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引導中小學生自覺接受道德教育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決議明確提出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和規范,即“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這一表述,把社會主義道德和規范的核心、原則、基本要求第一次寫進黨的決定。中小學要下大氣力,細心籌劃,精心準備,通過教育工作,使學生懂得自覺接受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努力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性,并以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引導學生懂得自覺接受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使中小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覺接受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憲法》明文規定,公民要做到“四個堅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并成為“四有”公民。作為未來公民的中小學生,做到“四個堅持”和“四有”是自身努力的方向。“有道德”是“四有”中的一條。鄧小平同志把這一條稱為最重要的一條。使中小學生認識這一點是德育工作的關鍵,這是從法律角度來看的。
從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的角度看,培養“四有”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針規定的教育目標,其中“有道德”是首要的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要求包括普教在內的我國教育,要把“有道德”列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中。
中央第一至第三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其他中央領導,每談教育工作的培養目標,都語重心長地強調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因此,在對中小學生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中,應以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即“五愛”這一基本要求去實施教育,達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否則,道德教育就會失去中華民族的特點和時代特征,就不具有中國的特色,就無法體現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當前,在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盡管國家在推行素質教育,但社會上“望子成龍”、“學而優則仕”的影響依然存在。“考高分、上大學、掙大錢”;“考研拿碩士博士”、“出國留學拿‘綠卡’”,是一些學生和家長的奮斗目標。他們認為,只有這些才是實在的,其它一切都是虛的。試問,倘若培養的學生都奉行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何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延至何時!一個有責任心、使命感的中國人應該認識到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了。中小學要實施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大的戰略,持久、深入地進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五愛”教育,要使中小學生懂得愛祖國是中國人民的最起碼、最基本的道德品質,也是全民族的崇高道德。李苦禪大師說得好:“所謂人格,愛國第一。”一個人連生養他的祖國都不愛,就沒有起碼的人格可言,其它一切品德無從談起。要使中小學生懂得愛人民是確定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應當以一腔熱情熱愛同學、師長、同胞,團結互助,共同前進。要使中小學生懂得愛勞動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特征。勞動是光榮的,勞動者是神圣的,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使中小學生懂得,愛科學是社會進步的要求,是實現現代化的要求。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逐步具備科學精神、態度、意識和素質,將來好為祖國為人民服務。要使中小學生懂得愛社會主義是我國社會制度對全體人民的要求,應是全體人民共同遵守的主要道德規范。當然還要懂得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等。
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是不愿意看到道德敗壞、“貪污、盜竊、賄賂橫行世界”的出現。因此,對中小學生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是多么必要啊!這種教育首先要使中小學生正確認識自覺接受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就要引導學生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引導他們從小養成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好風氣,學習黨的教育方針的好習慣,只有按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做,聽黨的話,才能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和囑托。
二、引導學生懂得努力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性
在引導中小學生正確認識自覺接受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還要引導他們認識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之自覺地履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追求逐步達到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崇高境界。 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引導中小學生會做人并努力成才,這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社會主義道德。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首先,應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社會主義道德不能停留在認識水平上,要把從書本上課堂上讀到、聽到的間接的社會主義道德知識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輝事跡,有效地運用到本人道德素質提高的實踐活動之中,即學而思、思而行。當前,在推進素質教育中引導學生通過學、思、行去體會怎樣做有道德的人,怎樣做才能成為具有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的人才。雷鋒說得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這是雷鋒道德情感的真實寫照,是社會主義高尚道德的體現。還有在戰爭年代和建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形成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和孔繁森精神等等,都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光輝體現,是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最好教材,是中小學生學習效仿的楷模。因此,要運用革命先烈、革命前輩驚天地、泣鬼神的高尚精神、英雄作為激勵學生,開展好“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刻苦學習發憤讀書活動”、“為希望工程做貢獻活動”、“青少年志愿者活動”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悟、體會如何做人和為他人為社會多做貢獻,從而深化對社會主義道德和實踐社會主義道德重大意義的認識。
在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教育活動中,要使中小學生的道德水平逐步達到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的崇高境界。這就要求學校的德育工作要系統地向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境界的教育,并適當提出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具體要求,使之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反復多次的學習教育過程,逐步正確認識并把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并以英雄楷模的成長歷程為借鑒,把自身溶入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之中,為全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貢獻力量,為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最終實現而奮斗終生。
學校德育工作除了組織中小學生系統學習有關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理論知識和引導好他們實踐社會主義道德而外,還必須:第一,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抵御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侵蝕,引導他們堅定地樹立起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要重視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從具體行為習慣的養成抓起,從小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和道德規范,成為其自覺的行動。第三,開辟基地,開展好學軍、學農、學工、幫老助殘等具體的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且列入教學計劃,使實踐活動既有針對性,又富有成效。第四,要要求他們逐步具有群體精神、合作精神和有意識地經受生存能力的鍛煉,與同伴、同學和將來的同事們一道成為有社會主義道德的人,成為具有崇高道德境界的人。這樣做正體現著素質教育的方向,體現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