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角色觀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然而多年以來,受舊的教學模式的桎梏,學生的角色并沒有明顯得到改變,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我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由回答者到質疑者的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學像是一個小型的舞臺,教師是演員,學生則是觀眾,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也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現在的學生再也不會容忍在課堂中擔任這樣的角色,因為他們有思想,有個人的主見,也更樂意向別人表達個人的見解,如果我們再用這樣的方法來壓制學生,得出的結論顯而易見。我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的把學習的權力交給學生。如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一課時,當新課結束后,余下時間我把本班學生分成八個組,每兩個組為一小組,兩組學生圍繞新授內容展開討論,一組為正方,一組為反方,這時的教師不再以權威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指導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討論中去,把學生真正推到討論的最前沿,只有當學生遇到確實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才予以指導。這時候只見兩方隊員都在忙碌著,一方成員在積極準備問題,另一方則忙著應“戰”,學生甲:“你們知道能被2整除的最大數嗎?”學生乙:“因為自然數是無限多,所以能被2整除的數是不可能找到的”。教室中不時傳來同學們的爭論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課堂檢測來看,學生們都較好地掌握了知識。讓學生進行討論和爭辯,可以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經過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艱辛探索,去體驗成功的愉悅,同時,能夠提出問題本身就是進步。因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往往要重要,當然,要想解決問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做到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所以,采用這樣的形式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 二、從聽課者到參與者的轉變 學生的生活經驗固然的限,但并不防礙他們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內心追求。因而,教師在授課時,應考慮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要利用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以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憑個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設計出來的,而忽略了學生這個群體,使得學生對上課根本不感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一課時,我從班級中隨機抽了幾名學生,讓他們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以便了解學生們對本節課的看法。不試不知道,學生們提出的見解讓我大吃一驚,學生甲:“老師,我們早就認識百分數了,所以我認為在開始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一些例子,這樣同學們學習就有興趣了”,學生乙:“老師,我們可以把本節課的知識分成若干個小問題,這樣大家就可以討論了,我們喜歡討論這種形式”,學生丙:“老師,我們可以把知識融入到游戲、故事中”……綜合以上意見,我對本節課的教案進行了設計,結果那節課,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出色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這樣做,不僅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之中,而且也有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基礎,從而設計出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在學習活動中把學生從聽課者的角色轉變為參與者這個角色是顯得多么重要。 三、由解題者到出題者的轉變 考試是一促評估手段。有時,為了達到我們自認為“理想”的評估效果,便會絞盡腦汁,不遺余力地設計出一些超出學生認知結構和知識特點的各類高難偏的題型。從而導致學生對考試卻有一種畏懼的心理,我想這種考試所產生的負面作用有以下幾點: 1、學生擔心考的不好,會被父母、老師批評。 2、學生對考試不感興趣,因為內容呈現的形式總是老一套。 那么能不能減輕一下學生的心理壓力,降低對考試的畏懼感呢?我認為讓學生參與到編題中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例如在學習完《圓柱圓錐球》這一單元后,我在班級宣布:本單元考試將進行改革,考試題目由大家提供;老師從中選出比較好的題目編成考卷,同時對那些入選的題目的作者給予獎勵。自從通告之后,我發現同學們都在認真準備,以便自己出的題目能被老師選中,事實上,學生們在準備題目的時候,不僅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還要復習本單元的知識,學習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學生甲:“王爺爺買來一些沙子,把它堆放在一個墻角,已知這堆沙子的底面半徑是5米,高8米,求這堆沙的體積?”,學生乙:“唐老鴨對米老鼠說‘如果把一根長4米的圓柱體鋸成兩段后,表面積增加12平方米,那么這根木原來體積是()立方米,請同學們幫米老鼠算一算’”。考試那天,我發現學生們的臉上都充滿了喜悅,是啊,學生們怎么能不喜歡解答自已出的題目呢?由解題者到出題者的轉變,是一個質的飛躍,是評價方式的進一步發展。從以往教師出題評價學生到學生出題評價自己,有利于學生主體角色的轉變并激發學生在主體地能動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試想,會積極地主動地自我評價的學生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實踐證明,要想很好地貫徹新課標的有關精神,只有把學習的主 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以實現學生的角色的轉變,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益才會在更大的范圍內,更深的層次上產生質的飛躍,才能保證數學教學始終在新的理念指導下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角色觀】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08-22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04-13
在音樂新課程理念下促使學生健康發展08-19
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08-24
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08-24
新課程理念下英語分組教學的探索08-20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美術課堂08-19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08-18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物教學初探08-16
談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轉換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