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狀況分析

    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狀況分析

    時間:2023-02-27 09:26:41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狀況分析

    <!--StartFragment-->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狀況分析 郝新生,     任昌榮,分析制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深層原因,加大對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措施,如進一步調整職業教育體制 ;深化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調整職業學校和專業的布局結構;實施“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 材建設規劃”;積極扶持中西部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等,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      [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6201 (1999)06—0090—06      在中國教育史上, 農業中學及其他職業中學的基本統計數據, 從1958年開始到1965年停止,15年后,即 1980年才恢復統計。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迎來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春天。這一年的10月7日,國 務院批轉了教育部、 國家勞動總局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明確提出:“我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基礎十 分薄弱”,“中等教育結構改革勢在必行。”據1979年統計,在中國高中階段教育的畢業生中,普通高中畢業 生為726.5萬人,而職業教育僅有中專和技校兩種, 畢業生分別為18.1萬人和12萬人。當年高中畢業生的升學 率僅有3.8%,96.2%的高中畢業生既不能升學,又沒有一技之長可以就業。1980年,中國一舉出現了3314所農 業中學及職業中學,加上3069所中等專業學校、3305所技工學校,使高中階段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224.2萬 人。比前一年增加了22個百分點;而普通高中的在校生則降為969.8萬人,比前一年下降了25個百分點。1980年 高中階段接受職業教育的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18.7%,比前一年提高了6.3個百分點。此后, 中國的職 業教育迅速發展,到1985年,高中階段的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農業職業高中的在校生分別比1980年增長 了26.4%、9.1%和4.8倍,總人數達到415.6萬人,而普通高中的在校生則比1980年減少了24.6 %,總人數為 741.1萬人。 高中段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人數占高中段總學生人數的35.9%,比1980年提高了17.2個百分點。 經過“七五”、“八五”兩個五年計劃,到“九五”計劃的第三年,即1998年,中國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取得 了輝煌成就,中國的中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 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層次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培養了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有職業技能、有 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各行業的發展,為推 動勞動就業和穩定社會生活秩序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      據中國教育部1999年5月22日發布的《1998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中國職前高中階段的各 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共有17106所,在校生達1126萬人。其中,職業高中8602所,在校生454.9萬人;普通中等 專業學校4109所,在校生498.1萬人;技工學校4395所, 在校生173萬人。普通高中1.39萬所,在校生938萬人 。職前高中段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的在校生占職前高中段學生總人數的54.55%。 如果加上成人高中教育的人數 ,則高中段接受職業教育的在校生人數為1467.87 萬人,占全國高中段教育的在校生總人數2445.5萬人的60.0 2%。      80年代開始起步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一大批高等專科學校和成人高校正在進行高職 實驗,一批中專也開辦了高職班。1998年,全國高等專科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達432所。 高職對口招收中職校 畢業生,不僅有助于推動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而且為高等教育如何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 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服務提供了寶貴的探索。      職業教育也沖開了各級職業學校的圍墻,嘗試著與普通教育相融合。如初中的“3+1”、初二分流的“2+ 2”,一些普通初中和高中開設的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職業知識技能課等,推進了中國職業教育的擴大和發展 ,強化了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和社會文化功能。      中國的職業教育,在辦學體制上,已經打破了由政府單一辦學的格局,民辦職業學校有了很大發展。1999 年上半年,中國已有1400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各種形式的民辦短期職業培訓機構也在迅速發展。      1996 年4 月10 日國家教委印發的《全國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簡稱《發展規劃》 )提出:“九五”期間,“職業教育以初中后為重點,實行小學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級分流。高中階段各類 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1275萬人左右,比1995年增加335.7萬人,年遞增率6.3%。 全國各類高中階段職業學校在 校生占整個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到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2100萬人”,占 整個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重繼續維持在60%左右。