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論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應用

    論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應用

    時間:2022-08-17 14:25:45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應用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在新一輪教育改革大潮中,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重大意義,讓學生出得教室進得生活,出得學校進得社會,在生活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體驗生活的真實,充分發揮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作用。如今對陶行之先生的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研究可謂是轟轟烈烈,各種說法紛紜不一。本文借鑒前人觀點對“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應用”作以粗淺的解讀,以探求更加具有價值的東西。

    論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應用

      一、生活即教育

      1.教學工作,問題凸顯

      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發現:教學過程過于死板、教學空間過于狹窄,教學內容限于書本等問題成為制約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枯燥的教學讓孩子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即便有的教學過程中也會聯系到生活實踐,但也因為活動中體驗不夠深刻,收效不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學習自制能力差,根本不會端正坐著聽完一堂課。

      2.綜合實踐,必不可少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畢生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他認為,要想教育成功必須走向生活實踐,教育理論必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堂教學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一理念非常適合小學教育。在學校以及學校以外的地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起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是新一輪教育改革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小學教育的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實踐,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小學綜合實踐課在孩子成長起步階段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3.身臨其境,親身體驗

      陶行知教育理論主導教育要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里有教育,教育里有生活。現在絕大多數學校的教育局限于課堂之上,比如,學校每年3月都要開展學習雷鋒活動,在學校是熱愛勞動互幫互助的好學生,出了學校又形同陌路,到家里該撒嬌撒嬌,該發脾氣發脾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究其原因,這種形式上的灌輸缺少自我體驗,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則會加深體驗,培養真正的活雷鋒、好學生、好孩子。比如,組織學生參觀雷鋒事跡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瞻仰烈士的豐功偉績,體會大愛忘我的精神,更加了解了雷鋒時代的背景,燃起對英雄的敬仰之情,灌輸了榜樣的力量。參觀結束時,正是學生傾訴欲望最強的時候,此時學生拿起紙和筆,記錄這催人奮進的時刻,與很多空洞的口號式作文不同的是學生的言辭一字一句發自肺腑,真情流露;紙張片片熱情洋溢,慷慨激昂;人人立志努力學習,報效祖國!通過身臨其境的親身體驗,很容易轉化為內在素質。相反,若是只在課堂講,無味的語言,抽象的教育,難以給學生帶來質的轉變。

      二、社會即學校

      1.書本知識缺乏感性

      陶行知提出的“社會即學校”講的是社會是人人學習創造的最大課堂。實踐證明,通過書本獲得的知識,缺乏實踐和感性的認識,造成與現實大的反差。比如城里學生到鄉下看到大片的麥田高聲歡呼“好多好多的韭菜”,而農村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從小就耳濡目染,對身邊的動植物非常熟悉,難能可貴的是更加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可以親眼目睹蟬、毛毛蟲、春蠶等的蛻變過程,“粒粒皆辛苦”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親身體驗才會感同深受其真正含義。

      2.實踐活動得出真知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挖掘學生創造力。女兒六歲時,看著電視里同齡的孩子溜旱冰,自己很羨慕,去后摔了才哭著說“以為很簡單”,殊不知要天長日久才練成。只是聽或者只是看,不去親身體驗永遠無法找到正確答案。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地發現新事物,學習新事物,體驗新事物,與不同的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師”,才能不斷成長,不斷豐富知識。一年級有個學生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也不愛說話,總是羨慕地看著同學們做游戲,又不敢靠前,在老師與家長交流后得知,從小管得特別嚴,從來不讓到樓下與小朋友玩耍,通過參加學校多次活動,在老師和家長共同鼓勵下,該同學現在不但在課堂活躍,學校各種文體活動也都有優秀表現,性格得到了極大轉變。

      可見,將“社會”和“學校”結合起來,將課本知識與體驗活動結合起來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是多么重要啊。

      三、教學做合一

      1.“做”為核心,“教”為輔助

      敢于實踐,善于實踐,手腦并用,就能有所發現,就能在實踐中獲得新知,有所創造。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做”的課程,它在“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實踐和探索,教師在實踐活動課加以指導。所以說,“教學做合一”的過程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在活動中,必須以“做”為核心,以“教”為輔助,學生在做中學,老師在做中教;孩子在做中學,家長在做中教。

      2.勞動中學習,勞動中體驗

      對于小學生來說,“家務活”是特有的教育資源,可以要求學生在家多學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向長輩學一些基本的干活方法。學校可以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五一勞動節”、“教師節”、“感恩節”等節日開展活動,讓孩子記錄家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等長輩一天的生活,幫著長輩做做家務,感受一下長輩的辛苦,體會一下勞動的苦與甜,有了親身的體驗就能感受長輩的不容易,就會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和學習;在學校可以開展更多的師生互動活動。通過在家庭和學校這些活動培養孩子尊重師長、敬愛師長的感情,學會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師長。

      四、小結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將實踐活動融進課堂,將實踐過程融入社會,這整個的教育實踐活動,就是我們小學教育的方向。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引導小學生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去體驗、鍛煉、提升,使他們從小養成熱愛國家、關心社會,善于學習、勇于創造,尊敬師長、愛護他人的好素質。


    【論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應用】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言08-23

    小學音樂教學中陶行知教育觀的應用08-22

    陶行知的名言08-23

    陶行知作文11-10

    陶行知學習心得06-16

    陶行知教育理論讀書心得06-02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8-22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7-31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體會范文10-23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女人天堂ab在线 |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 亚洲人成77在线播 | 中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