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創新僅有理念是不夠的
??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前提下,特別是課程改革的深入,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已是教育改革的關鍵,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能否以教育觀念作為衡量一個學校和教師的標準呢? 在南京一所學校的教師招聘中,曾有來自省內外的24名特級教師全部落聘。該校負責人介紹落聘的原因是,他們學校是一所教育理念很“前衛”的學校,這24位特級教師的教育理念不適合他們學校。 這件事引起了人們的很大關注,也使特級教師有了很多的感慨。在新課程條件下,教師應怎樣適應新課程,什么樣的觀念才是“前衛”的,觀念“前衛”又是不是衡量教師素質的標準呢? 我認為,如何客觀、正確地對待當前已經評出的特級教師,不單單是關系到特級教師少數人的問題,而是如何評價教師的素質和應當樹立一個什么樣的教育觀念的問題。不能否認,我國目前特級教師的評選機制還不夠完善,有些特級教師是屬于“應試型”或“勞模型”。但絕大多數特級教師在本地區教育教學上都有一定的建樹,他們中大多數是學者型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他們的教育觀念也能跟上教育教學的發展。觀念是可以改變的,經驗也是不斷積累的,只以“教育理念”是否“前衛”作為評定教師的標準顯然是不公正的。再說,教育理念前衛是一個模糊概念,是否前衛也沒有客觀的標準。這24名特級教師敢于沖破功成名就的束縛,和青年教師走到一起去參加競聘,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很“前衛”的表現嗎?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談到教育創新時曾深有感觸地說,“教育創新不是到處挖坑,不是到處貼標簽。不能這里翻翻、那里挖挖。教育創新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教育要創新也要繼承。”教育創新更重要的是實踐和探索,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育教學是科學,科學就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無視規律的“翻新”和“挖坑”是不行的。 當然,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藝術就要講究方式方法,就要選用適合教育內容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只有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的正確理論才能更好地去指導實踐。但在當前,很多人不是在教育的內涵上創新,而是在形式上翻新,不是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總結,而是給各種教育現象貼上種種“創新”的標簽。如把原來的課外活動貼上“活動課程”的標簽,把興趣小組說成是研究性學習,把體育課當作是素質教育等,這顯然不是教育創新。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僅用教育理念是否前衛這一抽象的標準去衡量教師的素質,是否又過分“前衛”了呢?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特級教師)
【教育創新僅有理念是不夠的】相關文章:
企業創新理念標語12-16
淺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的理念創新08-17
蒙氏教育理念06-07
絕無僅有造句06-07
教育理念中的主導主體教育08-21
樹立新理念創新數學課堂教學08-20
實驗教學規范化管理的創新理念08-20
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理念探究08-18
教師教育理念報告08-22
教育理念心得體會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