高等教育,“在層次結構上,重點發展高等專科層次教育, 特別是面向廣大農村、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城鎮第三產業的高等專科教育和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 九五”期間,各類專科教育在校生的總量要達到450萬人左右。“進一步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和特點, 以 現有高校學校為基礎,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崗位適應性,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用這個文件考量 1995年以來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應當說基本上得到實現。文件提出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重點是高中階段 的中等職業教育。在“九五”期間這級學校在校生發展的年遞增率要達到6.3%;1995年,高中階段中等職業學 校在校生為939.3萬人,按年遞增率6.3%, 1996年在校生應為998.47萬人,實際上1996年在校生為1010.35萬 人。按《發展規劃》,1997年在校生應在1996 年計劃達到的人數上再增加6.3%,為1061.37萬人,實際上199 7年在校生為1089.51 萬人,不但超過了《發展規劃》提出的年遞增率6.3%的指標, 也超過了實際發展人數的 6.3%的指標。1998年實際在校生人數雖然沒有達到6.3%的年遞增率,但仍然比1997年實際在校生人數增加了 36.49萬人, 增長率為3.35%。      職業初中和高等職業學校的在校生人數也在穩步增長。      但是,按照《發展規劃》提出的,到2000年全國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占高中階段學生數的 比例達到60%左右,“九五”頭三年的形勢并不樂觀。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中等職業教 育占高中階段教育的招生數和在校生數的比例分別是56.8 %、56.31%、53.12%和56.27%、56.17%、54.55 %。 比例數呈下降趨勢,而且比1995年招生數和在校生數比例的57.4%和56.8%下滑了0.6、1.09、4.28和0. 53、0.63、2.25個百分點。據中國教育部《199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字,1998年普通高中 招生359.55萬人,比上年增加36.94萬人;在校生938萬人,比上年增加87.93萬人, 已經超過《發展規劃》提 出的 2000年的指標。而中等職業學校共招生407.37萬人,比上年減少8.48萬人; 在校生人數僅為《發展規劃 》提出的2000年指標的88.7%,尚缺少149萬人左右。      表面上看,1995年以來,中國出現了“普高熱”。由于學生及其家長對求學于普通高中的熱情提高,致使 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困難,在中等教育結構的比例上徘徊不前,一些職教界人士產生了危機感。有些學者甚至撰 文認為在本世紀末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的60%指標很難實現。有的同志提出加強政府的行政干預,硬 性規定職普招生的比例指標,以扭轉職普比例結構職教下滑的趨勢。      其實,“普高熱”并沒有影響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的增長。前文已經提到,近幾年,中國 中等職教在校生人數均有所增長。只不過,普通高中招生數和在校生數的發展速度超過了中等職教,使職普比 例結構有所回落。原本一些不景氣的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一些職高和技校更加舉步維艱。      社會對普高的熱情不可能是無時限、無止境的上升。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時期。普高的發展 要受高校發展的影響,更要接受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制約。在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社會就業機會有30%是交給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余70%是由受中等教育的人來承擔。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 社會就業機會絕大部分要由受過中等教育以下的人來承擔。既使中國到了2010年,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占社會入 學年齡人口的15%,仍然要有85%的青年人不能升入高等學校,需要通過職業培訓進入社會勞動崗位。這種就 業形勢將維持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對此,早在1996年9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8 條中 就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在就業前或者上崗前接受必要的職業教育的制度。”今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勞 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工商局《關于推進勞動預備制度、加快提高 勞動者素質的意見》明確規定:從1999年起,在全國城鎮普遍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從事一般職業(工種)的, 必須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畢業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從事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行業有特殊規定職業(工種 )的,在取得職業學校畢業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同時,還必須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從事個體工商 經營的,也應接受必要的職業培訓,有些職業必須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才可辦理開業手續。對于在城鎮中準 備務工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及下崗職工,視文化基礎和所選就業崗位的要求,培訓1至3年。在這種社會就業制 度與形勢的制約下,“普高熱”不可能升溫過高。1999年8 月,教育部為改變高中階段教育事業不能滿足社會 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的狀況,為緩解初中升學壓力,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提高民族素質,促進 經濟增長,下發了《關于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要處理好5個關系,其中第 5點就是“要處理好普通高中的發展與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系。要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促進普通 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可以預料,今后幾年,隨著高等教育的積極發展,普高招生人數和在 校生人數會超過《發展規劃》規定的年遞增率,但決不會成為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干擾因素。影響中國職 業教育發展的原因在普高發展之外。普高和職高的發展,不是對立的,不是此長彼消的。