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反思評價環節
優質課的評比盡管一定程度上對促進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若用新課程所倡導的新的教育觀來分析,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弊端。主要表現為:教學過程表演化;教學手段形式化;教學主體被動化;參賽代表局部化。以評優課形式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如何促使評優課向有利于教師整體教學水平提高的方向發展,向有利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發展,筆者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轉變評價觀念 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等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而評優課作為一種手段,應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首先應當轉變評價觀念。以往的評優活動中,評委們主要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關注教師是怎么講的,即使關注到學生的行為表現,也往往只注意到學生對教師所教的反映。這種評價就容易導致教師將備課精力投入到準備“表演”上。要改變這一現狀,評優課的評價觀念就應當從關注教師“教”轉變為關注學生“學”。區別一名普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標準不應僅局限于教師在優質課上的講課能力,應該是看其能否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機會和良好的氛圍。應當從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角度來審視一個優秀教師應起的作用。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行為表現,來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樹立“以學論教”的評價觀念。 二、將課堂評價延伸到課外 評價一個教師的教學是否優秀,僅靠教師在一堂課上的表現顯然是片面的。在以往的評優活動中,評委們所聽、所看、所評的內容都局限于一節課。用一節課的表現來對某個教師的教學質量下定論,容易造成評優活動的導向發生偏差。因此,評優活動除了聽一節課之外,還應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評估。課外的評估可從這幾個方面進行。1.教師所帶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知識的能力、習慣養成等等。2.教師對促進學生成長所做的工作,如給學生的評語、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等等。3.對教師素質進行評價,如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文化素養、參與共事能力、教學研究成果、自制的教具、模型、多媒體教學課件等等。教師在平時對教育工作付出的勞動、取得的成績才最具說服力。 三、評優應具有促進教師發展的作用 評優課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是大面積促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學工作水平?還是僅對參賽課水平的不斷拔高?反思以往的優質課評比過程以及所獲得的真實效果,這些都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因為,在層層選拔的過程中,最終能夠獲獎者畢竟是少數人。那么,在評價過程中如何使其對教師的教學具有正面促進作用?筆者認為,應當改變以往專家評委說了算的評價方式,由一線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參與,應強調優質課評價過程的研究性,把評價與探討相結合,給聽課者一定的思考和討論的機會,使優質課的產生過程,變為教師和專家思想與思想的碰撞與交流過程,變為激發教育智慧的促動過程,變為教育家成長的促進過程。 《中國教育報》2002年7月19日第4版
【應反思評價環節】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評價08-25
教師應更重視教學評價07-03
淺析個人簡歷中的自我評價應怎樣寫04-27
抽獎環節串詞06-06
傳統環節,教出新意08-18
英語課程評價的探索與反思08-18
扎實教學環節 打造高效課堂05-21
企業應資助環保08-18
優化獻血服務環節工作匯報08-24
關于物流運輸環節成本風險分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