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批改的藝術
隨著語文考試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據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成績的好壞。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對學生來說 ——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批。葉圣陶先生說過:“凡是教師都修改過不計其數的作文本,他們得到一個統一的體會,都認為改作文是種徒勞無功的工作”①。另一方面,這項徒勞無功的勞作,又是語文教師繁重的事務,一疊疊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壓得教師“苦不堪言”。改變這一現狀一直是人們企求而未能得到的。長期以來,在此種情緒的影響下,作文成了夾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礙了作文成績的提高。其實,筆者以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促成師生交流的陣地,唯有實現“教師——作文—— 學生”一體化,才能實現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一起來探究這個“頭痛”癥的病因,對癥下藥,我認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強化作文批改的藝術。 作文批改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把握好這一環節,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極大的作用。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一、冷 熱 法? 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由于其作文經常獲得教師的好評和同學的贊揚,心中往往產生驕滿之情,久而久之輕狂態度流于筆端。對于這類學生必須使其清醒、冷靜,這就是所謂的“冷”。如一學生在《社會現象隨感》中寫道:“當今社會由于金錢萬能而私欲橫流,特權階層的腐敗,使百姓怨聲載道……”。這篇“隨感”辭鋒之犀利,言語之激烈,是學生作文中不多見的。從中也反映出該學生看問題偏激,思想方法片面,所以必須嚴肅給予批評。為此我作了這樣的眉批:“何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小片烏云難道能永遠遮住太陽的萬丈光芒?切不可以偏概全。”總批是:“本文立意有誤,不要陷入政治思想上的盲區,要學一點唯物辯證法,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事后,這位學生在“練筆”中寫道:“老師,您深刻而尖銳的批評使我警醒;您中肯而善意的教導使我受益匪淺;您一針見血的‘立意有誤說’使我終生難忘。我要求重寫一篇觀點正確的文章。”這一反饋,使我欣喜地看到了這位學生不僅懂得了“文章之道,立意是本”的道理,還使我看到了一個政治上不成熟的孩子正在走向成熟。如果說批評腦子發熱的學生的思想錯誤是一種“冷”,那么指出一篇較好作文中的不足也同樣是一種“冷”。它使習作者能在教師的點評中看到自己的毛病,從而使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如一學生在《蘇州樂園游記》中寫道:“一進蘇州樂園,便有一股芳香撲面而來,隨處可見百花爭艷、芳草鮮美的景色。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小鳥在樹枝上鳴唱,魚兒在湖里悠哉游哉。耳畔送來陣陣游人的歡聲笑語,好一派盎然的春意,讓人心曠神怡……”這位小作者似乎寫得蠻得意,有必要潑一點冷水。批語是:“這部分寫景狀物的內容只寫出了大多數公園、園林在春天里的共性,沒寫出其個性,難道平時你喜歡看那種千篇一律式的文章嗎?”后經該生修改,寫出了蘇州樂園大而美,自然景物與人造設施相得益彰的個性,成為一篇佳作。以上這種響鼓要用重槌敲的批改思路可稱之為“熱則冷之”。而對于另一類寫作質量比較差的學生則相反,批改的思路應為“冷則熱之”。因為這類學生寫作的水平長期偏低,已失去了對作文的熱情和自信心。教師如能很好地利用評價——批改這一重要手段,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那么他們的作文水平必定會有提高。針對這類學生中的不同情況,具體做法也應有所不同。如一篇作文寫得平平淡淡,其中還有一定數量的錯別字與病句,過渡也不自然,小毛病不少,但從總體上看, 還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則給予“習作寫得有頭有尾,主體部分清楚”等一類肯定的評語。如一篇作文從總體上看連這樣的質量也達不到的話,那么就從作文的局部——段來尋找其成功之處,給某一段以較高的評價,可用:“本段記敘較具體,描寫較生動”;“本段寫得條理清楚,用詞恰當”等評語。如是一篇更次等的作文,則也要從更小的角度挖掘出它的“閃光點”。如某一句寫得好,某一詞用得準確,可在其下面畫上醒目的紅圈,并寫上一個“好”字,外加一個“!”號。總之,對這類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要偏愛一點。評價時,決不要吝嗇,應多使用一些贊語,千方百計激發出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迸發出寫作的熱情,讓他們在獲得低層面上的喜悅后,獲得高一層次的成功。 二、面 批 法? 作為一般常用的書面批改法,盡管教師常常費盡心思,力圖指正學生習作中的問題,幫助他們提高寫作水平,但教師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會被每一個學生真正理解。因此,作為書面批改形式的補充——當著學生的面,對其作文進行邊分析邊批改的面批法,雖然費時費力,但效果明顯,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對于這種面批法,學生也是十分歡迎的。因為他們覺得受益良多,進步快。面批法在實施時,有兩種做法:1.