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技能型人才,緊缺
■全國選定500多所職業院校作為示范性培養培訓基地 ■2007年前,向相關領域輸送畢業生100萬人 李揮 本報北京2月23日訊(記者李揮)“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今天由教育部、勞動保障部、國防科工委、信息產業部、交通部、衛生部等六部門聯合推出。參與“工程”的企事業單位代表和職業院校的代表在發言中表示,要發揮各自優勢,實行產教結合和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 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說,從2003年初開始,教育部對我國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實際需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結果表明,我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相對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據了解,我國要成為“世界工廠”,需要培訓和造就數十萬數控技術應用領域的操作人員、編程人員和維修人員;在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中,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百萬人左右;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國汽車維修行業每年需要新增近30萬從業人員;在醫療服務領域,按照到2015年我國的醫護比例達到1∶1進行預測和規劃,我國每年需要培養各層次護士15萬人。 吳啟迪介紹,國家將優先在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護理等四個專業領域實施“職業院校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肮こ獭庇媱澰谌珖x定500多所職業院校作為技能型緊缺人才示范性培養培訓基地(其中高職院校250多所,中等職業院校340多所);全國各地1400多個企事業單位將與學校合作,進行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2007年前,要向相關專業領域輸送畢業生100萬人,在相關專業領域提供短期技能培訓300萬人次。 吳啟迪要求,在工程的實施中,職業院校將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采取以下新機制: ——建立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實行根據企事業用人“訂單”進行教育與培訓的新模式。參與合作的企事業單位與院校簽訂人才培養培訓合同,優先錄用合作院校的畢業生,為合作院校提供專業師資、實訓設備,并接受教師和學生進行見習和實習。教育部門和職業技術院校關注企業需求變化,調整專業方向,確定培養培訓規模,開發、設計實施性教育與培訓方案。 ——優化教學過程,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院校按照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實際要求來安排文化基礎課程,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礎課程的比重,削弱職業技能訓練,片面追求對口升學考試的做法。在“工程”的實施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學制將由現行的三年逐步調整為兩年。 ——實行靈活的學籍管理和教學管理制度,擴大相關院校的自主權。支持承擔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任務的院校,推行學分制等更加靈活的學籍管理、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制度,支持院校針對生源狀況和工作實際需要,實行分層教學、分專業方向教學和分階段教育。 ——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加強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溝通。在學歷教育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等方面,為學生獲得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提供方便,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用人單位認可程度高、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應的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為保證“工程”順利推進,吳啟迪強調:要加強領導,促進“工程”順利實施;加大對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強示范性職業院校和專業的建設;切實加強相關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和課程教材建設。 《中國教育報》2004年2月24日第1版
【我國技能型人才,緊缺】相關文章:
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論文07-17
探索中職英語合作學習操作培養技能型人才08-20
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文獻綜述08-17
我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幾種模式論文(通用6篇)07-19
“十二五”背景下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08-17
人才辦人才工作計劃11-01
空中乘務人才人才培養計劃08-23
愛我國土征文08-17
愛我國土作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