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志愿填報揭開序幕:十大“高頻”問題解讀
上周六,上海交大、華東理工、華東師大三所高校同時舉行了招生咨詢會,從而揭開了今年本市高考志愿填報工作的序幕。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招生咨詢現場,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將幾十個咨詢臺圍得水泄不通,層出不窮的問題讓咨詢老師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擠不出。咨詢會本定于4點30分結束,而直到5點后,最后一批家長才“依依不舍”地離去。咨詢期間,一名招辦老師不禁發出感慨:一天下來,嘴里說來說去的就是這么幾個問題,唯一的區別就是聽眾各不相同;而那些喜歡鉆“牛角”的家長的困惑大部分都出于對志愿政策和原則的模糊。 在華東師大的咨詢現場,招辦主任范煥章望著如潮的人群,也發出了同樣的聲音———如果這些家長或考生能在咨詢前看點基本規則,懂些ABC,咨詢效率將會提高不少。 在咨詢會上,家長和考生們提問頻率最高的問題是哪些呢?本報記者綜合了高校招生辦老師、過來人、考試院專家的意見,為家長和學生歸納出10組關鍵詞及有關答案: ·實況剪輯· “如果有兩名學生的高考分數一樣,又同時填報了你們學校的同一個專業,而這個專業只剩下一個招生名額,你們會挑選哪一個?” “這就要看哪一個學生把這個專業填為第一志愿了。” “要是他們都這樣做呢?” “我們會優先考慮應屆生,再考慮復讀生。” “要是他們都是應屆生呢?” “我們只好看他們的小分了,比如他們的數學或者英語等學科的成績。” “要是他們的小分也一樣呢?” “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太小太小,幾乎不可能的。” “不一定吧,要是真的發生了呢?” 關鍵詞一:學校VS專業 問:我的孩子告訴我,他只會在志愿表上填交大的信息安全專業,其他一律不填,哪怕復讀。雖然他成績不錯,但我還是有點替他擔心啊! 答:名校的確有很強的吸引力,但如果僅僅是為了炫耀和光彩,而和自我興趣的專業相去甚遠,可能獲得的是暫時的“面子”,得到的可能是終生悔恨。因此在考慮選擇名牌大學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專業的選擇。 同樣,報考時也不能為求熱門專業而忽視學校因素,例如同樣的計算機專業就會因學校不同而專業方向及就業前景就不同。因此學校和專業對考生來說,都很重要,應該全面衡量。 關鍵詞二:專業VS就業 問:能告訴我你們學校哪些專業最熱門、最吃香嗎?我打算給我的兒子填個將來不愁工作的專業。 答:不考慮就業因素報考大學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把就業因素看得過重,而忽略個人的發展興趣,就將得不償失。同時很多專業的冷熱都是相對變化的,有可能今年就業很吃香的專業,四年以后倒是乏人問津;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未必適合某些熱門職業。因此,在充分考慮就業前景的同時,也要綜合個人興趣和發展潛力等因素。 關鍵詞三:經濟成本 問:現在供一名大學生一年起碼要花1萬元左右,真擔心我們不能供孩子讀完大學。 答:各高校的收費政策將很快公布。對經濟條件良好的家庭,學費成本問題不是問題,但是如果家庭經濟困難的考生,一般就要考慮成本問題。這類學生可以考慮選擇收費標準相對較低或獎學金、助學條件較好的院校和專業,但前提是自己喜歡這些院校和專業。不要因為經濟而忽視了發展機會,而且現在很多高校都推出了獎學金和“貸款助學”政策,即使是經濟條件不佳的考生也完全可以靠勤工助學或貸款賺學費和生活費。 關鍵詞四:自己作主VS父母包辦 問:我們計劃給孩子第一志愿填金融專業,但孩子偏要填生命工程,我們已經從過年吵到現在了! 答:完全由父母包辦填報志愿這是不正確的:一是不利于考生個性的發展,父母的選擇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確選擇專業和學校,很多父母帶有個人主觀因素,甚至會比較盲從;三是不利于調動考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比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議作為參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關鍵詞五:興趣VS志愿 問:我對新聞專業一向很感興趣,但父母和老師都認為我性格太內向,更適合填報師范類專業,這真讓我頭疼。 