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綠色學校的內涵及其創建
1996年12月,國家環保局、中宣部、國家教委頒布了《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1996-2010)年》,《綱要》的第二部分第11條提出,到2000年,在全國逐步開展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這是在中國首次提出“綠色學校”的概念。由此,在各地環境保護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努力下,全國開始涌現出一批“綠色學校”。2000年6月,國家環保局等單位又聯合表彰了一批“綠色學校”,從而使綠色學校的建設活動成為中國環境教育運動中的一個重要事件。 但是,盡管已經出現和表彰了一大批“綠色學校”,對“綠色學校”的界定卻仍然模糊不清的。究竟什么是“綠色學校”?應當從哪些方面開展建設“綠色學校”的活動?缺乏充分的探討。這種局面并不利于綠色學校活動的深化和發展。因此,對“綠色學校”的內涵進行討論將是有益的。 1. 什么是綠色學校? “綠色學校”一詞產生的源頭已無從追溯,但從看到的文獻來看,“綠色學校”(Green School)一直是與環境教育運動緊密相連的,可以說是作為環境教育運動發展的產物而產生的。1986年,馬來西亞教育部就曾出版過《綠化學校》一書[1]。而至少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英國就已經有不同的出版物從環境教育的視角出發,進行關于綠色學校建設的討論[2][3][4]。由此推想,綠色學校的提出在西方國家至少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之前。也有人認為,“綠色學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歐洲環境教育基金會(FEEE)于1994年提出的一項全歐“綠色學校計劃”(Eco-School)[5],這一項目是一個環境教育國際項目。盡管參與該項目的歐洲各國學校所使用的稱謂并不一致,如愛爾蘭稱“綠色學校”,德國稱“環境學校”,葡萄牙稱“生態學校”等等,但是其內涵是相同的。 這樣看來,綠色學校是作為實現環境教育目的的重要方法提出來的,它的內涵依從于對環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標的理解。也就是說,綠色學校的內涵決定于環境教育的內涵。因此,我們就應當從環境教育的內在要求出發去尋找綠色學校的本質含義和建設依據。在此,不妨對環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標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在確定環境教育目的和目標的歷史上,有許多重要的會議和事件[6],但有三個標志性的地方應當銘記,它們依次是斯德哥爾摩、第比利斯和里約熱內盧。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在會議宣言第19項原則“環境教育”中,指出了環境教育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上的重要性。在行動計劃第96項建議中,強調了建立國際性環境教育項目的必要性。因此,本次會議可以認為是全球環境教育運動的發端。 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第比利斯召開了政府間環境教育會議,并發表了第比利斯宣言,首次把環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標確立為意識、知識、態度、技能、參與五個方面,為全球環境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本框架和體系。因此,第比利斯宣言被認為是國際環境教育基本理念和體系的基準。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有180個國家代表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這是全球范圍內對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認同和確立的一次空前的大會。通過本次會議,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全世界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國家得到共識和普遍認同,而教育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亦得到充分肯定。可以認為,里約會議是環境教育運動的新起點,它提出的概念和思想,成為環境教育構建新的目的和目標體系的基礎。 從斯德哥爾摩到里約熱內盧,整整走過了20年的時間,在這20年中,環境教育運動有著長足的發展,環境教育的目標,也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目前國際上廣泛認同的,是第比利斯會議的觀點。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自第比利斯會議以來,新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人類對環境的認識不斷加深,環境教育所涵蓋的內容在拓寬,因此環境教育目標也發生著變化。其關注的重心由原來單純的自然環境的保護,轉移到現代的對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發展模式的反思、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審視、對未來生存形態的思考。這正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環境教育中的反映,而這一趨勢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得到了確立。因此,現代的環境教育,其根本目標,是與可持續發展觀密切相關的。有人由此將現代環境教育直接稱為可持續發展教育。 “綠色學校”作為一種環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或措施,其內涵必然是隨著環境教育目標的變化和要求而變化的。當環境教育仍然只把關于環境的知識和技能傳授作為唯一的目標的時候,綠色學校的概念只能是狹窄的,知識本位的;而當環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標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從而擴展到一個更廣闊的領域的時候,綠色學校的概念自然也就要求能夠涵蓋更大的范圍,包括更多的內容。