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和“聽”的教學
聽、說、讀、寫這四項語文基本能力中,“聽”具有前提性質。沒學會“聽”,就談不上學好“說、讀、寫”。那么、什么是“聽”和“聽”的能力,怎樣搞好“聽”的教學;本文就這兩個問題談些看法。
一、“聽”和“聽”的教學的特點
“聽”本來是一項生理功能。任何人只要不是聾子,都具有生理性的聽力。本文的“聽”作為語文學習上的一項基本能力,即指通過聽覺器官,由對語言的注意、感受、思維、反應等一系列過程所構成的一種語文能力、一個訓練有素的音樂家可以從樂曲中獲得比旁人更豐富的感受,一個掌握了“聽”的能力的學生,能夠從語言中獲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從而激發出更深刻的思維和反應、如果對語言不能很好地進行注意、感受、思維和反應,即缺乏“聽”的能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智力發展將受到很大限制、許多大學、中學教師時常發現自己的學生對語言的記憶力比較弱,聽講與記筆記脫節,不得不花大量時間板書授課內容;還時常發現有的學生聽課時常常處于“聽而不聞,似懂非懂”的狀態,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學生沒有這種在聽講的同時就把教師的演講、解說的內容簡要的記錄下來的 技能,那就根本談不上掌握知識”。所以,葉圣陶等我國教育界老前輩都十分重視“聽”的能力的培養,大聲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要加強“聽說”教學的研究,特別要從小學抓起。
既然“聽”的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它包含有怎樣的內容?又具有怎樣的特殊性?目前,有些研究者認為對語言的“聽”包括三個過程:聽到、聽懂、領會。“聽到”指說話的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入耳朵的過程.“聽懂”指對聲音的連續性加以注意的過程;“領會”指理解連續不斷的話語的意義的過程。我認為除了這三個過程,還要包含以“聽”為基礎的“聽記”、“語感”和“語言應對”能力等。
語文教學中的“聽”的教學有它的特殊性,讓我們把它和“說”、“讀”、“寫”作一個比較吧、首先,“聽”是兒童最早接觸的、幾個月的嬰兒就有語言的注意和反應;入學前的兒童,已能聽懂日常語言,所以,教師不是“聽”的啟蒙者。“聽”的教學也不該從ABC開始,而是讓兒童進入“聽”的技能學習的新階段是第二級臺階上的學習、這是很重要的特殊性。其二,“聽”是不以個人意愿為轉移的。眼可以閉而不看。耳難以閉而不聽,學生最大量聽的機會不一定在課堂上。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充任著孩子的先生、各種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習慣,甚至方言,俚語,都在影響著學生的“聽”、這樣,教師的主導性就顯得更加重要、這是“聽”的教學的另一個特殊性、其二,“說”、“讀”、“寫”或可過目再三,或可三思而言,或可反復吟誦。而“聽”是一種被動性的信息接受過程,而且速度快,一般都要求在極短的時間里聽到、聽懂、領會,及至反應,這是“聽”的教學的第三個特殊性。總之,從教學地點,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看,“聽”的教學都有其特殊性。倘若我們不從這些特殊性出發去設計和組織“聽”的教學,那么,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很難的。
二、加強“聽”的教學的幾點做法
小學語文教學首先要強化“聽”的教學、“聽”的教學可分成兩大部分,其一是“聽力”本功訓練;其二是“聽”的專門技能(包括“語言記憶”、“語言應對”等)的訓練、下面想就“聽”的教學中的幾個問題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1.“聽力”基本功訓練
前面提到的“聽”的三個過程:聽到、聽懂、領會,即從聽到語音至領會話語的意義,可以認為是聽的基本功。“聽”的這三個過程同時是思維的過程。它主要涉及注意、辨音、邏輯聯系等思維活動。
