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教育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養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養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摘要】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是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自身發展的要求。本文通過對不同特質人格的分析,歸納出了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認為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有利于學生的認知活動,能調節學生的情緒和動機,增強學生的能力;提出要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養學生的個性,健全學生的人格與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專業技能的培養統一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育;人格;健康人格;全面發展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表現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動各個方面的總體精神面貌。人的認知能力特征、行為動機特征、情緒反應特征、人際關系協調程度、態度信仰體系、道德價值特征等構成人格。人格不僅控制著人的行為方式,而且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培養健康人格對于人的全面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人既是一個生物個體,又是一個社會個體。人格特質的形成既有先天遺傳的因素,更有后天環境的影響因素。在人的智力、氣質這些與生物因素相關較大的特質方面,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而人的價值觀、信念、性格等與社會因素關系緊密的特質的形成更多的受后天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受社會文化、家庭環境、童年經驗、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形成。
①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環境和條件不同,會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質。作為個體存在的每一個人,其人格特質表現出個性化特征。按照人的個性發展要求實施教育,培養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當然,個體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復雜。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活動經歷認知、情感、意志的過程,個體心理特征主要表現在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人格是貫穿在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之中的,一般認為人格是由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等方面構成的,人格的自我調控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系統。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人格結構趨于相對穩定,一是人格結構的構成成分不變;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變。
②達到穩定的人格結構也就標志著一個人的成熟。
在對人格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派別和研究成果,了解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人格特征的認識。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人格結構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格結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人格的整體。它們各自代表了人格的一個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會我,趁我是道德理想我。它們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標,本我追求快樂,自我追求現實,超我追求完善。當三者處于協調狀態時,人格表現出一種健康狀況;當三者互不相讓,產生敵對關系時,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或疾病。
③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結構的四層次理論模型:這個模型的最下層是“特殊反應水平”,為日常觀察到的反應,屬誤差因子;上一層是“習慣反應水平”,由反復進行的日常反應形成,屬特殊因子;再上一層是特質層,由習慣反應形成,屬群因子;最上層是類型層,由特質形成,屬一般因子。
④正是由于這些因子的不同,使不同人的人格存在著層次上的差異。卡特爾經過長期艱苦工作,提出了人格特質結構理論,他測驗出了16種人格特質:樂群性、智慧性、穩定性、好強性、樂觀性、有恒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控制性、緊張性。
⑤正是由于這些人格特質的不同,使得人存在著區別和差異。從這些人格結構、人格特質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格有積極與消極、健康與病態、成熟與幼稚之分,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培養人的積極、健康、成熟的人格。
什么是健康人格呢?通過對健康人格的研究總結出的模式有:奧爾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的人”模式,羅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創造型的人”模式,弗蘭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皮爾斯的“此時此地的人”模式,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整合的人”模式等。我們可以將健康人格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有意識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無意識的力量所驅使;第二,能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能正確地對待;第三,能立足于現實,而不是沉溺在過去的生活之中,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能較快地擺脫其帶來的陰影,在現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付諸行動;第四,具有緊張而有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滿足于平平淡淡的工作和生活,渴望挑戰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標和新的經歷;第五,能給予愛也能接受愛,熱愛學習和工作,并樂于承擔義務,情緒成熟健全,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態,生活充滿了活力;第六,有獨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賴于別人來求得安全感和滿足,樂于自己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不過分顧慮他人的態度;第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既承認自己,又尊重別人,能體諒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種辦法來幫助他人,具有同人類共禍福的意識。
二、健康人格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通過在學習的過程中開展認知活動、培養情感、增強能力而實現的。
1.健康人格有利于認知活動的開展。認知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是人在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語言等。人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是受人格控制和影響的。健康人格有利于認知活動的開展,不良人格會阻礙認知活動的開展。如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或應用,開始于感覺和知覺,獲得什么知識,應用什么知識,往往與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學習某個專業,某門課程,不同的學生由于其人格特征的不同,采取的態度和方法不同,學習的效果就不同。有著健康人格的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所學的專業和開設的課程,進行積極的記憶、想象和思維,刻苦學習和鉆研,與教師密切配合,課余時間廣泛閱讀相關書籍,開闊自己的知識面,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的學生必然學習成績優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學生,由于有著心理障礙,在認知的過程中,以消極的被動的態度對待所學專業和所開設的課程,缺乏學習的動力,其結果必然是對知識的獲得或應用處于應付狀態或者是認知活動不健全,學習效果也不可能好。
健康人格可以促進人的思維和想象。思維是人運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間接、概括地認識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的聯系,對事物的概念進行推理和判斷,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是與思維和想象密切聯系的。學生解決每天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憑借思維活動來實現的。想象是人憑借在頭腦中保存的具體形象來進行的,是和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活動相聯系的。健康人格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促使認識的不斷深化,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
2.健康人格對學生的情緒或動機具有調節作用。情緒和動機是在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的。人在加工外界輸入的信息時,不僅能認識事物的屬性、特性及其關系,還會產生對事物的態度,引起滿意、不滿意、喜愛、厭惡、憎恨等主觀體驗,這就是情緒或情感。學習的收獲,朋友的支持,家庭的團聚,使人感到愉快、興奮和喜悅;而學習的失利,朋友的譏諷,親人的爭吵,使人感到沮喪、痛苦或憤怒。情感又對認知產生巨大的影響,成為調節和控制認知活動的一種內在因素。健康人格可以使人產生積極的情感,勝不驕,敗不餒。“知之深,愛之切”,深厚、真摯的情感來源于對人、對事真切、深刻的了解。積極的情感能激發人認識的積極性,使人銳意進取,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反,消極情感會使人消沉、沮喪,窒息認識與創造的熱情,使人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
