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愛國主義教育三題

    愛國主義教育三題

    時間:2022-08-17 15:19:40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愛國主義教育三題

      1981年3月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愛國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精神力量》的特約評論員文章,1982年7月中宣部和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提出《關于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意見》,到國家教委頒發的《中小學加強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的總體綱要》,直至1994年中央發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十幾年來,我們邊學習邊實踐體會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學教育的肥沃土壤和廣闊天地。只有植根于民族的土坡中,才能長成自家的大樹;只有翩翔在傳統文化的天地中,才能有勇氣、有智慧將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有機結合,去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現代文化、現代文明。

    愛國主義教育三題

      我認為,作為傳統美德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貴在日久天長,只有堅持以辯證法為指導,才會發揮出深入人心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

      上情與下情

      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出發點問題,是從上級的文件拈神出發,還是從中學生的實際出發?無論什么教育,都要具有針對性,沒有個性也就談不上共性。

      同理,進行愛國主義教方,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從他們的需要出發,從他們的問題出發,江握學生發展的脈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能收割干半功倍的實放。

      現在的中學生對祖國的歷史地理、民族傳統,乃至文化思想、人文特神、道德倫理等等知之甚少,根底極淺,尤其對中國文化給予歐洲、西方和全世界的影響更是幾乎一無所知;另一方面由于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他們接觸面廣,信息源多,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求知欲強,可塑性大。近年來我們了解到學生在這一方面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羨慕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二是對我們國家存在的某些方面的問題憂心仲忡,對民族的未來信心不足。我們針對這些問題,著眼于教育學生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端正學生對祖國歷史與現實、輝煌與憂,棗的認識,以我們的真恃實感、真才實學、真知的見去教,傾心盡力、感同身受地教,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地教,學生是會受到震撼、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的。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學生就能懂得“兒不嫌母丑”的意義,就可以激發出為祖國的富強而發陪成才的強大動力。同時,教育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地比較,學會從本質上、發展上、內在聯系上看問題,學會不被暫時現象、局部現象、甚至假象所困惑而陷入主觀性、片面性、盲目性。

      上情為指導思想,下帖為出發點,方向上必須符合上恃精神,實踐必須切合下肝實際。上情與下俯結合,才能將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歷史與現實

      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問題,也是涉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其展的問題。無疑,繼承弘揚傳統美德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條件,也是加強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相互了解、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手段。而發展只新又是使民族丈化生生不已、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用時代精神武裝民族群體、促進民族的新覺釀、扦全民族的文化囊庸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不可或缺的重大使命。

      人民日報1981年評論員文章即為我們開列了82位從古代哲學家到當代革命家的名單,他們的光輝思想、宏偉業績、代表著作都是極好的教材,大部分在政治課、歷史課、語文課和其他課上要講到,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新編的歷史教材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文化”內容加大到占三分之一部分,這是十分正確的。我校自上學期開始,以中華民族傳統倫理美德系列教育為綱,每周升旗儀式上,由書記校長帶頭,行政干部參加,分別按規定題目結合學生實際致辭。本學期以“繼承發揚民族傳統美德,爭做新時代的新公民”為中心主旨,安排20個題目,每班輪流就一個主題研究討論,最后歸納,總結寫出文章,推出代表向全校學生宣講。由于融合了自我教育,因而較好地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現實生活中時時發生的動人事跡往往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活教材,它們與學生生活貼近,易為學生接受,更有時效。我們曾在謀內外組織學生學習過機械專家王運豐(陳祖芬:《祖國高于一切》)、油畫家袁運生(理由:《癡情》)、林惠琛大夫(見《祖國,祖國》)、欒弗教授(見《追求》)、大學生張華、工人趙春娥、巾幗志士張海迪、科學家蔣筑英羅健夫、解放軍徐洪剛、美籍華裔學生張士梅張士柏姐弟等人的業績,不斷鼓舞學生們的愛國熱情。“讀書萬卷不報國,浮生百歲無顏色”,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永遠保持一顆赤誠的心,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建國之才、效國之行。

      當然,愛國主義教育不僅限于學習英雄人物,我們還適時介紹諸如魯迅、郭沫若、李四光、華羅庚、三錢(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鄧稼先、周培源、徐悲鴻等等前輩的經歷,用《中國移民的六大幻想》、《外籍華僑的心里話》、《他們的美國夢在漸漸消失》、《留學生在國外》、《海內憂心》、《美國護照中國心》、《由港復歸的北大講師萬長和》、《我國最年輕的教授陳章良》等等材料進行教育,講清“物去鄉則益貴,人去鄉則益賤”的道理,砥礪學生的愛國志向。

