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障礙及對策
試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障礙及對策作者單位:陜西財經學院
在附表所示的經費條件下, 學校的日常開支全靠學生所交的雜費維持,并且有些地方所收雜費還得按一定 比例上繳教育主管部門;某鄉初級中學為了緊縮開支,連粉筆都得由副校長保管,教師上課時按“根”計領; 學校的設施、設備的更新和添置也就更為困難了。難怪“普九”驗收中會出現“圖書搬家”,蒙混過關的現象 。學校最基本的硬件素質——圖書都得不到保證,何談素質教育。
其次,拖欠教師工資現象依然存在。 有的學校今年的工資僅發到2月份;更為嚴重的是有的學校才發到去 年11月份,有的地方用貸款解決教師工資拖欠問題,如大荔縣東七鄉、范家鄉為解決1998年工資拖欠問題,分 別由鄉政府出面貸款40萬元和47萬元,但僅能清欠到1998年底;富平縣某鄉初級中學,則由家長自愿捐款解決 了三個月的教師工資。教師工資本來就低,又不能按時發放,這是我國農村教育投資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性的 問題。這一問題解決不好,素質教育等教育發展問題也就失去了基礎。
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約素質教育推行的重要因素。由于投入不足,學校的硬件素質和軟件素質均得不到提高 ,教育水平必然受到影響,可見提高教育質量也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了。
(2)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差
第一,從教師隊伍的來源和結構觀察,陜西農村學校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正規師范學校畢業分配進 入教師隊伍的,這部分人在城鎮學校是主流,而在農村學校所占比重不足30%;二是教育系統職工退休,由教 育部門安排其子女到學校頂替任教的約占5%; 三是執教多年的老民辦約占10%;四是鄉聘教師和村聘教師約 占50%以上,有的鄉村甚至高達58.25%。鄉聘教師多的原因是教育經費不足, 鄉政府無力承擔教師基本工資 。一位鄉黨委書記如是說:一個新分配來的中師畢業生,月工資加補貼需280元,而一位鄉聘教師工資則為60— 100元。一個中師畢業生的工資可以聘3名左右的代理教師。可見, 教師素質差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第二,從教師文化程度而言,文化程度達標調查涉及10個縣29個鄉鎮,其中有7個鄉鎮50%的教師文化程度 達不到大專水平,22 個鄉鎮50%的教師文化程度達到大專及其以上程度;這些達標文憑的含金量又有多大?恐 怕也值得思考;加之學非所用情況也較為普遍。這樣的一支教師隊伍素質,要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不是緣木 而求魚嗎?
第三,從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工資不高,且又不能按時發放,于是有的老 師在外從事第二職業,鄉村教師則幫助家里搞多種經營。因之,教師難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上來,隨意缺課, 請人代教,批改作業讓學生代勞等現象在農村已司空見慣。這樣的職業道德素質能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嗎?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
江澤民在最近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滿足基本學習需要和提高勞動者的 整體素質,要作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標,努力提高絕大多數人的教育水準。”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實施素 質教育勢在必行。如何克服障礙,探討實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途徑乃當務之急,以下略陳管見:
1.改革以高考制度為核心的教育評價標準,必須先行。
以高考制度為核心的教育評價標準,主要是升學率。每年高考結束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都以此分 別作為獎勵學校、獎勵教師的依據,甚至整個社會也以此作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高低以及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 。這樣整個教育系統,甚至整個社會都圍繞升學率而轉。在這種氛圍中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推行素質教育? 誰搞素質教育,誰就必須以個人的政治前途為風險代價。湖南汩羅一中黃澤南老師,是岳陽地區著名的數學教 師,也是“片追”的高手。正因為他對“片追”的危害看得很清楚,1984年他被任命為縣教育局局長后,強烈 的社會責任感使他決心糾正“片追”。結果家長、領導、親友都群起而攻之,三次差點被免官。因之,改革以 考度制度為核心的教育評價標準勢在必行。
改革教育評價標準,不亞于“科學尖端”。筆者在這里想談一點粗淺的想法。其一,新的評價標準與實施 素質教育應同步進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目前素質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雙軌”制往往會使實際部門既要 顧此,又不能失彼,很不便于操作。其二,基本的考試制度應堅持。縱觀歷史,考試雖有弊端,但仍然是競爭 選拔人才的最公平的途徑。因之筆者認為,實行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辦法是較好的,但是在目前腐敗盛行的時 期,要加大監督推薦的力度。其三,改革考試制度關鍵要改革考試的形式。考試形式應該朝多樣化、靈活性方 向發展。內容決定形式,有什么樣的內容就有什么樣的形式,考試形式應依據學科內容的不同而不同。考試形 式在時間上也要多變,讓考生無法猜測。其四,教育評估的其它標準應與考試形式協調一致形成整體。推行新 的教育評價標準,政府社會必須大力宣傳,以變革家長的思想觀念,為素質教育的推行創造條件。
2.反對形式主義,探索切實可行的途徑。
目前的素質教育是雷聲大雨點小,收效甚微。有些地方領導或教育管理部門的領導徒有虛名,給自己搞點 政績,是純粹的形式主義。為了實施素質教育,應加強理論研究,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加大投資,設立項目 ,深入開展調研工作,提出行之有效的評價原則、標準、方法等。在此基礎上,實現教材內容與教學形式、方 法的有機統一。
3.提高“教育素質”。
(1)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領導必須轉變觀念, 充分認識教育在本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戰略上重視 教育。教育乃長效產業,雖說在父母官任期內難以見效,對其升遷作用也不大,但只要能給老百姓帶來利益, 人民是不會忘記的。因此應高度重視教育,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學環境,提高“教育素質”。
(2)提高“教育素質”關鍵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鄧小平指出:“一個學校能為社會主義建設 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只有教師教得好 ,學生才能學得好”。要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必須做到:
首先,尊重教師,努力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其工作環境。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這個問題對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仍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素質差,特別是敬業精神不夠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師地位不高,生活待 遇不理想。
其次,要抓好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前面所述的教師文化水平不高,有的大專畢業沒有達到大專程度,對 此必須強化培訓。國家教育部已開始在全國推行全面的繼續教育,各級政府教育部門應按此要求,結合當地實 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扎扎實實地抓好培訓質量,不能流于形式。為此,不但要做到領導重視,保證 教師的學習時間,而且培養經費也要有保證。培養經費是一個敏感問題,應采取科學合理的辦法加以解決。與 此同時,培訓應嚴格管理,要有科學的考核辦法,使培訓收到實效。
再次,重視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的思想道德水準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最后,嚴格教師的聘用制度。教育也要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對不合格教師和富余人員應限期培訓、分流 ,優化教師隊伍,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試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障礙及對策】相關文章:
實施素質教育心得02-18
試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08-23
淺論英語閱讀障礙產生因素與解決對策08-21
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實踐對策08-24
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匯報材料08-20
素質教育實施情況調研總結08-24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08-24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10-22
論加強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08-26
探索特色辦學路徑 創新實施素質教育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