在中國非義務教育的 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中,教育資源是大量的,教育任務是繁重的,可招收的學生人數永遠多于實際超收的名額。 那么,近幾年制約中國職業教育積極發展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職教經費投入不足。職業高中的經費短缺尤為嚴重。具體表現為生均預算內經費增幅不高,許多學校 缺少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必備設施和設備,缺少資金去進行必要的職業實習,教師缺少進修提高的資金,辦學 條件仍然達不到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是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布局、專業布局不合理,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加大。具體表現為職業教育的部門分割 、行業分割,以及部門、行業與地方間的分割;中等職業學校的職高、技校、中專之間專業重復,資源不能融 通、共享;農村職業中學辦學方向出現偏差,農村職業教育與發展農村經濟的實際需要有所脫軌;少數民族聚 集的省區中等職教發展的模式不夠清晰,缺乏特色,發展的力度不夠。      三是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化為職業教育帶來了困難。1980年到1996年,中國 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國投資比例已從81.9%下降為52.2%,而非公有制單位的投資比例已從13.1%上 升為33%。經濟體制變化中,公有企業與非公有企業怎樣參與職業教育出現了一段動蕩和需要調整、規范的時 期。近幾年,國有企業經濟虧損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職業教育的發展。中國的就業形勢一直比較嚴峻,就業 壓力逐年增大。一方面是下崗人員、失業人員和新增勞動力增加,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事業用人追求高學歷化, 給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的困難和壓力。      四是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水平、低層次的教育,不僅輕 視中等和初等職業教育,而且對近幾年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也持輕視的態度,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積極發展。      五是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特別是職業高中的教學質量亟需提高。據199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 布的數據,職業高中的多項辦學基本指標(如專任教師人數及學歷合格率、實驗室建筑面積達標率、理科實驗 設備達標率、圖書達標率、體育館面積達標率等)仍然沒有達到《教師法》、《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法》的 要求;而且,遠遠低于全國普通高中辦學的基本指標,增長速度也多數低于普通高中。      由于職業教育、特別是職業高中教學質量不高,辦學基本條件與國家規定的要求差距較大,因而難以扭轉 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鄙薄觀念,一些職業高中招生難、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很難打破。      二      為進一步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要求,切實貫徹《職業教育法》,推進中國職業教育的 積極發展,解決障礙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國家教育部、經貿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1998年3 月16日共 同制定、印發了《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從十個方面對全面發展職業教 育提出明確要求。199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繼續強 調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努力達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1999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召 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并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 教育的決定》,《決定》中再次重申:積極發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高等 職業教育。統觀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政府一貫的政策,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歸納中國職業教育的改革 力度與發展趨向:      第一,進一步調整職業教育體制,推進以初中后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努力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 職前與職后教育培訓相互貫通的體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與培訓相互銜接,并與普通教育、成人教 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      在極少數尚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對不能升入初中的小學畢業生實行職業技術培訓。在部分農村地 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的初中,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加強初中階段的職業教育。      全國大部分地區堅持大力發展初中后分流的中等職業教育,配合普通高中的發展,為初中畢業生提供多種 形式的學習機會。中等職業教育要堅持達到“九五”計劃規定的目標。按1998年教育部的統計,全國初中畢業 生1603.1萬人,當年普通高中和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合計招生人數只占初中畢業生的47.8%,尚有52.2%的初中 畢業生處于“無學可上、無業可就”的狀態。所以,中等職業教育大有發展潛力。只要辦出職教特色,提高教 育質量和效益,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一段時間里要重點大力發展。這是提高國民科技文化 素質,推遲就業及發展國民經濟的迫切要求。對于學歷高等職業教育,除對現有高等專科學校、職業大學和獨 立設置的成人高校進行改革、改組和改制,并選擇部分符合條件的中專改辦(簡稱“三改一補”)之外,部分 普通高校可以設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非學歷高等職業教育也要大力發展,主要進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逐步 建立“立交橋”式教育制度,允許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經過一定選拔程序進入本科高等學校繼續學習。國家決 定,今后每年新增高校招生計劃指標,主要用于發展高等職業學校教育。