      我國各條戰線有多少英雄兒女、杰出人才為我們樹立起愛國主義的光輝典范,愛國從何做起?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從何做起?在他們身上可以找到最好答案。

      歷史是一面鏡子,現實是一面旗幟,二者不可缺一,不可偏廢,教學可側重慶史方面,而德育應該側重現實。

      輝煌與憂患

      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角度問題,也是事關實際效果的指導思想問題。我們偉大祖國悠久的文明歷史,燦爛的文化傳統、不屈的民族精神,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改革開放的發展、當今的大好形勢,特別是高新科技在若干領域中居世界領先地位的鼓舞人心的巨大成果,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局限于此,報喜不報憂,說好不說壞,則是“養憂遺患”的弊病,就會陷入形而上學。其實,憂患意識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萃之-,而且其本身就是一切愛國者必備的基本素質,它孕育著振興民族大業的發憤圖強的動力。

      我國國情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人口眾多。上次人口統計為11.58億,1993年底為11.85億,實際上已達12億。人口是資源,也是包袱,現在的公式是:人口一教育=包袱(沉重的負擔)人口十教育=資源(巨大的財富)關鍵在素質,素質在教育。我國是個文盲大國,第三次人口統計我國文盲為235820002人,第四次統計為總人口的22.27%。80年代末我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5.9年。亞洲“四小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是我們的40多倍!

      我國教育經費的增長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但與實際需求差距極大。1992年我國教育經費總額為867億人民市,’而美國為3530億美元,是我國的163倍!

      教育影響人口素質,人口素質影響經濟發展,經濟又反過來影響教育,就是這么一個難解的怪圈。1994年2月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發表世界科學狀況報告,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命題:今日世界各國貧富的差距根本上是知識的差距、科技的差距!

      日本《鉆石》周刊預言,即將而至的社會是腦業社會,主導力量是灰領腦民。

      我去過大西南的云貴川,大西北的陜甘寧青(延安、會寧、鹽池、樂都等地),解放至今,改革開放至今,雖然發展了,但仍很貧窮,教育方面仍困難重重。

      所以,我們應該告訴學生不要忘記,全國還有8000萬人不得溫飽,每年還有幾百萬兒童失學!這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大課題。“唯有真實的苦唯,才能驅逐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不經戰斗的舍棄是虛弱的,不經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堅韌和奮斗。”(羅曼·羅蘭語).“知恥而后勇”,發憤而成才。憂患意識就是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知恥,要懂得民族的恥辱,國家的危難;發憤,憤者不平之氣也,發而為之是一種力量。這本身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歌詞曾經改過,后來全國人大又決定改回去,仍用田漢同志的原詞,其用意恐怕也是要我們全國同胞警醒,保持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我們曾以三九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趙新先的事跡教育學生。當年趙新先帶領6人小分隊,貸款500萬,硬是從開荒拓地開始,不怕窮,不信邪,走出地平線,沖向全世界,8年時間,成為擁有9大行業、百家企業、11家海外公司、34億國有資產、上繳國家利稅十幾億的跨國大集團。他當過亡國奴,參過軍吃過苦,上過山下過海。他創立的“三九”就是999,就是為了不要忘記九一八國恥日,這就是他為南方制藥廠定的廠慶日。實業報國,揚威世界,“我以我血薦軒轅”,這就是“知恥”以后迸發出的超人勇氣,這就是“發憤”以后煅就出的英才,這就是愛國生義在他身上煥發出的奇光異彩!

      我們現在正處于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中學生正好在世紀之交走向社會。抓住這一大好機遇,進行為中華騰飛而讀書、為民族振興而學習、為國家強盛成才的教育是會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的。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由于“左”的思想干擾,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曾經走過一些彎路。長期以來,那種空泛化的口號式的說教、形式化的運動式的教育嚴重制約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全面開展。因此,如何以改革的意識和求實的精神,去探索適應新時期的行之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就歷史地成為了亟待我們教育管理者攻克的重大課題。顯然,.這個攻克的過程,首先是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

      以上僅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中學教育的一個側面。愛國主義教育問題,透談一孔之見,希望就教于各位同行,就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愛國主義教育三題】相關文章:

    精選以讓為題的作文三篇03-05

    《再別康橋》三題08-16

    【精選】生日為題作文三篇03-18

    幸福為題的作文三篇03-18

    【精選】凝聚為題的作文三篇03-19

    精選未來為題的作文三篇03-14

    【精選】幸福為題的作文三篇02-26

    【精選】錯過為題的作文三篇03-28

    媽媽為題的作文三篇04-09

    【精選】思念為題的作文三篇04-0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88 | 在线播放免费精品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久久久夜夜嗨免费视频 | 午夜麻豆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