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時代教師角色轉換
網絡時代教師角色轉換揚州大學師范學院教科所 李亞東
網絡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網絡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網絡化學習成為人們獲得信息與知識的主要途徑。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教師首先要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才能適應網絡時代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教師角色轉換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第一,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習方法的指導者。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習者通過網絡就可便捷快速地獲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識,個體的發展水平將越來越取決于不斷利用信息、培養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時代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得知識,教師不再是文化知識傳播的中介,而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教材執行者轉變為課程教學研究者。傳統教學中,國家統一編寫教材規范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網絡時代教師是課程開發和教學研究的主體,運用現代化手段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開拓多媒體教學空間;編制教學軟件,促進課程向地方化、校本化、個性化、綜合化方面發展,實現課程教學綜合化和知識的融會貫通;主動投身課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高網絡時代課程教學理論的研究水平。
第三,學生品德培養者轉變為未來生活設計者。網絡時代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網絡化學習豐富了學生品德發展的內涵,開闊了品德培養的視野。教師要成為學生未來生活的設計者,建構具有前瞻性的道德價值觀體系。通過網絡滲透現代道德理念,積極引導學生的內在道德價值取向,培植學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第四,教育教學管理者轉變為人際關系藝術家。網絡時代,信息技術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界限,拓寬了人際溝通的渠道,師生交往趨于多樣化、平等性。網絡形成的開放式教育系統,有利于師生之間平等民主關系的建立,教師作為人際關系藝術家,應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和情感素養,形成寬容、尊重的良好個性和人格魅力,開展平等對話,提高師生間的協作水平,創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總之,網絡時代,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師也必將走出傳統的角色,繼而扮演新的角色,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成了時代發展的必然。(揚州大學師范學院教科所 李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