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角色教育——一種德育模式

    角色教育——一種德育模式

    時間:2022-08-17 15:11:52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角色教育——一種德育模式

        (吉林省教育學會 李禾田)
        角色教育是吉林省臨江市建國小學于1993年8月提出并全面實施的一項德育改革實驗項目,同年12 月,在吉林省小學德育研討會上,他們介紹了階段性實驗的概況,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1994年3月,吉 林省白山市、扶余區、九臺市等許多小學紛紛開展這項實驗。目前,角色教育在吉林省呈現出進一步擴展的良 好態勢。
        一、角色教育的概念
        社會學認為,角色指人們的社會身份,如學生、教師、工人、農民、演員、觀眾、醫生、患者、母親、兒 子等。每個角色都有相應的期望和行為規范,有相應的義務和權利。心理學中的“角色”一詞,用于分析人的 個性心理、行為規范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人由自然的人發展為社會的人,由蒙昧的人轉化為文明的人 ,都離不開“角色”的作用。從教育學的意義上來說,實行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 合,就應該讓學生從小具有在現代化建設中的“角色期望”,了解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角色規范”。綜上, 筆者認為,角色教育的一般概念應是:學校通過各種教育形式,把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一些社會角色引入校 園,讓學生進入不同角色,身臨其境,去感受、體驗、鑒別和評議各種社會角色的善惡美丑,以培養學生的真 情實感,為其形成未來公民的現代道德素質與良好的行為規范打基礎。
        二、角色教育的提出
        1、社會環境的催促。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推動了我國各行各業的改革與發展, 同時也營造著小學德育的外部環境。新舊體制的轉換,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社會思潮的紛至沓來,都催促著 小學德育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研究新的問題,探索新的模式。
        2、學校德育改革的呼喚。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必須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破除小 學德育中封閉的觀念、枯燥的內容和單一的方法,樹立大德育觀,開辟學校、社會、家庭整體優化,合力育人 的新途徑。
        3、當前學生身心成長的實際需要。臨江市建國小學的一項調查表明,當前,絕大多數小學生是獨生子女 ,他們有許多長處,也有明顯的不足,有相當多的小學生的行為習慣較之新時期的要求相去甚遠。概括起來, 主要表現有如下幾個方面:①不愛勞動,怕吃苦;②講吃比穿,愛花錢;③紀律散漫,嬌氣重;④目無他人, 多驕橫;⑤蠻不講理,脾氣大。針對這種情況,小學德育需要創出新路。
        4、成功經驗的提煉。臨江市建國小學是小學德育的一面紅旗,《中國教育報》曾全面介紹過他們的德育 經驗。自1988年開始,建國小學在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中,充分發掘和利用社會 德育資源,建立了52個社會實踐基地,編制了197個社會實踐活動設計方案,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校內外 結合的德育實體。1990年,他們開展了以《未來崗位提前報到》為主題的少先隊系列活動,讓學生到社會 上各種職業崗位去調查,把愛家鄉、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等教育落到實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建國小學 德育從“遠、高、大”處著眼,從“近、實、小”處著手,讓學生充分了解個人與社會、學習與就業、現在與 將來的內在聯系,從而為該校提出并實施“角色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角色教育的實踐
        在角色教育的實踐探索中,吉林省一些學校結合家庭倫理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中華民族傳統美 德等多方面的德育內容,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積累了一些經驗。臨江市建國小學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一是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角色,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針對現在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及道德發展 水平普遍落后于自我意識發展,一些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缺乏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不能正確地認 識自我并滋生一些不良習慣的狀況,建國小學設計了一個個角色教育活動方案,使《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 求20條具體化、形象化和系列化。如低年級的《生活自理角色活動系列》,有:《媽媽,我來釘鈕扣》、《 給爸爸倒杯茶》、《我能把教室掃干凈》等教育小品。在中年級,則安排精力充沛但紀律較差的學生擔當“誰 是‘小雷鋒’偵察員”或“紀律評比監督員”;讓個性強但較自私的學生當“生活委員”或“圖書管理員”, 促使其參加“獻愛心服務崗”活動;讓曾有過不良行為的學生當“班級物品管理員”,使其反省自己的過錯。 為了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建國小學還開展了“合格小公民角色教育”系列活動,如:《汽車司機與 少先隊員》、《電影院里的吵鬧聲》、《個體商販與顧客》等等。
        二是讓學生認真感受歷史角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縮短歷史人物與現代小學生的時空 距離,增強傳統美德教育的實效性,建國小學利用角色教育形式進行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方法:①領會 教材涵義,扮角色讀。如學生扮角色讀《晏子使楚》,可領悟到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精神風貌和什么是人格 、國格。②培養藝術才能,演課本劇。如把《孔融讓梨》、《小蝴蝶花》、《司馬光》等改編成課本劇表演, 可使學生受到藝術感染和教育。③創設情境,明理導行。如教師結合講解藺相如寬厚待人而將相和的歷史故事 ,為了使學生繼承這種美德,設計了幾組不同情境的角色表演:第一組,下課了,一個男生忙著離開座位,不 小心碰掉了同桌女生的文具盒,他不但不賠禮道歉,還出言不遜。第二組,男生碰掉了女同學的文具盒,撿起 來一看摔壞了,放到桌子上就跑了。第三組,男同學碰掉并摔壞了女同學的文具盒,拾起后向其道歉并表示賠 償,女同學則給予原諒,通過角色情境表演,表演者與旁觀者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是讓學生主動進入社會角色,體驗各行業建設者的精神風貌。建國小學認為,進行角色教育的目的是培 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多層次、多規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他們讓學生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 行業的社會角色實踐活動,使其在了解各行業社會角色的規范中找到自己主觀現實與未來職業理想的差距。