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冊修改說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徐斌)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第五冊教材,經國家教委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供1995年小學三年級(五 、六年制)秋季使用。本冊教材經過幾年實驗和審查,做了適當的修改,為便于教師了解這冊教材修改變動情 況,特作如下簡要說明。
一、教材內容的修改進一步體現教學大綱的精神
1.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更加符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原實驗本教材在內容的編排順序上作了 比較大的調整,把原目錄1-6課改為7-12課,把原7-12課改為1-6課。審查修定后的第1課從《專心致志》開始, 到《做事要有始有終》結束,最后是“綜合練習”。
2.課題觀點更加明確,更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本冊除教材內容編排順序調整外,有兩課課題也作了修 改。原實驗本《誰勇敢》,現改為《要勇敢 不蠻干》,課題更加符合該課內容,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觀點 更加明確。原實驗本《要誠實》,現改為《誠實和我在一起》,課題由大變小,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降低教材難度,修改課文內容。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改題換篇。為什么把原實驗本《要誠實》改為《誠實和我在一起》呢?修改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課題太 大,教師在教學時不容易把握分寸,給教學增加一定的難度。誠實教育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 因為誠實是做人的最起碼、最基本的品質,所以要反復進行這一教育。《大綱》在低、中、高三個年級段都適 當安排了誠實教育的內容,但程度和角度不同。低年級講“不說謊話”,高年級講“言行一致”,中年級是承 上啟下,著重講誠實的人,不隱瞞自己和他人的錯誤。“誠實”是一個總稱,用《要誠實》來做課題,對三年 級學生來說不太合適,因此,我們不僅改了課題,也換了課文。這樣,既不是低年級的簡單重復,又不超越本 年級的水準,體現螺旋式上升。如《誠實和我在一起》一課,教學時,教師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分析 :①考卷上明明得了100分,“我”為什么“寧肯要個97”呢?②“我”踢球不小心把玻璃打破,在別人不知道 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先跟媽媽講,再去賠玻璃?③好朋友犯了錯誤,“我”為什么不能替他隱瞞?通過分析 ,讓學生認識到誠實是一個人的好品質,“誠實的孩子不能隱瞞自己和別人的過錯”這樣一種道德觀點。
在分別分析了三個具體事例之后,教師還要利用小詩的首尾兩段正面概括,幫助學生體會“我”為什么能 夠這樣做。以上發生三件事的背景都是“當我一個人的時候”。它強調了誠實是一種自覺的行為要求,是不需 要別人監督或強迫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是一個人的美德。正是由于“我”有誠實的好品質,才能遇事做出正確 的行為選擇。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然后結合課文分析觀點。
(2)修改課文。例如,原實驗本《要管得住自己》課文的最后一段有句話:“后來,達爾文創立了舉世聞名 的生物進化學說。”這句話對三年級學生來講,難度太大,無法說清楚。因此,現在改為:“后來,達爾文取 得了重大的科學成就。”當然“科學成就”也還是深點,這畢竟比原課文好理解些。又例如《刻苦學習》一課 ,原實驗本是用我國古代三個小故事組成一篇課文,即“十八缸水”、“鑿壁借光”、“盲詩人”。現在刪去 了“盲詩人”,改為練習一“看圖聽老師講故事”。兩幅圖一是“囊螢”,二是“映雪”。這兩幅圖的故事雖 然也屬于我國古代,離學生較遠,但比較淺顯,學生容易理解,特別是聽老師講故事,這本身就大大降低了難 度。
(3)修改練習。練習是課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的深淺,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原實驗本 《誰勇敢》(現改為《要勇敢 不蠻干》)練習一:“看看下面的圖,說說哪種行為是勇敢,哪種行為是蠻干 ?為什么?”下面有三幅圖,特別是戴碧蓉在火車逼近的情況下,救出3個小孩,練習要學生辨別誰的行為是勇 敢,誰的行為是蠻干?判斷問題并不難,難就難在還要說出“為什么”。戴碧蓉的事跡雖然是孩子中間的事, 就當時來說家喻戶曉,對現在的孩子就比較生疏,學生對故事本身不了解,怎么能講出“為什么”呢?因此, 這次修改教材時把這道練習改為“看圖聽老師講戴碧蓉的故事”,下面三幅圖改為戴碧蓉事跡連環畫,教師講 起來既生動,又直觀形象。還比如原實驗本《拾金不昧》練習三:“唱一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 。想一想,這首歌的歌詞說明了什么?為什么‘叔叔向我笑,對我把頭點’。”這首歌詞在50年代和60年代孩 子沒有不會唱的,70年代以后這首歌就慢慢淡薄了,現在恐怕連幼兒園的年輕老師也不會唱了。老師唱不出, 學生又怎么能唱得出呢?當然更談不上歌詞說明什么了。現在我們把這道題改為:“聽一聽、唱一唱‘我在馬 路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說說它歌頌什么品質。”這樣一改,不僅降低了難度,而且和課題直接掛起鉤來。 類似這樣的修改就不一一細說了。