第比利斯會議上提出五個方面的目標,把環境教育目標從“關于環境”領域擴展到“通過環境”和“為了環境”的領域;而里約熱內盧會議,更要求從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看待環境教育,不僅是“關于環境、通過環境和為了環境”的教育,而是“關于可持續發展、通過可持續發展和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這樣看來,從現代環境教育的觀點出發,正如地名和大量的地理事實是地理學的重要內容但決不是全部內容一樣,一所綠色學校決不僅僅是一所環境優美示范校,一所環境衛生示范校,一所環境科技活動特色校,盡管這些也許都是一所綠色學校的表現。 2. 我們提倡什么樣的綠色學校? 綠色學校從本質上講,是學校以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自我管理、改進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提高辦學效率和效益的過程,從而也是學校不斷解決自身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過程[7]。換言之,綠色學校的本質特征,就是在學校建設中體現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理念。因此,綠色學校可以說就是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學校。以下幾個例子也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綠色學校的特點: 案例1[8]: 在紐約曼哈頓區的一所高中里,學生在學習必要的學術基礎課程之外,還要學習學校自定的關于環境保護和研究的必修課程。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每年學習的內容不同。第一年,學習普通的環保知識;第二年,結合所學知識,開展廢物利用、手工制作等活動;第三年,舉行豐富多彩的野外實地考察活動,通過了解地理、地貌、自然景觀、動植物標本,開展環境研究課題學習。在學校的一樓大廳里,展示著學生關于環境的作品,有外出考察的照片,有反映環境保護主題的繪畫,有利用廢物制作的壁掛。學生的教室也別具一格,三分之一的空間用來擺放花草、魚缸等展示自然景物的陳列品。學校的教學樓是由倉庫改建的,教室、辦公室之間的隔墻用的是一種將廢紙經過強力壓縮而制成的建筑材料;走廊的地面上鋪設的是用舊輪胎加工而成的消音地氈,大樓頂層的露天平臺上,擺放著一排排占地面積很廣的無土栽培花草和盆景。學校的學生對學習環保和環境研究方面的課程興趣很濃,校長認為,這種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2[9]: Chigasaki小學位于日本橫濱的一個小城鎮上,附近有一座森林公園。他們從1995年開始致力于在全校范圍內推進環境教育。他們在學校里多次召開全校教師的研討會,達成對環境教育的共識。他們認真研究了小學課程,把環境教育的有關內容劃分成若干主題,如生存環境、資源和能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把這些內容結合到不同年級的不同課程里。另外,他們在附近的公園和城鎮中開展了大量的活動,如到公園里寫詩、撫摸樹木、唱歌、做游戲;在科學課中進行水質觀測、觀察樹木、昆蟲和鳥類等活動;與當地的環保團體合作清理公園里的垃圾;自己種植蔬菜和水稻;用廢物制作手工藝品;到社區中收集廢紙和空罐頭盒等。當學生開展這些活動時,經常是在家長和社區人員的參與和幫助下進行的。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對當地的環境和環境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愿意通過學習去了解環境問題并采取行動解決這些問題,為自己的城鎮能夠變得更美好而努力。 案例3[10]: 青島山東路小學位于青島市市北區東部,是一所城市小學,校園面積狹小。1998年,他們成為“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試點學校,開始在學校內開展環境教育活動。他們成立了校長為首,黨政領導參加,中層干部組成的領導小組,分工具體負責開展工作;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培訓,采取措施動員全體教師參與環境教育活動;以環境教育作為教科研的主要任務,研究在小學各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方法,發動教師挖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滲透點,設計環境教育滲透課;把環境的主題作為每年的科技節、藝術節和少先隊活動的重要內容,經常性地引導學生運用課堂知識思考和解決現實中的環境問題,如針對街道上燒烤羊肉串引起的污染問題,市場上出售幼鲅魚的問題,逢年過節大量賀卡浪費的問題等,學生們積極思考,提出建議,并到社區里采取各種主題宣傳活動,社會反響很大;在學校里,美術老師繪制了環境科技墻,自然老師和學生在校園和教室設立了自然角,學校在校園內進行了綠化美化,設立分類垃圾,由高年級學生進行垃圾的分類收集、回收、變賣等工作,還放置了各種環境衛生和環境保護的標志牌。99年學校進行了一次全校學生的環境意識調查。通過調查,學校認為,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對環境的關心、好奇心、責任心都大大增強了,參與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積極性、自覺性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帶動了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設施的發展。 案例4[11]: 在斯里蘭卡,有一天,當研究者沿著郊外美麗的海灘漫步時,見到一組十來歲的少年與兩位年長的漁夫在激烈地爭論著什么。駐足片刻隨即發現他們之間的談話已遠遠超出了早安問候的范圍,少年們顯然是有組織而來的:其中一人與兩位長者交談,另有一位在臨摹著漁船,第三個少年在記述漁船的裝備情況,還有兩人在進行記錄。這些少年們只是附近一所初中低年級學習小組的成員。通過與他們的老師接觸,我了解到這位老師在全年中會將她所有的學生(共68人)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組織起來,她將自己的工作視作為孩子們提供學習機會,幫助最需要獲得幫助的學生,組織必要的學習資料,以便孩子們能在學業上互相幫助并確保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質量。