一對一,即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采用這種做法,教師可以對某一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毛病——大至篇章結構,小到詞句標點全面進行診治,在批改中師生可以直接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能從中了解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原始動機,批改就可以更有針對性,更為恰當。而學生在平等對話中,能在闡述自己的思想中發展個性,讓個性趨于優良化。結果表明,面批法能在親和融洽的氣氛中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師的評判。2.一對幾,即一個教師對幾個學生。采用這種做法,教師應事先把全體學生寫作中表現出來的毛病進行分類,然后分批集中進行批改(每批以四、五個學生為宜)。如第一批學生語言啰嗦、不簡潔,就著重指出他們的啰嗦、不簡潔的原因及如何克服;第二批學生說話前后脫節,就著重指出他們的失于照應;第三批學生邏輯思維有錯誤,就著重指出他們的邏輯思維錯誤;……這種批改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對教師的批改能牢記于心,以后不再重犯類似的毛病。當然,批改的著重點對每一個學生來說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缺點克服了,別的缺點還存在,或出現新的缺點。因此,過一階段要重新排列組合,進行新一輪的分類面批,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三、互 改 法? 組織學生進行作文的互改,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表現欲,能極大地激發出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內驅力和積極性,培養他們思維的活躍性。同時,學生在批改過程中,能饒有興味地吸收他人的長處,在直言不諱指出他人短處時,對自身也是一個教訓,能成為前車之鑒。而學生用自己的學生腔語言為同學批改,可能更容易為同樣是學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學生批改得大體正確,不失為一舉兩得的好方法。具體操作時,可以四人為一組,每人先瀏覽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確定一篇自以為能改出點“名堂”來的作文進行批改。四人批改完畢后,相互傳閱,對不同意見進行討論、爭辯。這一步至關重要,它能使學生在質疑問難中學會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和思考;在爭論答辯中發展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總之,通過語言的交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見一致后,再交教師審批。而教師在審批時,除對有明顯不當的批改加以糾正外,都應予以充分肯定,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可提高學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讓作文批改成為寫法交流的陣地 作文的批改有很多的方法,自批、互批,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②。經過幾年的寫作訓練之后,有時會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情況。就是說,經過幾年的寫作訓練之后,各種文體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時一些具體的寫法卻把握不起來,明知這樣寫不妥,卻又不知該如何修改,此時教師就應給與適當的點撥,引導其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 為了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與創新思維,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題——秋天。其中有一個同學在作文自批中寫道:“本文圍繞秋天寫了幾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與涼爽,秋天的豐收與繁忙,但又寫到了秋雨中樹葉的綠,似與要求不符,但這確實是我的所觀所感。”而在互批中也這樣寫:“本文抓住秋寫了不少景象,語言很優美,讓人讀后仿佛跟隨作者也走進了那溫柔的綠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寫秋,文中卻出現了不少綠,好象給人以春天的感覺。”從學生的批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此類作文的寫作方法認識有誤差,竟以為寫秋天時顏色必是黃,而不能用綠。于是我在批語中寫道:“其實,秋天時寫綠未嘗不可,關鍵是寫出秋天中的綠與春夏中綠的不同之處來。例如,春天中的綠是新綠,夏天中的綠是墨綠,而秋天中的綠是黃綠,綠中泛出黃點。所以寫景作文重點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東西寫出一個與眾不同來。”如此以來,既糾正了學生批改中的失誤,又指導了寫作方法,正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二、讓作文批改成為思想交流的陣地 十六七歲的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階段,自以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了,但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膚淺或片面。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體現出來。記得一次半命題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個同學寫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虛偽的可鄙”內容是前不久為迎接市教學規范化學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為迎接驗收,老師精心備課,學校全面打掃衛生等寫的虛偽可鄙至極,表現出了極大的厭惡,措辭相當激烈。