高等職業學校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招收 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      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還將創造條件逐步實行彈性學習制度,放寬招生和入學的年齡限制,允許分 階段完成學業。通過實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多種靈活有效的學校管理辦法,強化發展中國職業教育 的力度。      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國家要求普通中學普遍增加職業教育內容,并在全國范圍內 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轉業、轉崗培訓,使大多數新增勞動力上崗前和失業、轉業、轉崗人 員再就業前都得到必要的職業培訓。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要根據需要,參與勞動就業訓練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 職業培訓。      第二,深化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制度和有效的運行機制。國 家強調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及社會各方面都要依法舉辦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落實各自的職責和義務。職業 教育經費通過各級政府財政撥款,行業組織、企事業組織及其他用人單位合理承擔,舉辦者自籌,受教育者繳 費等多渠道籌集,建立起穩定的職業教育保障體系。      國家提倡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并促進其向深層次發展,使合作的各方都成為辦學主體。國家還大力倡導 和支持民辦職業教育,并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劃撥土地、補助基建、調配教師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在 教師職務評聘、證書考核發放、招生和畢業生就業、發展校辦產業等方面執行國家統一政策,在各項實際工作 上對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一視同仁。      國家強調加快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推行兩種證書制度。要求統一協調中專、技校、職高畢業生的 就業政策,讓所有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畢(結)業生的就業逐步轉到面向社會、進入市場、公平競爭、 自主擇業的軌道。堅持在政府領導下,教育部門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使各類職業教育在統一、協 調的政策下健康發展。國家還逐步推行學歷證書或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制度,并將其作為從事相 應職業的憑證。      第三,調整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建立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學校和專業布局結構,優化 資源配置,提高辦學的整體效益。通過調整普通中專、技工學校、職業學校和成人中專的布局結構,改變由于 條塊分割造成的學校重復設置、布局不合理、教育資源浪費的情況。預計在今后三年時間里,在地方政府的統 籌規劃下,通過“共建”、“聯合”、“合并”“劃轉”等形式完成中等職業學校布局調整工作。與此同時, 進一步加強骨干示范學校建設,開展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評估、復查和調整。到2000年,中心城市的各 大行業和每個縣都要建設1至2所骨干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辦學質量較高的重點職業學校可以自主確定招 生規模,并可以跨地區或跨省進行招生。      第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兩個環節,提高職業學校的辦學質量,煥發職業教育的生命力。中央 財政將撥出專款在全國重點建設50個職教師資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并通過這些基地的建設 ,推動職教師資培訓工作的開展。職業學校要吸收優秀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學校任教,并加快學校內教 師的流動與知識更新,努力完成職教師資學歷達標的要求。培養既有合格學歷,又有其他專業技術職務的“雙 師型”教師。為抓住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愈來愈重視校長的選拔和進修。提出要選 拔具有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掌握教育規律的有識之士擔任職業學校的校長。而且,要建立校長培訓制度,促 進校長的知識更新,提高校長在新形勢下管理職業學校的水平。      課程改革與建設是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突破口,也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之一。職業教 育的教育思想、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等都要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1999年以來,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 育司圍繞實施課程改革與建設工程,召開了一系列研討會,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后,提出了面向21世紀職業 教育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主要措施。突出強調,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 位的指導思想,通過實施“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逐步規范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 學,構建適應勞動就業、教育發展和人才成長“立交橋”需要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國家將制訂80個量大面廣 的骨干專業教學基本文件,編寫1000種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示范性教材及100種多媒體教學 軟件。 為保證職教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圓滿進行,教育部組建了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職業教 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并設立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基金,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條件。      第五,積極推動農業、艱苦行業和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家強調在職業教育發展中必須把辦好農 業職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農業職業學校堅持面向農村、面向農