從 1993年8月起,建國小學在建立基地、拓寬渠道、廣掘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從當地經濟建設與小學生接受 事物能力的實際出發,選擇林業工人、礦山工人、個體商販、農民、軍人、司機、教師、營業員、服務員等2 4個職業角色,還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主要讓三至五年級的學生有計劃、有層次、有目的、有組 織地頂崗實習,參與職業角色教育實踐活動,一個月擔當一個職業角色,三年完成24個職業角色的教育任務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通過參觀、模擬、演示、操作等角色實踐,體驗到不同工作崗位的艱辛與歡樂,了解從 事這一工作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與道德素質,初步明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崗位與崗 位之間的內在聯系,以親身在“角色崗位”的實踐去感受時代前進的脈搏,進而為自己將來走向社會成為合格 的公民初步打下思想基礎。
        四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角色變遷,為自己能成為21世紀的創造型人才陶冶道德情操。建國小學認為,只有 獻身精神而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不是優秀教師;教師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創造型人才。一個優秀學生, 不應僅僅是“聽話”、“不惹事兒”的“老實疙瘩”,而應當是敢想、敢干、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小 能人”;要在學生中提倡“一專多能”,鼓勵學生不甘落后,具有敢為人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改造社會 必須適應社會角色的變遷,必須迅速接受新生事物,要培養學生承擔多種社會角色的適應能力。為了塑造全面 發展的新型人才,建國小學盡可能地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多了解家鄉,多掌握一些職業崗位的角色規范。他們 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學習多種角色知識。讓學生懂得未來的每一個社會角色都應當是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 展的人。②進行多種角色轉換。開展《假如我是老師》、《今天我當家》等活動,采用了社會心理學所提出的 “心理換位法”來實施角色教育。這能幫助學生體驗各種不同角色的“甘苦”,有利于學生養成心中有他人、 有集體、有全局的優秀品質。③倡導多種角色實踐。鼓勵學生經常到社會中去觀察、調查、采訪、實踐,以體 驗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使其從小就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④創設多種角色崗位。為了讓學生更多 地了解一些社會角色,他們把一些社會場景有選擇地搬到校園里,讓學生體驗其角色生活。如定期在校園里舉 辦“小小商品交易會”,在三年級開辦“少兒小銀行”,在四年級開辦的“娃娃理發店”,在五年級開辦“開 心茶館”、“蓓蕾報社”及“春芽自行車修理部”、“咪咪餐館”、“小星星攝影部”、“啄木鳥醫療站”等 。師生們自編、自導、自演,展示著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角色規范,用實踐之筆勾畫出多種角色的精神風貌, 這不僅教育了自己,而且也感染著他人。
        四、角色教育的功效
        角色教育是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其作用與效果也是全面、綜合、立體的。從建國小學的實驗結果 看,主要功效反映在如下方面:
        1、改進了學校德育工作。其一,變德育內容上的封閉型為開放型,而開放是有序的、有層次的。低年級 側重家庭倫理道德教育,中年級側重社會公德教育,高年級滲透職業道德教育,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重要內 容,以日常行為規范為外在表現形式,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如尊重他人、熱愛集體、熱愛人民的教育,大體 上是以愛親人愛他人、愛他人愛集體、愛集體愛人民這么三個層次來設計角色活動的。角色教育架起了學校、 家庭、社會相互溝通的橋梁。其二,變德育方法上的說教型為情境型。角色教育豐富的內容決定了方法的多樣 性。通過多渠道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特定的情境,使其在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中領略學校生活的美好和社會 生活的多姿多彩。角色教育交給了教師一把啟迪學生美好心靈的金鑰匙。其三,變德育觀念上的保守型為創新 型。建國小學認為,創新要有務實精神,要有理論指導,要知難而進。他們勇于探索,勇于實踐,不斷積累經 驗,不斷改進工作,其角色教育的新思路、新內容、新方法為師生們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創造才能的新天地。
        2、促進了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一是促進了當地職業崗位道德規范的建設。建國小學在設計森工、礦工等 24個角色系列時,向有關方面說明了學校的意圖和職業道德教育與小學生職業理想教育的關系,這些部門不 但積極支持學校開展職業角色教育,還強化了本行業的職業崗位道德規范建設。二是促進家庭倫理道德觀念的 增強。通過角色教育,改善了家長與孩子、孩子與親人的關系,學生艱苦樸素的多了,生活自理、幫助家長干 家務活的多了,尊重父母勞動、理解父母辛勞的多了。
        3、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角色教育的主要功效。這種教育對于學生智力開發,體能鍛煉,審美情 趣、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
        建國小學實施角色教育,讓學生進入角色,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表現欲望和表演興趣,真正體現了教育 對象的主體性。也可以說角色教育是學生認識自我、提高自我修養的一種自主教育。這種自主教育同進還培養 著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角色教育引情入境的教育功效是常規德育課堂難以比擬的。另外,角色教育在 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競爭精神等方面均有明顯效果。

    角色教育——一種德育模式


    【角色教育——一種德育模式】相關文章:

    融合教育模式啟示08-24

    淺談中職德育中教師角色的轉變08-24

    角色游戲 創新幼兒教育04-12

    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構建08-24

    小學語文激勵教育模式的應用08-20

    智能培養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論文(精選5篇)04-23

    角色互換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應用的論文08-24

    音樂教育教學模式的探析思考08-18

    淺談構建自主性德育模式的現實意義08-18

    基于審美教育的初中語文教育模式探究08-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日本视频一区97看 | 午夜精品褔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