答:興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興趣不成熟時,如果以一時興趣作為填報標準也會不妥當。因此,首先要好好審視自己的興趣,看看這種興趣有無發展潛力、能否幫助自己深造或就業發展,要在這些分析的基礎上再決定自己的選擇。 關鍵詞六:新增專業 問:我在華東師大的現場咨詢會上看到一個全國首設的“言語聽覺科學專業”,想填報又害怕冒險吃虧,能給我點建議嗎? 答:今年增加招生新專業的學校很多,尤其是一些傳統理工類高校添加了不少文史類專業。由于沒有歷年的參考資料,這些專業的師資力量、市場需求、發展前景等究竟如何,考生要在了解清楚后作出選擇。特別要提醒的是,新增專業雖然年輕但并非就是冷門專業,像物流、會展等專業本身就是熱門,因此報考者不要把這些新專業當成冷門專業來報考。 關鍵詞七:外省市院校 問:我在上周六上海交大的咨詢會上,看到了來自香港一所大學的招生隊伍,就想到了孩子對我說過想讀浙江大學。我真不舍得讓他到外地吃苦。 答:這幾年來,外省市高校每年在上海招收考生,但本市考生中除了在零志愿中填報北大、清華外,填外地高校第一志愿的并不多,這對考生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實際上報考外地院校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首先,外省市高校在滬招生計劃占上海市生源計劃的10%左右,錄取率相對較高;其次,這些在上海招生的學校大多是名校,專業也不錯;對于那些處于錄取邊緣線上的學生,鼓勵他們去外地上學,這是出于讓學生有學可上的考慮。此外,到外地上學,更主要的是可以鍛煉獨立生活能力。 關鍵詞八:走讀院校(專業) 問:我家就在靜安區,離華東師大很近,能填報走讀志愿嗎? 答:不少考生如果填報離家近的學校,會比較關心走讀問題,但走讀志愿并非人人能填,必須要符合要求。一般來說報考走讀專業應該具備走讀條件,家與學校的距離不宜太遠,能解決住宿問題。同時需按要求填妥志愿表中“是否有走讀條件”一欄,無走讀條件,不要填報;凡被走讀院校(專業)錄取的,不得要求住讀;不具備走讀條件的考生即使填報了走讀院校(專業),也不會被錄取。 其次,包括上海交大、華東師大在內的一些高校都已在市郊建了分校,新生很有可能會進入新校區,這也值得家長考慮。 關鍵詞九:高職志愿 問:我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以及他的性格都挺適合讀市場營銷高職專業,就怕讀了之后難找工作。 答:近年的高考錄取中,高職(大專)錄取時經常會出現考生主動放棄、結果學校招不滿的現象,原因就是考生不愿上高職。其實專家認為這是誤區,因為近年來,高職教育的生命力日漸凸顯。高職學校的專業設置緊貼市場,學生實踐能力強。從目前的人才市場看,高職畢業生的前景較好,這主要是因為高素質、具有操作技能的人才缺乏。對于成績平平、考本科危險但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高職志愿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上周六華東師大的咨詢會上,咨詢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家長相當多,就是因為這個行業的人才緊缺,高職畢業生這幾年來一直供不應求。 關鍵詞十:補填志愿 問:如果我的孩子填報了藝術批本科專業,但考出了普通本科的分數,我們能重填志愿嗎? 答:考生正式填寫的志愿表交到區縣招辦以后,就不能再行改動,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招生工作一環扣一環順利地進行,也保證招生中公正的原則,這樣是有利于考生的。因此填寫志愿表時應當謹慎和小心,避免出錯。 不過,在高考錄取階段會有補填志愿的機會,但這只是針對上線未被錄取的考生,補填志愿的院校是在每一批次中未招滿的院校,這樣可以保證招生計劃的完成,也讓考生有再次填志愿的機會。
【高考志愿填報揭開序幕:十大“高頻”問題解讀】相關文章:
高考填報志愿心得08-24
一本邊緣考生如何填報志愿?08-18
解讀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08-21
從解讀農村教育到反思“三農”問題08-17
高考心理調節:如何緩解高考考場怯場問題08-24
解讀高中語文新課標理念下的高考作文08-18
高效課堂解讀08-23
新課標解讀心得12-09
解讀優秀作文04-26
關于高考選修課范式構建問題的工作總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