    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狀況分析

    [1] [2] 下一頁


    業、面向農民為主的辦學指導思想,努力為發 展高產、高效的農業服務,為農民脫貧致富服務,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服務。農業職業學校要圍繞當地農業資 源開發設置專業,教學內容要注重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適當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農業職業教育的辦學形 式、學制、入學條件、經費投入和畢業生務農優惠等方面,都要以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農 村職業學校可以免試招收農村應屆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學生入學。      國家還強調各地各部門要采取保護性政策和措施,扶持辦好面向苦、臟、累、險等艱苦行業的職業教育。 對這些專業,可以適當放寬招生條件,還可以經過批準跨省市招生,或易地培養。政府要通過獎學金、貸學金 、減免學費等措施鼓勵學生報考、就學。對這類學校,國家要在資金、設備等方面重點扶持。      針對近幾年的實際,國家特別強調,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鼓 勵東部地區對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國家也要采取必要的傾斜政策,通過擴大 投入、培訓師資、組織對口幫助等形式扶持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這些地區也要從當地 實際出發,確定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和發展模式,辦出自己的特色。      通過上述五個方面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中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力度一直沒有減弱,基本上保持了健 康的發展態勢。當前,全國范圍的職業教育支撐服務體系也正在建立健全。國家建立了中央職業教育中心研究 機構,許多省市也陸續建立一批職業教育研究機構。全國還辦起了一批職業教育專業期刊。許多有識之士發表 了很有見地的理論文章與調查報告,對中國職教現狀與發展作了中肯的分析與科學的展望。為深入貫徹《中共 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中國的職業 教育戰線正進一步加大改革的步伐,以改革促發展,全面增強各級各類職業學校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實施素質教育貫穿到德、智、體、美、勞各個教學環節中。現在的 中國職業教育正在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實現著四個轉變:由過去相對注意數量發展逐步向以提高教育質量和效 益為中心、突出職教特色的轉變;由過去相對注重學歷教育逐步向根據市場需要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職業培 訓并舉、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的轉變;由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步向教學、生 產、經營、服務相結合、走產教結合的新教學模式的轉變;由單純依靠政府辦學的觀念逐步向在政府統籌下, 樹立“教育產業”觀念、面向市場求生存求發展的轉變。      近年來,職業學校國有民辦、民營公助、股份制辦學的改革蓬勃展開。一些學校實行了校董會等新的管理 模式。職業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也日益擴大。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諸多困難的最后隘口,將在完全確立職業學校 的法人地位后宣告徹底突破。職業學校將真正實現獨立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自主辦學、自我經營,接受市場 經濟的考驗,接受競爭的裁判。學校的校長和全體教職員工將用自己切實的勞動來求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 家利益的共同提高。許多至今還想象不到的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因素,都將在學校真正成為獨立法人之后得到 發現。      縱觀中國職業教育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改革發展的趨向,可以相信,一個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 的、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職業教育事業,一定會充滿希望、生機勃勃的跨進21世紀。      [收稿日期]1999—08—30      * 本文系九五國家重點課題《職業技術教育比較研究》(教科規辦〔1997〕01號)部分階段性成果。      1. 《中國教育年鑒(1949 —1981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9月版。      2.國家教委:《全國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中國教育報》1996年4月22日。      3.教育部:《199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報》1998年4月13日。      4.教育部:《199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報》1999年5月22日。      5.國家教育部、國家經貿委、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 干意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1998年第9期。      6.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8年12月28日。      7.教育部:《振興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國教育報》1999年3月1日。      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6月13日。      9. 郝克明:《 跨世紀教育發展戰略的思考》, 《中國教育報》1999年6月5日。      10.陳至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深化改革》,《中國教育報》1999年6月22日。      11.《貫徹全教會精神, 推進高中教育發展——教育部印發〈關于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干 意見〉》, 《中國教育報》1999年8月25日。      

    上一頁  [1] [2] 


    【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狀況分析】相關文章:

    中國物流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報告08-06

    中國物流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報告08-06

    公路客運市場發展狀況分析與對策思考08-12

    供應鏈管理發展狀況分析08-05

    中國網絡營銷發展狀況綜述08-05

    中國快餐發展形勢分析報告08-12

    中國物流市場供求狀況調查分析報告08-12

    中國液化氣進口和消費狀況分析08-06

    中國液化氣進口和消費狀況分析-08-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本一道a√无碼中文字幕 亚洲无毒AV在线 | 天堂网站一二三区在线看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