這所位于斯里蘭卡熱帶叢林地區的簡樸的小小的學校,已經在教育形式的改進上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這些案例揭示了綠色學校的一些特點。但是,并不是每個案例都表現了綠色學校的全部特點。某些案例可能只表現出一個方面的特點,而另外的案例表現的是其他方面的特點。因此,這些案例是不完整的。但是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們力圖得到對綠色學校的較全面的認識。 綠色學校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必須有一個好的環境教育課程,不管是采用獨立設課式還是滲透式。在案例1中,學校采用的是獨立設課式,即學校有專門的與其他學科相對分離的環境研究課程,而在案例2和3中,采用的是滲透式,即學校不單獨開設環境研究課程,而是通過改進教材和教法,把相關的內容結合到正規課程中進行。關于這兩種模式的爭議從未停止過,但至少到目前來看,兩種模式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并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一種模式優于另一種模式[12]。但是,無論哪一種模式,在案例1,2,3中都經過精心的設計,使其適應不同教師和學生的需要,而且體現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要求。每一個綠色學校都應當有一個結構合理,內容全面的環境教育課程。 第二個特點是綠色學校是“對環境友好的”學校。在案例1中,學校選擇循環利用的材料制造的建材,在校園和教室里營造貼近自然的小環境等舉措都體現了對環境的關心和愛護。在案例2和案例3中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在學校的日常活動中,其實總是在有意無意地進行某種“環境教育”,而這種教育,往往被課程的執行者所忽視。換句話說,學校的氛圍,總會包含著某些關于環境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會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對環境友好的影響,也可能會對學生產生對環境不友好的影響。綠色學校要求一種“對環境友好的”教育氛圍。 第三個特點是校內人員(教師、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全員參與性。在案例2中,學校召開了全校教師的研討會,以取得全體教師的支持和參與;而案例3中,學校更采取了具體的行政措施來鼓勵全員參與環境教育活動。在綠色學校中,全體教師、員工和學生的參與是環境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綠色學校全員參與的特性,表現出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學校管理方面的要求。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出發,學校中應當提倡公平、民主、尊重、信任、平等等觀念。這些觀念的傳達是現代環境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方面。而師生員工共同合作,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過程,無疑是養成這些觀念的最好方法。 第四個特點是綠色學校重視把校園環境和當地環境作為環境教育的資源。把環境作為教育的資源是“通過環境的教育”所提倡的,而學生接觸的最直接的環境就是自己的學校。 “也許對于兒童來說,最好的也是最全面的進行環境教育的資源就是他們的學校,他們的建筑物和他們的操場。還有什么比校園開展環境研究更好的地方呢?”[2]案例1,2,3,4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現了綠色學校的這一特點。 五是社區與學校的相互開放。在案例2和案例3中,社區的支持和幫助都對學校環境教育的實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學校的活動也對社區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社區與學校本來是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的,而傳統的教育觀把學校和社區看作是對立的,相互隔絕的,學校成為對社區封閉的“象牙塔”。這實際上是教育資源的浪費。現代環境教育愈來愈把學校看作是社區的一部分,應當為社區提供服務,對社區的環境負責;而社區也應當成為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資源。綠色學校作為體現現代教育觀念的場所,應當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 六是鼓勵豐富的,特別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育和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案例4中,表現了綠色學校在鼓勵新的教學方式方面的特點。有研究表明,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1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學習。從現代環境教育的觀點來看,環境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豐富的教學方式[12]。綠色學校鼓勵遠離傳統的室內教學和灌輸的方式,而轉變為一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從個人獨自學習的方式轉變為小組形式學習,并把個人學習視為小組學習的最終目的;從教師作為全權代理的灌輸者轉變為教師只作為設計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學生們也由教學信息被動接受者的身份轉變為創造性學習者的身份了。而這些,恰恰是與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是一致的。 3. 如何建設綠色學校? 對于建設綠色學校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不同的看法。 