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特色及構成要素
摘要:特定的育人目標、特有的生成性目標和變革學習方式的目標是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特色; 目標的構成因素為情意態度、能力因素、知識維度和學習方式。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目標特色:構成要素 中圖類號:423.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3)01—0030—03 一、特定的育人目標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指通過一定學段的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的基本素質充分而各有特色地發展所能達到的基本標準。它是人們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培養目標、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對研究性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作出的預見性反映。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在總體上受教育總目標的制約,要反映國家的教育性質和發展方向;同時它又必須體現其課程特點,與其他課程的目標有所不同。研究性學習就是從學科課程目標缺陷中構建自己的課程目標——特定的育人目標。特定的育人目標是構成研究性學習的首要成分,它是根據中小學各學段的培養目標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確定的,其目的在于充分而有特色地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不在于向學生灌輸和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特別是要把學生的人格、態度、情感,審美、行為等素質的發展均納人課程目標的范疇來考慮,實施,以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其目標涉及豐富的發展領域,而其中態度、情感、能力、學習方式的發展尤為突出:在實施中特別強調學生的發展能力,以及追求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融合的價值取向,真正地培養既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又具有樂觀積極的人文情懷的人,使學生不僅能認識自然和社會,而且能認識自己,不僅使自己能主動適應社會,而且能夠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創新,成為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促進者:這些就是研究性學習的特定育人目標;A教育的培養目標,本來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發展,但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要求學科課程單獨完成這個全面發展的總目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學科課程不可能給學生提供開放的時間和空間。不可能提供學生發展的必需的機會和條件。設置研究性學習,其目的就是與學科課程共同完成總目標,這也是設置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之所在。 二、特有的生成性目標 學科課程內容具有確定性,因此其目標在課程實施前也已確定:雖然研究性學習也有總的目標和具體目標,但研究性學習強調隨著活動過程的展開和活動情境的需要不斷生成新的目標、新的主題。學生在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會產生自己的目標,同時隨著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學生還將產生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設計,而這些目標和主題并不是預先設定的。研究性學習應特別強調在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的核心地位。但是,各學校在研究性學習的實踐中依然存在“越俎代庖”的現象。在課程實施之初.教師為統攝探究過程往往預先設定教學的目標和探究的主題,而且在實施過程中不允許學生偏離設定的研究方向。這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標生成取向是相悖的;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和探究目標在活動展開中由學生從自己的頭腦中生發出來,不僅使學生很早就對一些富有價值的東西產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課題同自身的貼近程度較高,學生可以產生更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更多的道理。同時,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對其他領域發生興趣,產生新的問題和新的價值觀,教師應該及時捕捉學生的探究動向,充分肯定這些生成性目標和主題的產生價值;這些生成的目標實際上是一個指向不同個體不同時期的目標群:“這一目標群克服了以往‘目標模式’把既定的目標作為惟一要求,忽視非預期的目標和學生個別差異的弊端,使課程目標成為學生發展的內在要求,而非外部強加的‘指令’,因此研究型課程的目標是在學生的研究過程中逐步強化,最后得到落實的,這更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目標的達成。[1](P39) 三、特別強調變革學習方式的目標 將研究性學習納入課程計劃,著眼點就是為了切實變革長期以來僵硬呆板的教學格局,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以回應素質教育“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時代呼喚。 現實的教育以書本為中心,是以學生是否記住書本知識為目標,學習難以成為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內在需要。研究性學習這個領域的特點決定了它特別能夠體現教育培育完整的人的價值。研究性學習既跨越學科的邏輯體系,又超出專家預先沒定的學科課程內容范圍。它的基本特性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興趣、愛好,適應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特殊需要,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廣闊的空間。 傳統的課程把課程內容看成是固定的、確定無疑的東西。在課堂上,講解式的教、接受式的學占主導地位。但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發生 巨大的變化。教師所要教的東西不再是預定的書本知識,教師只是作為顧問、咨詢者或合作伙伴而存在。在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中,老師不能過多介人他們的研究過程,更不能代替他們進行研究。對學生而言,重在訓練和培養研究意識、研究氣質與研究能力,重在程序性知識、內隱的個人知識的獲得,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只能是參與式、探究式和行動式。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特色及構成要素】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小結08-22
語文研究性學習論文08-23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6-02
研究性學習心得08-23
研究性學習課后感受08-23
研究性學習心得07-11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08-07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01-07
研究性學習個人總結01-04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與確立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