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行為要求
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活 ●提供機會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改傳統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為梯形式或馬蹄形排列,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空間。 ●改革傳統的教案書寫方式(即以知識的單一傳授為主線),嘗試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案。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 ●在課堂上教師應關注學生面對問題的真實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課堂教學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樹立長遠的教育目標,而不是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某一個知識點上。 ●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有效的課程資源,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相聯。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兒童原有經驗基礎上的。 ——作業的設計要豐富多樣,不要強迫學生做過多的機械式的訓練。倡導學生用多樣的方式如繪畫、語言、符號、文字等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 ——教師應該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間對學生施以個別輔導。 ——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傾聽別人的觀點,尊重不同的意見,不固執己見。 ●任何時候教師的言語都應富有激勵和啟發。應該努力去發現學生對答中能夠給予肯定的東西,并巧妙地維護學生的自尊。 ●應為每個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任何時候的評價和小組活動都應給困難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 ●注重學科間的相互協作和溝通,發揮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相互促進作用。對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學習態度、行為規范進行嚴格訓練,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承認并尊重學生發展存在的差異性,不搞“填平補齊”,不進行“分數排隊”,淡化學生人際間的比較。差異是一種財富,學生表現出來的差異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以反映學生學習的進步歷程。 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級生活 ●與學生共同建立一個信念:這是我們的班級,我們應當竭力使之變成最好的。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設計班級的形象與精神追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逐步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體驗。 ●變革原有的班干部設置,嘗試建立班級事務委員會,并引導學生自我選擇、自主管理事務,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管理和服務的機會,同時學會從其他同學提供的服務中汲取營養。 ●班會要提供一個學生們的想法受到認真對待的場所,讓學生通過學會在集體中間表達自我而養成自尊。教師要竭力營造一個道德集體,作為外在的支持,來滋養、鞏固學生正在形成的良好品格。 ●嘗試建立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的各種班級小社團,要盡可能發現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盡力捕捉他們身上表現出的或潛在的優勢。不追求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平均發展,幫助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鮮明個性。 ●拓寬學生表現自我的空間,如書面作業、墻壁作品以及課上、課下自我才華的展示、交流。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鼓勵學生敢于否定所謂“權威”的定論,敢于奇思妙想。 ●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并及時提供支援。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并耐心地回應。與學生溝通時,表示尊重和關懷,不要忽視有特別需要和需要多些指導的學生。 ●教師應學會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新課程要取得長久成功,必須依賴學校之外的力量:學校與社區共同努力,來滿足孩子們的不同需要。通過成立“家長團”,為課堂教學之外尋找適當的資源和榜樣。開展“親子助學計劃”,為孩子的發展提供多方支援,逐步形成學校、家庭、社區、學生的教育“共同體”。
【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行為要求】相關文章:
在新課程中實施“四步循環教學法”08-24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讀后感2篇07-24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讀后感2篇04-30
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的行為偏差及其歸因分析08-15
淺談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應扮演的角色08-19
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08-24
實施新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材料08-24
高一語文新課程實施體會08-17
美術新課程教學中的課堂“控制”03-29
淺談數學新課程中的課堂討論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