FEEE在宣傳Eco-School項目的材料中提及,“生態學校”項目是一項全歐計劃,在課程方面,旨在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于關于環境的問題的意識;在行動方面,鼓勵學生在改造自己的學校使其更有利于環境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采取有效的實際行動來減少學校對環境的影響;在社區方面,鼓勵學生把學習活動擴展到課堂之外,并且在家里和更廣泛的社區里培養負責的態度和責任感。 在英國Green Your School里[2],提出從校園環境、學校能源的使用、循環利用、污染和我們使用的物品等五個方面來對學校進行調查,并且采取行動。 在英國的College going green里[4],提出要從校園設計/美學特征、建筑物及其建筑材料、飲食供應、學校課程、能源、市場、紙張、對外聯系、購物、循環利用、公共場所的維持、交通、廢棄物管理等方面來進行綠色學校的建設。 在《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1996-2010)年》里,提出綠色學校的主要標志是[14]:學生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師生環境意識較高;積極參與面向社會的環境監督和宣傳教育活動;校園清潔優美。 在2000年4月于國家環保局宣教中心舉行的一次關于綠色學校標準的研討會上,宣教中心提出[15],應從組織機構、計劃和評估、信息傳播、課程滲透、資源和設施、培訓、實踐活動、校園環境、環境管理、聯系和交流等方面來建設綠色學校。 從上述關于綠色學校建設的意見來看,大家關于綠色學校建設所涉及到的具體方面有著不同的意見。這些不同意見的產生,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人對環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標理解不同所造成的。前已述及,綠色學校的建設應當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從現代環境教育的觀點出發。因此,不管什么樣的觀點,如果僅僅把綠色學校視為“對環境負責”,“采取適當的行動解決環境問題”,“對環境友好”的學校,那么應當說是不全面的。 盡管眾說紛紜,但大家都認為,綠色學校的建設涉及到學校建設各個方面的內容,決不是學校工作的某一個方面所能代替和涵蓋的。總的來看,建設綠色學校至少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學校管理、學校課程、學校環境、學校與社區的關系[12]。 1. 學校管理 ? 與上級主管部門、學校領導、教師、教輔人員取得關于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共識 ? 成立可持續發展教育領導小組 ? 制定學校遠景和近期發展規劃,? 在規劃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 制定學校遠期和近期教育教學計劃,? 在計劃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 運用環境管理的觀念對學校環境進行管理(如垃圾的處理、能源的利用、環境清潔衛生、學校場地的管理、學校資源的利用) ? 使學生、教師、家長、教輔人員都能參與管理和決策過程 ? 在校園里、課堂上鼓勵學生了解學校決策的機制和過程、尊重不同? 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見解 ? …… 2. 學校課程 1) 顯課程 ? 列出各科中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 相聯系的教學內容 ? 各科教師協作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 ? 將課程內容與學生身邊的、當地的、日常的環境相聯系 ? 鼓勵學生從不同? 的角度來理解環境問題 ? 運用更豐富的教學法進行教學 ? 審視現有可用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教學資源,? 并開發新的資源 ?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 …… 2) 潛課程 ? 使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環境、認識環境、欣賞環境、建設環境 ? 更多地運用環境作為資源來幫助教學 ? 建立環境教育專門活動教室 ? …… 3. 學校環境 ? 校園的美化、綠化、凈化 ? 讓學生更多地親近自然(草地、小動物、花木……) ? 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校園建設 ? 在各科教學中更多地運用校園作為教育和教學的資源 ? …… 4. 學校與社區 ? 與學校所在社區建立良好共建關系 ? 社區更多地參與學校管理和建設 ? 更多地運用社區作為環境教育的資源 ? 與學生、家長共建“綠色家庭” ? 增強與其他開展環境教育和可持續
[1] [2] 下一頁
發展教育的小學的聯系和交流 ? …… 以上列舉的一些方面只是我們提出的建設綠色學校應當考慮的一些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內容,但是已經涉及到學校工作的許多方面。我們看到,創建綠色學校,絕不是種花、種草、栽樹那么簡單,甚至也不是開設一門課程,改變課程計劃那么簡單,它關系到節省資源、減少污染、實施開放的管理、強調分享的觀念、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尊重多樣化的文化和價值取向等更重要的方面。因此,綠色學校的建設,要求對學校從整體上、根本上進行系統的改造[12]。 4. 新世紀的新學校-5. 綠色學校 如今,通過各種媒體,每個人都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存在。許多人都聽說過熱帶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貧困、難民潮、食物危機等問題。但對許多人而言,這些事都發生在遙遠的地方,不會發生在本地的環境中。 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有許多就發生在當地,甚至在校園里。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如果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作一條跑道的話,那么在這條跑道之外是沒有觀眾的,所有的人都是運動員。環境和發展問題不僅是大人的事,政府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要解決全球的環境和發展問題,學校里的學生必須要注意到當地的問題并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綠色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評判學校對當地的環境與發展會造成什么影響,并嘗試找出一種使學校向好的方面變化的方法。