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
淺談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信息技術進入教育領域,對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中國基礎教育面臨著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則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
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信息技術課程在西方國家新的基礎教育中已經改稱為信息和交流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或TIC(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這表示學生不僅要掌握社會生活必備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還要能夠靈活地使用這一技術進行交流,也就是必須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關于信息素養的定義和評價標準有多種說法,但我認為所謂信息素養概括成一句話也就是個體能夠獲取、分析、加工并能夠有效地、創新地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綜合能力。因而信息社會的教學,“已不再只是教學生學習的問題了,而且還要教學生尋找信息,使這些信息相互聯系起來,并且以批判精神對待這些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勢,創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并根據“課程整合”的理念,將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
二.課程整合的概念與外延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從而第一次從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課程整合”的概念。
這里所提出“課程整合”我認為應該包括“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課程整合”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兩個方面。前者是指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整合,是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滲透其它課程的內容,既要完成各自的教學目標又要實現課程“整合”的教育目標的活動。后者則是以教師為主體將信息技術(即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總稱)作為制作課件、獲取資源、交流信息的工具來實現本學科的課程教學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一)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則是指把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教育綜合起來考慮,使兩者的教學相互協調、滲透,是把信息技術教育做為工具和手段,把其它學科教育作為載體,既鞏固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又可以更好地實現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的活動。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等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簡單混合,也不是用信息技術來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而是從實際出發,尋找最佳結合點,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探索規律,啟發思維;是“要把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這就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技術手段的前提下,深刻了解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并將信息技術與本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增強學習效果,從而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把新技術融合到教育教學中去,作為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進基于信息技術的全面教學改革,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整合
通過學科教學內容的數字化和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使各學科的教學內容變成信息在師生之間交流,信息技術變成學習學科知識的工具,從而使信息技術教育內容與學科教學內容融合,實現教材的電子化。
2.教學模式的整合
使長期以來的以教師填鴨式“教”,學生強迫性“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自主式“學”,教師針對性“導”為主的教學模式,使教學信息由單向性向實時交流的雙向性轉變,進一步促進師生交往與共同探索,從而實現學習的自主化。
3.教育技術的整合
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的支持,使教師從一支粉筆,三尺講臺的“教書匠”,變成駕馭現代化教學工具的教學設計師。學生可以通過“人機對話”,進行自主學習、復習、模擬實驗、自我測試,從而實現教學過程智能化。
4.教學資源的整合
學科教學資源庫、多媒體計算機系統、互聯網共同構成了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方便地搜索到學科教學所需的內容,并根據需要自主設計、組織加工所獲得的教學資源,制作出充分體現教師個性的課件,創設學習情景,渲染學習氣氛,活潑生動地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出資源的泛在化和知識的體系化。
5.學生學習活動的整合
學生學習活動不僅要圍繞教師的“導”展開聽、說、讀、寫、想等常規活動,而且還要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的學習,通過人機互動、師生互動、協作學習的活動,在師生交流與共同探索之中求發展,充分體現出人力資源的網際化。
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在以上五個層面的整合,實現教學的多媒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社會化、情景化、工具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駕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也正是實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終目的。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把信息技術作為工作、學習的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的需要,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是為當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所以我想我們要不斷的在教學中探索和實踐,總結經驗和教訓,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教育實際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整合的新路子來。
【淺談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相關文章:
淺談中學數學課程教材與信息技術整合08-18
淺談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12-08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02-17
淺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08-24
淺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下教師角色的轉變08-2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意義03-2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通用7篇)08-04
數學技術、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08-18
信息技術數學課程整合研究09-05
淺談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整合教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