二、對課文的表述力求簡明和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教材的編寫既要求語言簡明,避免成人化,又要適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例如《知錯就改》這一課,說 的是王寧星期天乘公共汽車到姑姑家去,因車上人多擁擠無法買票,他對這件事不但不覺得有什么不好,反而 很得意,心想:“還省了三角錢呢!”這件事被姑姑發覺后,對王寧進行了教育。原實驗本最后一段特別是姑 姑的一段話:“孩子,做人最要緊的是誠實。一個人不管有意、無意,占別人或公家的便宜都是錯誤的。”話 雖沒錯,但有些板著面孔說教的味道,現改為:姑姑看王寧能認錯,很滿意,就溫和地說:“這就對了,知道 錯了,能及時改正,就是好孩子。”這句話既簡明,富有情感,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使孩子容易接受意見 。還比如原實驗本《要管得住自己》、《做事要有始有終》、《熱情大方對外賓》幾課書開頭一段文字都已刪 去,課文開門見山,既生動,又簡練。當然,課文里的文字也都做了適當的修改。
三、練習力求生動活潑,注意啟發性和實踐性
小學思想品德課練習,除對學生起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發展智能以外,還可以幫助學生把所學的道德認 識和行為規范轉化為行動,養成良好習慣。為了使練習能發揮更有效的作用,我們在本冊練習的修改中,注意 了以下幾個方面:
1.啟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例如《誠實和我在一起》一課,新增加一道練習,即“請你把下面故事中第 三幅圖的內容講出來,再請你說一說老爺爺是怎樣夸獎他們的”。該練習是利用四幅連環畫,講出一個故事。 其中第一幅圖表現小芳看到小剛和小明踢球時,不小心把老爺爺的花盆碰壞了,當時老爺爺不在家。第二幅圖 老爺爺回來了,見此情況很奇怪,也很生氣。第四幅圖同學從家里拿來一盆新花送給老爺爺,并向他認錯、道 歉,老爺爺夸獎他們。第三幅圖是故事的關鍵,但是并沒有畫出來,讓學生聯想和想象,把第三幅圖的意思講 出來,補充完整。教學時,請老師注意一點,同學們在回答時,不管說是買了一盆花,還是從家里拿來一盆花 都是可以的。
2.復習、鞏固、深化所學道德概念。例如《刻苦學習》這一課新增加一道練習“看圖聽老師講故事”;《 要勇敢 不蠻干》一課的練習一改為“看圖聽老師講戴碧蓉的故事”;《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練習三要求“把 這課所學的內容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再和他們討論一下,怎樣與你家的鄰居和睦相處”等,像這些修改后的 練習,對課文都起到復習、鞏固、深化道德概念的作用。
3.密切聯系兒童生活實際,運用所學觀點對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進行道德判斷。例如《專心致志》一課, 刪去原實驗本練習二的內容,現改為:“看圖思考、討論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主動學習》一 課,刪去練習二,補充一道題:“你認為他倆誰能學習好?為什么?”還比如《知錯就改》一課,刪去原實驗 本練習二的內容,現改為:“‘自己犯了錯誤別人不知道,改不改沒關系。’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類似 這些練習,不僅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密切,而且能檢驗學生對所學觀點在實際生活中能不能運用和判斷。
四、課文插圖力求反映教育意圖和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插圖不僅能配合課文直觀、形象地說明道德觀點,而且能給學生以道德美的直覺感受和啟迪。本冊插圖根 據原實驗本存在的問題,作如下幾方面的修改:
1.對圖文不貼題的畫面進行調整、修改或刪去。例如《做事要有始有終》課文的兩幅圖位置對調;課文后 面的裝飾圖和其他課的裝飾圖全部刪去;本課練習一,四幅單個圖,改為同類性質的兩兩對比圖。
2.對體現教育意圖不夠的或與生活不太相符的畫面進行修改或重畫。例如《要勇敢 不蠻干》課文的第二 幅插圖增加一根竹竿,這與課文就一致了。《誠實和我在一起》練習二的兩組六幅圖全部重畫,這就更能體現 圖的教育意圖。還比如《拾金不昧》課文的第二幅插圖刪去,改為李小華在樓梯上撿到奶卡的畫面;第三幅圖 由小毛站在地上,改為抱在媽媽的懷里;刪去課文中的第四幅插圖,這就與課文的內容一致了。其他如《知錯 就改》等課的插圖也都做了適當的修改。
3.對人物形象不美,不能激發情感的畫面全部重畫。如《主動學習》、《客人到我家》、《鄰里之間和睦 相處》、《熱情大方對外賓》等課的課文和練習插圖全部更新,給人以美的享受,進一步激發道德情感。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冊修改說明】相關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動設計教學初探08-16
小學美術第五冊教學計劃06-24
小學數學第五冊教學計劃06-16
小學語文第五冊教學計劃01-30
關于小學語文教材的論文 “教材體”變身記04-29
小學統編教材培訓心得12-08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11-13
小學語文教材培訓心得11-15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培訓心得03-18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培訓心得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