通過“綠化校園”,學生們將了解到到當地的、地區的、乃至全球的環境和發展的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綠化校園”,師生們也可以將自己的學校建設得更好,更適于學習。因此,“綠色學校”應當是“著眼身邊,立足當地,心系全球”。 在中國,建設這樣的綠色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陳舊觀念的束縛,應試升學的壓力,經費設施的匱乏,教師素質的欠缺[12]。針對這些問題,有人提出了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轉變管理模式、加強課程開發和教材建設、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加強社會和媒體的關注等方面的對策[16]。因此,在中國建設綠色學校的主要困難,恐怕不是能不能,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做不做的問題。許多實踐已經證明[17][18][19][20],不管學校原有的基礎如何,只要積極參與,就必然有所成。 新世紀之初,教育改革的潮流正在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中國亦莫能外。素質教育,就是我們對這一潮流的回應。盡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仍存在差異,但是大家的共識是,新的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創造力,尊重多樣性,尊重差異性。一句話,要形成一種個性化的教育觀[12]。反觀靜思,我們發現現代環境教育(或可持續發展教育)與素質教育竟有著驚人的契合度。正如一些學校教師說,他們為素質教育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切入點,這就是環境教育[21]。綠色學校,正是要體現這樣的教育。因此,建設綠色學校,完全符合教育發展的趨勢。在可預見的將來,綠色學校必將成為中國教育視野中的新亮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課程發展中心及阿敏奴汀學院,綠化學校,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1986 [2]Friend of the Earth, Green Your School-A School Friends Action Pack for Secondary School, London: Friends of the Earth, 1989 [3]Committee of Directors of Polytechnics, Greening Polytechnics, London: Committee of Directors of Polytechnics, 1990 [4]Further Education Unit in Collaboration with Council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lleges Going Green-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Action in 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s, London: Council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92 [5]曾紅鷹,環境教育思想的新發展-歐洲“生態學校”(綠色學校)計劃的發展概況,環境教育,1999,(4) [6]劉繼和,國際環境教育發展歷程簡顧-以重要國際環境教育會議為中心,環境教育,2000,(1) [7]張遠增,綠色學校評價幾個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環境教育,1999,(4) [8]西南師范大學環境教育培訓中心,環境教育參考資料,重慶:內部交流資料,1998 [9]Chigasaki Elementary Schoo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gasaki Elementary School: Yokohama, 2000 [10]青島山東路小學,實施環境教育-培養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北京:北京師范大學環境教育中心,內部交流資料,1999 [11]John Huckle and Sue Naydorf, 培訓手冊(懷柔),內部交流資料,1997 [12]北京師大環境教育中心等,可持續發展教育,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3]Ian Reece and Stepen Walker, Teaching Training and Learning, Sunderland, UK: Business Education Press, 1997 [14]國家環保局、中宣部、國家教委,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1996-2010)年,1996 [15]國家環保局宣教中心,中國“綠色學校”標志細則(討論稿),2000 [16]沈建,創建綠色學校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環境教育,2000,(2) [17]陳翠蘭,發揮環境教育優勢提高學生素質,環境教育,2000,(4) [18]宋振亞,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活動是中小學環境教育的重要載體,環境教育,2000,(4) [19]唐忠國,創建綠色學校提高師生意識,環境教育,2000,(4) [20]舒朝全,談貧困縣開展創建綠色學校,環境教育,2000,(4) [21]林又檳,環境教育的新起點,環境教育,2000,(3)
上一頁 [1] [2]
【綠色學校的內涵及其創建】相關文章:
創建“綠色學校”計劃08-12
創建“綠色學校”自檢報告08-12
創建“綠色學校”自檢報告08-15
創建綠色學校宣傳口號10-20
創建綠色學校倡議書07-23
創建學校綠色工作計劃02-01
創建綠色學校宣傳口號【集合】12-30
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總結08-12
創建綠色學校,爭做環保衛士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