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上海大學組建僅僅10年,就躋身國內高水平高校行列,成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在這段快速發展歷程中,以“教師職務聘任制”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成為學校事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改革:從“教師職務聘任制”破題
2001年6月,上海大學推出“教師職務聘任制”試點,學校 的教授副教授崗位公開招聘、擇優聘任,過去已經評上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也要通過競聘獲得崗位。“評教授”改為“聘教授”,“教授終身制”被廢除———雖然試點只是先在上海大學四個學院進行,但首批就有5位教授、40位副教授黯然落聘的消息,還是迅速傳遍上海灘,引起了熱切關注:向一評定終身、教授職稱能上不能下“動刀”,上海大學的改革固然大膽,但它能夠真正實施、順利推進嗎?幾個月后,上海大學用事實作出了回答。教師職務聘任制在4個學院試點后很快在全校22個學院全面啟動,至2002年4月首批聘任結束,全校共有920名教師聘任到正、副高級職務崗位,其中同級聘任730名、晉升聘任190名;原有教授、副教授任職資格的143名首批未聘任,占原有正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總數873名的16.4%。
一項國內沒有先例的人事制度改革由上海大學“培育”成功。雖然沒有先例,雖然阻力重重,但改革的成功在上海大學決策層的意料之中,因為他們打的是有準備之仗。
推出教師職務聘任制試點之前,學校經過多次調查核定,力求科學合理地設置了專業技術職務崗位;本著有利于博士點的學科建設,有利于推動教師通過競爭承擔教學、科研任務,有利于從國內外、校內外吸引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師隊伍的穩定發展的原則,校方采用結構比例法加學科法將高級職務崗位設置到各學院,再由學院把各級職務崗位設置到二級學科;教師根據個人特長和意愿競聘崗位,學院則根據崗位需要選聘,經過公示后正式聘任。
教師職務聘任制打破了按部就班、論資排輩的舊例,使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全校40歲以下博士競聘到教授、研究員崗位的22人,占晉升聘任正高崗位總數的33.85%;教師職務聘任制在學校內營造出力爭上游的氛圍,教師搶著承擔教學任務,努力爭取研究課題,主動進修提高自身實力。這一年,全校74名青年教師通過考試攻讀在職博士,是2000年的2倍多。
發展:從“人才引進與職務聘任并軌”著手
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邁出了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之后,上海大學乘勢而上,以“人才引進與職務聘任并軌”的方式,吸引校外優秀拔尖人才加盟,快速提高教師隊伍總體水平。
以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為起點,上海大學的教師聘任逐步實現了開放、吸納的良好運轉態勢,通過人才引進與崗位聘任制并軌操作,每年向校內外公布本年度教師各類崗位,對校內外的應聘者進行同步考核、評價、聘任,吸引國內、國際人才加盟。據了解,學校近三年內引進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以及優秀博士畢業生約280人,僅2002年就引進海外人才24名。
在對競聘上崗的教師定期考評業績時,學校注意“量”和“質”的協調,既考核一個聘期內的成績,也尊重教學科研工作的連續性,為教師提供良好的進取氛圍。比如,文學院一位教授潛心清代、民國詩話研究,出成果需要較長時間。學校一方面按照常規考核給他發放相應的教師津貼,還撥出專款支持他的工作。后來,這位教授主編的350萬字《民國詩話叢編》正式出版,獲中國圖書獎提名獎,受到專家好評。
如今,上海大學根據學校發展需要,設置了終身教授和長聘教授崗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相當這一級水平的教授聘為終身教授;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和優秀年輕教授聘為長聘教授,長聘教授的聘期分為五年、十年、十五年。通過這些探索,上海大學教師隊伍的構成由單一的固定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即固定型、中長期型、短期聘用型、兼職型等多種類型相結合,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骨干層和出入有序的流動層相結合的合理結構。如今,上海大學的教師中,最后學歷為非本校畢業者占69.99%,為學校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了根本保障。
深化:用“人事代理制度”推進
教師職務聘任制為上海大學打破了師資隊伍的靜態管理模式,但是,如何使學校人事管理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承擔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支持,形成長效的競爭激勵的用人機制?上海大學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較早采用了“人事代理制度”,借助社會化服務體系,使“單位人”變成“社會人”,沖破了以往“學校不用的人員出不去,要用的人員進不來”的怪圈,根據學校的發展實際,吐“故”納“新”,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
1999年起,上海大學就開始了人事代理制度的探索,當時,主要在新進校的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人員中試行,其人員主要分布在教輔、校辦企業管理和工人等崗位。在人事代理制的實踐中,該校不斷規范和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比如人事代理人員的合同管理、崗位管理、黨團組織關系、工會關系、工資福利待遇等等。2003年,人事代理制實施范圍擴大到碩士以及碩士以下新進校人員,并與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合作,成立了市人才服務中心上海大學工作站,使學校的人事代理工作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目前,該校共有各類人事代理人員178名,其中教師52名,管理人員67名。2000年以來,共終止或解除人事代理合同56份,且多數由被聘方提出。人事代理制度建立起的靈活用人機制,與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建立起了教師的流動退出機制,一種良性、高效運轉的用人制度初步建立,一種競爭、促進發展的人才機制逐步形成。
【學校快速發展的助推器】相關文章:
學校發展與學生、教師的發展08-23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進產業快速發展08-17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07-26
直覺思維,班主任工作的助推器08-18
學校體育發展的幾點想法08-20
學校發展工作計劃01-16
促進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管理的工作匯報會08-23
淺析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與展望08-22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1篇02-25
中心學校學校發展規劃(簡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