他在自批中寫道:“本文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很有一種一吐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慣學校的這種弄虛作假……”而在互批中這樣寫:“本文取材于實際,很有真情實感,但說話欠妥當,一個學生不應該用這種口氣批評自己的學校,其實這一切都是為我們好。”看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學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語中寫道:“你能夠抓住身邊的事,善于觀察,巧妙入文,抒發了真情實感,很好。但我還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將學校平時的工作和驗收時的工作作個比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徹底的虛假?難道老師平時就沒精心備課?學校平時就不打掃衛生?總之,我們應該學會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現象,而不能簡單的把一事物定為好或壞……”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過追蹤調查,我發現那個學生的思想認識已漸趨成熟,待人接物也較緩和了,一次貼心的評語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誤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三、讓作文批改成為情感交流的陣地 中學生受生活實際和閱讀范圍的限制,作文取材較窄,純粹胡編亂造就會漏洞百出,所以學生作文選材多是圍繞身邊發生的事或親身經歷展開。尤其是我強調學生作文要“說真話抒真情”所以從學生作文中常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有一次,生物老師向我反映說某同學像有心事似的,一節課什么都沒背進去,提問時一問三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這答案竟讓我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話題是“選擇”,從文中顯示出她收到了男生一張紙條,正不知該如何選擇呢。文筆極端細膩,心情異常矛盾,直至最后也沒下定決心,甚至還求助月亮星星告訴她該如何選擇。很顯然,這是初中生常見的早戀現象,這種事不談,學生面臨彷徨,很有可能走上彎路;面談,又會引起學生心理的恐慌,讓其無地自容。于是我便借作文批改進行了一次旁敲側擊的教育:“看得出來,文中的主人公正經歷著一次痛苦的煎熬,別的不說,但是一張紙條就已攪得她睡不好覺,聽不進課了,以后還能怎樣?要知早熟的果子雖然好看,卻是又酸又澀。我們是否應該幫她盡快走出青春的沼澤地?”下次作文再交上來時,我發現“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著迷惑的眼睛,主人公的腳步也堅定了”我心中的那塊石頭也落了下來,如此一來,既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又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何樂而不為?其實,這種方式的作文批改不僅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更是滿足了學生對作文的期待心理,因為自己寫出來的作文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了,這會大大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方法,又有了興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個大難題了。 我認為,學生批改作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各盡其力,各長其才。批改前師生共同商定標準,讓學生批改有據可依,我的方法是這樣的:首先,與學生共同商討作文評改標準,大致分為字體和標點、內容、結構、表達、語言、創意等幾方面。
(一) 字體和標點
1、 字體是否美觀、端正、書面是否干凈、整潔。
2、 錯別字,要求將錯別字在原文處打上標記,并在旁批處打上方
[1] [2] 下一頁
框,重復的錯別字不計。
3、 標點,強調句號、引號、嘆號、問號、書名號的使用,錯誤的在原文中打上標記,在旁批處修改。
(二)內容
1、中心是否鮮明、集中、突出。中心是否切合題意,內容是否真實可信。
2、選材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
3、看人物形象是否豐富,性格是否合乎情節,材料是否豐富。
4、文句是否有意蘊,感情是否豐富,真摯感人,是否讓人有回味,或引人發笑,或為之感動,或為之深思等。
(三) 結構
1、 層次段落劃分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完整,構思是否新巧,如倒敘,插敘等。
2、 段落之間是否過渡自然。
3、 前后是否相照應,開頭和結尾是否得體。
(四) 表達
1、 如記敘文,要求做到夾敘夾議,有議論、抒情、描寫,對事情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或感情,能透過現象揭示本質。
2、 如議論文,要求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有議有據,能自圓其說,觀點具有啟發作用,能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
3、 如說明文,要明確說明對象的特征,有豐富的說明方法,有恰當的說明順序。
(五) 語言
1、 語言是否簡練,既不重復,不啰嗦,精煉簡要。
2、 語言是否流暢,即讀起來很順暢,不疙疙瘩瘩的。
3、 用詞生動新穎恰當,句式靈活,錯落有致,如長短句交錯,陳述、反問、設問交錯等。
4、 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排比、引用等。
5、 病句,要將病句在原文下劃橫線,在旁批中或原文中批改。
(六) 創意
1、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包括題目、開頭、主體、結尾新奇巧妙。
2、 推理或想象有獨到之處。