“聽力”基本功訓練要貫穿在閱讀教學全過程,要與拼音、識字、閱讀、寫作教學緊密結合,從小養成一邊聽,一邊記,然后學著說,一邊聽,一邊想,有不同意見提出來的良好聽的習慣。特別在低年級拼音、識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注意,要求能正確地區分不同音節、音調。我在教學中常采用“提要求”,“帶問題”,“做游戲”等形式,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注意,對剛入學的小朋友,上課時要求他們在老師講課時,眼睛要注視著老師,認真地聽。這樣,老師可以通過“找眼睛”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注意情況、有時講課中先對學生提幾個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聽,而后回答問題、如:給孩子們講童話故事,聽前提示:你們認真聽聽看故事里面講了幾種小動物,哪個動物是故事的主角,你喜歡誰等問題,由于孩子們帶著問題聽,注意力十分集中。有時還采用游戲的方法,請幾個小朋友到教室外做對話練習,然后讓班上同學辨析教室外小朋友誰講些什么,看誰聽得清、辨得好、在范讀課文時,讀一半突然停下來,讓一個同學接著讀;講課中,有時故意說一兩句明顯的錯話,讓學生有機會指出錯誤、這樣,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注意,促使學生養成注意聽的良好習慣。
能“注意”只是“聽”的第一步,還必須進一步聽懂和領會(也就是對語言的思考、理解、反應)、對語言的辨析,對聽到的話語中的字、詞、句的準確理解,對普通話的語音、語詞、節奏、速度的感受,也就是聽力的基本功、如福州方言沒有“f”這個聲母、許多學生人學前聽慣了無“f”的普通話,一旦聽到規范的普通話反而不習慣,往往將普通話中一些詞理解成另一些詞、例如“花芽”和“發芽”就由于發音不準而相混淆。假如教師這時有意識地進行“f”、“h”的辨音練習。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區分兩個不同詞的發音,從而提高了辨音能力,把語言聽懂了。
聽懂”教學要寓于閱讀教學之中、如教《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學著老師講。我讓孩子看板書:
小魚搖撥水 黃牛甩趕蠅子 燕子擺掌握方向
老師說:“小魚搖著尾巴撥水”,要求學生講:“黃牛甩著尾巴趕蠅子”、燕子擺著尾巴掌握方向”。老師說:“小魚撥水靠尾巴”,要求學生能講:”黃牛趕蠅子靠尾巴”,“燕子掌握方向靠尾巴”。老師說;“小魚用尾巴撥水”,要求學生能講:“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學生要聽懂老師講的話,才能學著講從而訓練學生聽懂語言的能力。
對語言的注意、辨析目的是為了聽懂、領會。而由于語言環境不同。內涵不同,要做到對語言的領會是不容易的。口頭語言特殊性是一講而過,聽者的領會速度應和講者的發言速度相一致,否則就可能漏聽或誤聽。因此,對口頭語言的領會,關鍵抓領會速度,使學生做到“一聽就懂”,為了提高聽者的領會速度,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三個重點。
(1)抓住語言基本內容,明確重點詞。一般地說,人們要說的話的內容,大多離不開“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四個基本內容。因此只要善于抓住這四大內容,就能很快聽懂說什么。如讓孩子做“聽通知’的練習“明天上午,一年級全體同學帶干糧到操場集中去春游。”這里抓時間:明天上午;人物 一年級全體同學;地點:操場;事情:去春游。這樣孩子們按四大內容就能迅速領會通知的內容、平時經常設計一些語言,讓學生用抓基本內容、抓重點詞的方法聽。反復次數多了,學生對語言反映自然就快了,就能較快領會大多數不太復雜的話。
(2)抓住關聯詞,貫通上下句、說話速度雖快,但是只要抓住一些表明句子聯系的關聯詞,就能貫通上下句的語義,使思維跟上說話者的語言速度。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聽好關聯詞,特別是對口語化關聯詞的領會,如“可是”、“但是”在口語中常講成“可”、“但”(小朋友看電影去了,可我不看)。“那么”在口語中常為“那”。這類關聯詞是書面語言的簡略,都帶有轉折的意思。再如,口語中常用“接下來”、“怎么樣”“還不如”等,分別是“接著”、“怎樣”、“不如”這些書面語的擴充,教孩子抓住這些關聯詞,并讓他們做一些練習。能有效地提高聽話的速度。
