排的。
年級
要求認識的字
要求學會的字
識字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學習獨立識字
3~4
2500
2000
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7~9
3500
3000
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
應當說明的是,課程標準在各個學段提出的“識字與寫字”的學習目標,是應當達到的基本要求。在實施過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項,使廣大學生都能達標,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學得更多、更好。
記:您可以具體說說“識字與寫字”的學習目標有哪些特點嗎?比如在漢語拼音方面,據我所知,適當降低了教學要求。
崔:是的。以前的教學大綱對漢語拼音要求比較高。大綱規定,漢語拼音具具有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這三項功能。由于用漢語拼音幫助閱讀,學生必須能夠直呼音節,而直呼音節對廣大學生特別是方言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來說,不僅費時而且難以做到;又由于經過多年教改實驗,積累了一些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以便及早進入用漢字閱讀的經驗,2000年3月頒布的試用修訂版教學大綱,提出漢語拼音的功能是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2001年7月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與修訂版大綱一脈相承。由于漢語拼音不再具有幫助閱讀的功能,因此,課程標準將漢語拼音的學習目標作了如下規定: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能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將學習目標定位在拼讀音節而不是直呼音節,書寫音節而不是默寫音節上,把教學要求適當降低,比較符合國情,有利于大面積達到漢語拼音基本的教學要求,有助于改變拼音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時間過長,學生感到單調、枯燥的狀況。對于一些教改實驗地區、學校,可以根據實驗的需要,適當提高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
記:據我了解,認寫分開,提出“認識”“學會”兩種要求,是“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的一個顯著特點,請您就這方面具體談一談。
崔: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要求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提出“認識”和“學會”兩種要求。在第一學段(1~2年級)明確提出要“多認少寫”。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1.“認寫分開”,既可以避免識的字字字要求“四會”,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可以防止“認”“寫”相互掣肘,而導致認不快,又寫不好。2.“多認”,有利于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以便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這無論對培養閱讀能力,還是對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3.“少寫”,對教材編者來說,更便于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獨體到合體編排寫字教材;對教師來說,更能循序漸進地進行寫字指導,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寫字基礎。
要依據課標,準確把握兩種識字要求。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本課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學會的字,以往強調“四會”——會讀,會寫,會講,會用。現在調整為會讀,會寫,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教學中再也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抄、背詞語注釋,測試時也不要考詞語解釋。
記:在《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中,是不是比以往更加重視寫字了?
崔:加強寫字,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到了高年級,還應引導學生體會漢字的優美。這是新課標在寫字方面比較強調的。課標在寫字方面,各個學段都有明確的要求。1~2年級打好硬筆字的書寫基礎,包括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了解漢字基本知識,能把硬筆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3~4年級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學習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5~6年級用硬筆寫楷書,要又好又快,行款整齊;能用毛筆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7~9年級在用硬筆熟練地寫楷書的基礎上,學寫行楷字,進一步提高書寫速度;用毛筆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總之,寫字既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又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體現,要依據課標的學段要求,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使每個學生都能把字寫得既規范,又美觀。
記:您認為,課標規定的“識字與寫字”的學習目標,還有什么特點?
崔:還有一個突出之點,就是力求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可持續發展的識字基礎。
課標首先強調識字基礎要扎實。不僅把識字作為1~2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而且明確提出識字“質”和“量”的要求。在“量”的方面,提出“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兩年要求認1600~1800個常用漢字,這是建國以來歷次教學大綱所不多見的。在“質”的方面,提出“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掌握字的間架結構;“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生學會了漢語拼音,就能讀出生字的字音;掌握了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就能識記生字的字形;學會兩種查字典的方法,不認識或不會寫的字漸漸地就能自己解決。這就為一二年級的學生打下比較扎實的識字基礎。
課標更希望這個識字基礎是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重視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一二年級教給基本的識字方法,包括讀準字音、識記字形、了解字義的方法,查字典的方法,要求學生“學習獨立識字”。以后各學段逐步提高培養識字能力的要求:三四年級提出“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五六年級提出“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七至九年級提出“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學生一旦具有獨立識字能力,識字便能做到無師自通,為自由地閱讀、寫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提出情感、態度、習慣等方面的目標,使學生在識字上有了不竭的動力。這方面的目標,在各個學段一以貫之。一二年級強調“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三四年級進一步提出“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以后各年級繼續培養識字的興趣和主動識字的習慣。三是引導學生利用教科書以外的學習資源、課堂以外的學習渠道,自主識字。如,在生活中利用書報、影視、商標、廣告、網絡自主識字,經常和同學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如果按課標的精神去做,學生既有識字能力,又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有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途徑、方法,學生等于插上了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里展翅飛翔。
【明確“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 大力改進識字與寫字教學】相關文章:
識字與寫字的教學設計08-15
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改革08-17
識字寫字教學反思08-25
談識字寫字教學的創新08-17
識字寫字教學的三個結合08-17
對識字寫字課堂教學評價的探究08-05
小學識字寫字教學心得體會08-24
漢語拼音、識字寫字的教學設計案例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