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眼睛里的世界
大學生自己的豐盛DV大餐,近日讓近兩千人的中國科技大學禮堂里一片歡騰。是啊!想一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嘆,自己的畫面,自己的展示……哦,一切都那么讓人耐不住地興奮——《隔離》、《循環》、《日子》等8部作品,大學生們見識了自己的導演、演員、編劇、錄音、場記和劇務,原創性絕對百分百。在期待中,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的四年級本科生潘剛等同學創作的《隔離》,榮獲最佳作品與現場最佳人氣獎,此時,雖然沒有紅地毯的迎接,也沒有激動人心的音樂伴奏,但觀眾們的掌聲依然讓所有人興奮。 我的生活我感受 “拍DV片的最初動機很簡單,主要源于對電影的愛好。”《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作者、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2001級班長呂劍說:“我是一個狂熱的電影愛好者,看了很多電影,對電影的結構、情節、拍攝手法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早就琢磨著拍一部反映校園生活的DV劇,將一個最美、最真實的大學生活展現在世人面前。平時,班級組織活動,我都用從系里借來的DV把活動錄下來,而且DV也比較簡單,上手比較快,所以就邊學邊拍,開始了我的DV情結。” 同樣熱衷于DV的潘剛則感嘆,人的一生很難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而一旦發現自己的喜好,比如用DV拍片子,可以去創造、解釋、表達自己,便全心全意去做了。他起先是沖著興趣來的,后來漸漸有了一種責任感,覺得既然自己在做一件事情,就有責任將它完成。他描述自己的創作經歷:非典期間,同寢室的同學項呈祥從老家浙江返校后,就被“隔離”在學校招待所。我們對他在里面的生活發生了興趣。得知此事后,項同學就來勁了,眉飛色舞地向我們講述他和一個女生隔在了一起,每天聊天,打牌,看電視。我們說他爽了,他神色一黯:“人家有男朋友。”我們紛紛扼腕。晚上躺在床上就開始自己瞎想一男一女被一個錯誤隔離,到一塊兒會發生什么,于是就萌發了創作的激情。 羅近濤、郝浩,是參賽作品中唯一紀錄片《日子》的作者,他們將校園生活的真切感受用DV短劇詮釋,甚至是以實現夢想的方式來拍自己、拍身邊的人和事。他們的《日子》更多關注著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宿管員老大爺的平凡生活,每天做檢查,每天發信,忙忙碌碌…… 忙碌中享受快樂 “原以為拍攝電影只是跟著屁股追,不會有多大麻煩,現在自己動手拍DV,才發現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循環》的作者唐凌花了10天時間寫好劇本后,就開始為物色制片人和演員發愁,因為他是從外地剛考取科大的研究生,人生地不熟,于是就在學校BBS上發了帖子,在網上找到了制片人。男演員都是自己寢室的“靠得牢的朋友”,可物色女演員就難了。“平時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可一上鏡都尷尬了,又是第一次面對鏡頭,實在是找了好久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最后還是在寢室的“哥們”推薦下才勉強搭起班子。于是他從學校借來DV攝像機,自己兼任演員和導演,在企盼已久的等待中,終于開機了。可困難依然接踵而至,劇中的“警察”誰來演,他又馬不停蹄的跑到附近的派出所借警服,結果無功而返,最后只得央求街上值勤的一些交警,幫忙拍了幾個鏡頭。最后,近一個月忙碌拍出的3個多小時的素材,剪裁出了12分鐘的作品,此間,一切甘辛令人品味著諸多能力的塑造是怎樣的“不簡單”。 最讓《科大光影》的作者肖金超頭疼的就是校園里光和影的捕獲。起先為了追求原汁原味,直接拍攝夜色校園的光影,結果發現畫面是黑乎乎的一片,什么都看不見,由于機器設備的光辨功能較差,又沒有能力換機器。最后只能將拍攝到的白天景像在后期制作中完成色彩的轉換。羅近濤和郝浩同學對宿管員查大爺一天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拍攝,鏡頭總是晃動,畫面難以穩定,但是他們仍然堅持完成了計劃中的一整天不間歇拍攝。 對于沒有多少拍攝專業知識的大學生來說,后期的剪輯制作總是存在技術處理上的困難。在展示的8部DV劇中,肖金超的片子最短,9分鐘。那些日子,他整天對著自己的電腦屏幕,頭昏眼花。沒有電腦的呂劍,趁周末鉆到老師的實驗室,遇到技術上的困難,他一方面查閱有關DV方面的書籍、資料,一方面向一些有經驗的人請教。 所有這一切,讓生活“DV”著、理想“DV”著、快樂也在“DV”著。 將DV進行到底 對于《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呂劍認為這部有著遺憾之處的作品,塑造出科大女生的性格魅力,其中運用了自己掌握的心理學知識的表現手法,想竭力通過DV制作表達出來。學傳播專業的呂劍曾有過拍攝方面的經驗,在此次校園DV的醞釀、策劃、拍攝方面顯得得心應手,場景具有較強的表現力,但是他更注重總結經驗教訓,給他感受頗深的就是拍攝時對畫面沒有統籌,讓他體會到場記的重要性。“或許我們無法將影像做得像膠片那樣清晰,但是我們沉醉于自己拍攝的畫面里——那里面的笑容、感動、相聚、分離真實得讓人無法遺忘。”他堅信,下次自己肯定會做得更好。 “我們去拍DV作品,別人的評價和反饋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去做了。拍出來的東西很個人化,就相當于一個人寫日記,寫出來給自己看就行了,不用去給別人看。當然,拍攝出來的東西有更多的人認可,我們會更高興!”呂劍說。 過程雖然很辛苦,但結果是欣慰的,尤其是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短劇得到別人的認可,會有一種很強的自我滿足感。這是許多人的共同感受。 楊天彬在參加中國科大第一屆校園DV大賽后,就報名參加了學生社團“樹之社”,接受相關專業培訓。“就像記者的表達工具是文字,我也想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拍出自己心中的一份感覺,拍出一份記憶。”小楊說,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他正和他的搭檔商量,擬寫一部劇本,用攝像機留住大學校園曾經的美好瞬間。 小資料: DV,即digitalvideo(數字視頻機),它是上世紀90年代末出現的一種新事物,一出現就因其操作方便、影像獲取的渠道更為便捷,而且個人化色彩濃厚,很快風靡高校。 近兩年來,中國科大先后舉辦了兩屆校園DV大賽,由學生創作的DV劇達30部,這在國內尚屬少有。如今,創作DV劇已成為該校大學生的一種時尚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走近DV,用DV記錄自己的成長,用DV拍自己、拍身邊的人和事,拍對社會的看法和理解。
【大學生眼睛里的世界】相關文章:
眼睛里的世界_800字02-11
眼睛里的愛作文09-08
征文欣賞:看世界的眼睛08-20
在沒有大人的世界里08-15
想你的世界里的句子10-21
在我的世界里作文05-07
用善良的眼睛看世界作文08-24
眼睛看世界的作文(精選44篇)06-20
我用眼睛看世界作文05-24
我用眼睛看世界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