(3)抓住語氣、節奏進行語感訓練、說話者的感情能以語氣、停頓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是口語區別于書面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提醒學生注意語氣的差別,讓他們養成對語氣節奏的敏感性也是很重要的、這方面訓練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幫助學生領會、如:同樣是講“不礙事”,語氣不同意思就不一樣。“不礙事的”,敘述語氣,是“沒事”的意思、“這不礙事?”反問語氣,實際是“礙事”、“這不礙事吧?”是疑問語氣,是不知礙不礙事的意思。
由于加強了“聽”的基本功的訓練。學生掌握了注意、聽懂、領會的基本方法,初步養成聽話的良好習慣,聽話能力明顯提高。
我曾在一個班搞了測試。初入學時,聽老師講一句話后能正確流利進行復述的12人,占22.2%;只能講出一句話大意的有30人,占 55.5%;復述遺漏多的12人,占22.2%經過一年訓練,學年末抽查38人。內容是聽老師講述220字的故事,聽后進行復述。能正確流利復述,達到優秀標準的有28人,約占74%;能基本正確復述,達良好標準的有8人,占21%;大體講出大意的只2人。
由此可見,進行聽基本功訓練的效果是明顯的。
2.聽的專門技能訓練
(1)“語言記憶”技能的訓練。“聽”不能像“讀”那樣反復吟誦,因此“語言的記憶”就顯得十分重要,閱讀教學應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記憶訓練,如:教師先板書一個字,讓一些學生以這個字進行擴詞,另一些學生帶著要求注意聽。如用“車”字擴詞為“汽車、火車、馬車、自行車、三輪車、電車……”,要求學生邊聽邊記下最快的車和最慢的車。一組同學擴詞后,另一組同學按要求把最快、最慢的車講出來。這樣,學生不但要注意聽,還要分析、判斷、較快地供出反應,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以同一個詞作不同內容的句子,請其他同學記下自己認為最好的句子加以復述,還可以講一段話,讓學生復述和講出大意。這樣,從簡單到復雜。要求不斷提高,難度不斷增加,聽記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
除了平時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語言記憶”訓練外,我還在語文課中專門用一些教時進行“語言記憶”的訓練,其教學內容可以是:
--聽故事后用圖畫來表達故事內容。訓練形象記憶法。 --教師準備幾組詞,分別念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歸類,然后按類復述:歸類記憶法。
——讓學生把教師說的一段話,用一句話或一兩個詞概括下來,然后根據重點詞句回憶整段話,抓重點詞語記憶法。
還有追憶記憶法、即從三年級開始,要求學生每周聽兩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節目,然后進行追憶,把節目內容寫出來,要求寫得有條理、抓住重點、字數不限。這種練習剛開始時,大部分學生寫得較簡單,有的只兩三句話、很少能有重點、有順序地記下來。顛三倒四的現象很突出、(個別學生追憶較完整,是學生用錄音機錄下節目,再一句句地聽記的。)顯然,學生在語言記憶技能上,還抓不住要領。于是,我在班級上召開了經驗交流會,請幾位寫得好的同學談記憶方法。有的同學說,她在聽《小喇叭》時,邊聽邊把故事想象成一幅一幅圖畫,聽完后。用想圖作文的方法寫出來;有的同學談到自己邊聽故事邊以一句話概括一段故事內容,一然后用這幾句話擴寫成故事;有的介紹自己怎樣進行戲劇、小表演的追憶方法。這些方法雖然學過,但通過同學自己說出來,更提高了大家興趣、我把這些方法在學生中推廣,結果短期內學生的追憶水平大大提高了,一般程度學生也能較有條理地寫出所聽節目的內容,字數達500字左右。更可喜的是他們自己創造了許多幫助追記的方法。學生們互相學習,大都掌握了兩三種“聽憶”方法。這樣經過一年來堅持不懈的訓練,學生們的“聽憶”能力大大提高,不但追記的字數等要求都能達到,而且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2)“語言應對”技能的訓練、“聽”的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語言應對的技能,一般地說,聽和說聯系最緊密,無論是日常交談,還是課堂教學,總是“聽”、“說”兩種形式的交替進行過程,在這一交替過程中,思維采取了兩種形式,即“聽”——信息的接受和“說”——信息的輸出,這樣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要求人們具備能夠迅速、正確地借助“聽、說”交接信息的思維能力、這就是“語言應對”的技能、一語言應對”技能是社會活動中十分有用的一項技能。許多孩子一被問話就臉紅甚至走上工作崗位也還如此。還有相當多的人談鋒甚弱,聽后反映速度很慢,這不能不歸咎于“應對”訓練太少了。
