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管理 - 教育與創新
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上海要建設與國際一流城市相匹配的基礎教育,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用教育的創新來實施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實施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就必須進行教育的創新。教育的創新,首先是要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觀念。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觀念,來自學習,來自實踐。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研讀鄧小平的教育理論,尤其是要用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思想,來更新我們的觀念,更新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要站在新世紀的高度,用“三個面向”的思想來審視我們當今的教育;用現代化的標尺來衡量我們當今的教育。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全新的視角出發,掙脫“應試教育”的羈絆,自覺摒棄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條條框框,構建出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適應人民需求的未來教育體系。
其次,教育的創新還必須從培養“四有”新人出發,注重總體設計、全面思考。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它與各個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縱向上講,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可謂是環環相扣,任何一環處理不當,或有失誤,都會造成改革的夭折。從橫向來看,社會、家庭、學校,三者相互交融,互相影響,哪一方出現問題,都會造成教育的失敗。因此,要進行教育的創新,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時時、處處都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本、學校為本,整體設計。這樣才能構筑起通向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立交橋”,為新時代培養更多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合格人才。
其三,教育的創新,其根本是要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教育的產品不是物,是活生生的人,決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創新需要基礎,創造需要知識。任何發明創造,都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科學加工和創造性的勞動為前提的。比爾.蓋茨如無中學時代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能成為當今的軟件大王嗎?可見,知識是創新的基礎。掌握知識越豐厚,就越容易產生新的思想、新的智慧火花。我們要幫助學生掌握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里所說的知識,不是過時的、死的知識與技能,而是一種全新的、活的知識與技能。有鑒于此,我們必須對現有的課程、教材進一步加以改革,努力構建一套全新的課程教材體系,使之成為我們實施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最好的載體。
21世紀正在向我們走來。面對新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用教育的創新來實現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完成歷史所賦予我們的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歷史使命。
【教育管理 - 教育與創新】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管理創新研究08-18
工商管理專業創新教育發展問題08-18
教育體制改革下行政管理創新08-18
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08-18
讓藝術教育推進文化傳承創新08-15
淺談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08-17
角色游戲 創新幼兒教育04-12
活教育思想在高職教育領域的實踐創新報告05-17
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8-18
淺談化學實驗中的創新教育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