學生的認知和行為不僅受情緒或情感的影響,而且是在動機的支配下進行的。動機是指推動人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動機來源于人的各種需要,即個體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種不平衡狀態。人有生理的需要,如饑擇食,渴擇飲等,也有社會的需要,如勞動的需要,人際交往的需要等。人有物質的需要,如住房、交通工具等;也有精神的需要,如受人尊重的需要,求知和求美的需要等。正是在人各種需要的基礎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動機。動機具有性質和強度的區別,動機不同,人們對現實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方式也不一樣。
人不僅能認識世界,對事物產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改造世界。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心理學把這種自覺地確定目的,并為實現目的而自覺支配和調節行為的心理過程,叫意志。意志與認知、情感有密切關系。人對自己行為的自覺調節和控制,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情感來實現的。而人的意志的堅強或懦弱又反過來對人的認識和情感產生巨大的影響。只有建立在健康人格基礎上的意志,才能構成人的穩定的不懈力量源泉。
3.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能力。能力構成個體的心理特征,是人在獲得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或者說在信息加工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心理特性,這種心理特征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差異。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暫時、偶然出現的;有些是穩固、經常出現的。這些穩固而經常出現的心理特性,也叫個性心理特性,或個性。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和人格的差異,將人與人區別開來。例如,有人記得快,有人記得慢;有人長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這是能力的差異。有人比較溫柔,有人比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遲鈍;有人謙虛謹慎,有人驕傲自滿;有人堅強,有人怯弱等,這是人格的差異。正是這些人格的差異,使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與另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彼此區別開來,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圍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強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能力,如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綜合歸納能力等等。
三、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是教育目標的要求
健康人格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正在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面對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而廣泛,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需要人們有健康人格來應對時代的變化,適應現實生活的要求。因此教育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把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呢?就學校教育來說,要以人為本,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立人格,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幫助每個學生充分挖掘潛能,發展個性和實現自身的價值。20世紀70年代,人本心理學家提出了“選擇性學校”的改革,就是要盡力培養健康人格。這項改革提出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決定學校的課程及管理;學生的發展應是表現能力與認知能力的結合;學生的心理健康應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視;教師應盡一切努力保持學生心理發展的敏感性;重視以闡明和發展價值觀形成的道德教育;培養感覺的意識、身體的意識和從動覺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對學生進步的評價不應以固定的標準和目標作指導。
⑥今天我們重新審視這些觀點,可以看到,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對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當然,作為個體人的全面發展,強調的是人的個性化程度,即作為個體的人在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智力、能力、體力、創造力的全面發展等等。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別是人的個性和能力的全面發展依賴于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和它所創造的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構成了個人全面發展的現實基礎;同時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則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狀況和發展水平有著直接關系的。只有在整個社會處于全面而協調發展,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條件下,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形成健康人格,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這樣說并不否認有些人,特別是社會的先進分子在社會環境不佳的狀態下,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人格完善。正因為此,才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從現代社會發展的意義上來分析教育的功能,教育不僅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的科學文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能力以及變革社會、改造社會的創新能力。英國教育學家紐曼在他的《大學的理想》中認為,“知識是一種心智狀態和條件”。⑦因此,追求知識必然是一種精神追求,而精神追求的最大目的也在于精神本身。這種精神追求也意味著人格的力量在支撐著,形成精神本身內在的動力源。健康人格不僅來源于社會環境的熏陶,更來源于知識積累、技能形成的過程,也就是教育的過程。因此,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以及參加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并完善人格特質的。
培養健康人格對學生的重要性
一、人格健全對學生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兒青少兒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
健全的人格要有良好的認知能力,良好的情緒狀態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健全的人格會影響孩子在生活中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幼兒可以說是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會影響未來兒童甚至成人人格發展,所以兒童甚至從幼兒人格直接影響兒童的身體和社會發展。
2.幫助孩子勇于面對困難。
一個人的一生不會永遠順利,難免會磕磕絆絆。這時,如果在苦難面前停下來,盲目懦弱,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致命的短板。但面對苦難,還能繼續前行,不怕風雨,這樣性格的孩子,才能看到自己的彩虹。
因此,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性格,在未來的生活中輕松應對每一個困難。
3.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心態。
生活中會有很多不愉快甚至不公平的事情,這就要求孩子在處理每一個問題時都要有正確的心態。我們應該學會平靜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經常保持一顆正常的心,不要快樂或悲傷,這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的個性,幫助孩子邁出融入世界的第一步。
社會可能會贊揚孩子的獨立性。
二、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1.不要控制孩子,要引導孩子。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應該歸屬于自己,卻不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這種做法看起來會讓孩子聰明聽話。事實上,它正在逐漸喪失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要求,長大后也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試著讓孩子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
2.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事實上,當我們教育孩子時,我們應該更有耐心,能夠實現同理心。當我們說每一句話時,我們應該考慮它是否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不要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可以隨意對待。真正尊重和理解孩子。
3.給孩子更多的愛。
為了讓孩子變得優秀,家長會變得很嚴厲。凡事都嚴格要求孩子,還自稱 :這樣對他好。
然而,這種孩子長期處于這個狀態,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強行自己離開這個不像家的家。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必須給孩子更多的愛。孩子們非常需要愛和觸摸。我們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擁抱他,安慰他,而不是在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急于批評甚至懲罰他。
個性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他的命運,健全的個性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根源之一,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注意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個性,為孩子的生活打開一扇美麗的門。
【培養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相關文章:
培養健康職業人格服務中職學生的持續發展02-24
以文化管理立校促進師生全面發展02-26
培養創新能力 促進個性發展02-22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總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