我在“聽”的教學進行“語言應對”訓練采取兩種措施,一是改進日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方式、這是最普通最有效的“語言應對”訓練,再就是專門設計一些問答練習。教學離不開提問,但問什么,怎么問,此中有很大學問。假如老師滿足于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不假思索地應答“對”或者“不對”,這在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濃烈,卻于實際上無助于學生提高包括“語言應對”技能在內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服從于整個課堂教學邏輯,能夠啟發學生思維,具有一定思考性,同時也考慮有益于提高學生“語言應對”的技能。比如,有的問題可以采用曲問快答的方式。在提問后要求被提問者立刻回答的、如《蜜蜂》這一課中有一段寫了“蜜蜂用前腿把花粉刷在后腿,用中間這對腿支撐著身子。”我問的是:蜜蜂有幾條腿?這就屬于曲問快答、有些問題可以采取連答的方式。以一連串問題寫訓練學生迅速進行邏輯思維和應答的能力。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我在教學中連續發問“五壯士在勝利完成任務后選了怎樣一條路?他們為什么選這條路?這反映了五壯士怎樣的思想品質?”這就屬于連問連答有的問題還可一問多答、如《我是什么》這一課,我問:水給人們做過哪些好事?讓學生紛紛作答、這就是一問多答、這樣可以訓練在聽到問題時迅速、廣泛歸納的思維能力。此外,在提問的速度方面也可以做些文章,故意問得快些,學生必然要提高思維速度。有時老師還故意把問題的答案說錯了,讓學生有機會提出疑問。這也是“語言應對’技能的培養方式、比如《猴子撈月亮》這一課,我故意念道:老猴子倒掛在樹上拉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倒掛在樹上拉著另一只猴子的腳,另一只猴子也倒掛在樹上拉著另一只猴子的腳,另一只猴子……”學生們一聽都笑了,問為什么笑,學生回答:這樣不簡練,應該像課文里那樣寫就好了,于是這一念一問,回學生既有機會訓練自己“聽”的辨析能力,又能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課義中的語言。
除此之外,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問答練習也有助于“聽”后“應對”技能的培養,比如出個問題請學生各抒己見,互相找毛病,再如就某個問題設計一些比較冗長重復的答案給學生聽,讓他們用一句話簡要地說出正確而簡練的答案。通過這些訓練,學生“應對”技能有了明顯提高,他們不但課堂發言踴躍,而且與人交談自然從容、聽時不錯漏,講時不含糊,還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提問、反問等方法及時迅速地表示自己對對方講話的意見。
加強了“聽”的教學之后,我感到有許多好處。其一是提高了教學效率。過去講課時速度較慢,唯恐學生聽不進記不住,現在加快了講課速度,學生也能聽得進,記得住,教學效果比以前好,還騰出時間教古詩、讀名家名著,
[1] [2] 下一頁
作文、智力測驗及讓學生做家庭作業,減輕學生負擔、其二,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使學生得以通過“聽”這個普通的最簡單的方法吸取知識,學生耳聰、腦靈,智力水平也有了提高、其三,聽的技能發展后,促進了其他語文能力的發展、提高了語文學習成績、總之,祖國語言不但生動、準確、表現力豐富,而且優美動聽,富有感染力,我們應該更有效地開展“聽”的教學研究,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聽”這個武器。
上一頁 [1] [2]
【“聽”和“聽”的教學】相關文章:
《聽泉》教學反思08-18
聽08-15
母愛作文:你聽,你聽08-11
聽不夠08-17
聽,沙沙……08-17
聽指揮08-15
聽雪08-23
聽雨02-17
聽潮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