3、 能體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
其次,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與作文評改的幾方面相對應,組內有幾位同學,便批改幾篇作文。每位同學批改一方面。例如:作文水平差的學生批改字體和標點,作文水平好的學生批改語言、內容、創意等。根據“作文批改標準”,給作文下自己的評語。這樣,每篇作文被批改達六七遍,優點與不足也就完全顯露出來了。同時,批改者通過批改,提高了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再與自己的作文相比較,也明白了自己寫作的優劣得失。各類學生皆得其所,寫作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學生批改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寫生。
再次,對學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師不能采取不聞不問的“放羊式”的方法,因為畢竟學生的寫作能力、賞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淺,所以,教師應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參考學生的批語,再次批改。教師的批語應尊重學生的觀點,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不宜對學生的作文內容和批語作較大的改動,以防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文批改中要注意語言和文字的藝術,不然會挫傷孩子寫作的欲望。我認為主要有六忌③。 一忌空洞浮泛。有的老師的作批語側重理性說教,甚至只評不導,草草了事。 二忌面面俱到。作文批語不必巨細無遺,每次最好只選一兩個“點”下力氣。 三忌缺乏真情。作文批語要加大情感分量,以情誘情,以情激情。 四忌褒貶過度。作文批語要實事求是,“寬”中有“嚴”,防止“捧殺”或“棒殺”。 五忌滿篇見紅。作文批語要精當,注意啟發性和導向性,不要批得滿紙通紅。 六忌批、練分離。不能重總批、輕旁批,要對遣詞造句、表現手法等提出意見或建議,有針對性地設計小練習,做到批、練結合。 調動學生批改作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程序化訓練,以期能真正學會改文章。還要求老師輔之以有效的訓練方法,以利于學生水平的抒發,實踐證明要讓學生自批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一“練”。初期的作文批改訓練,不妨把有關提示與要求定得具體詳細些,以期學生能明確訓練重點,并且較順利完成一篇文章,獲得初步的成功感。 二 “評”。一般的作文都是為了表達某個中心或某種思想感情,但這種表達效果如何,卻不像數理化學科那樣有客觀的標準答案,要加以評判,可選幾篇典型的范文來參考對照。因此,每次批改作文后,及時精選一篇或幾篇各種層次的文章與學生一起對照分析,體會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使技巧訓練更具體化,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而慢慢掌握標準。 三“改”。在基本掌握評判標準的基礎上,還應當讓學生實際操作一番,所以可組織學生評改作文,由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每組負責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組成員在讀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討論,交流意見,共評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 四“賞”。佳作展示與推薦發表,在課室辟一“佳作展示欄”,把每次作文的優秀篇目連同評語一同展示,讓學生共評得失,力求從各個方面得到啟發,同時營造一種聲勢:“這些佳作都來自同學中,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這不僅能讓佳作作者產生榮譽感,其他同學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強了寫作信心。對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還推薦到校作文報或一些期刊的中學生園地發表,使同學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寫作也由課內到課外擴展了。這樣,既引導學生更積極地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又培養了良好的寫作習慣,訓練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當寫作不再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當學生面對寫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為一種興趣愛好時,不但“作文難”會離我們遠去,而且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欣賞到學生的生花妙筆,而這些所有的關鍵都是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諸熟門徑,讓那些貌似“老大難”的作文都成為“小兒科”。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作文批改的藝術性就尤為重要。這只是我的一點淺見,請專家多提寶貴意見。 注釋及參考書目:、 ①、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轉引自何萬貫《符號批改作文的效果》。 ②、《作文如何評分更好?》,陶小青,《上海教育》
③、《批改最忌----滿篇紅》作者:梧桐, 選自《江蘇教育》。
上一頁 [1] [2]
【作文批改的藝術】相關文章:
批改作文07-26
作文批改評語08-25
淺談作文批改08-16
作文批改評語06-20
作文的批改評語02-13
作文批改的評語02-22
作文批改評語11-27
批改符號的爭吵作文08-16
作文批改的有效方法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