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春節前夕,連續發生了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年級一名學生因忍受不了學習成績排名和家長的壓力,用榔頭將母親打死;溫州市永嘉縣橋頭鎮中學兩名初三學生因勒索錢財將一同學砍死;還有河南省安陽市一學生家長,因其子未被評上“三好學生”和未當上少先隊大隊長,竟帶人打了班主任等多起事件。
這幾起事件,我們一方面既感到震驚、痛心,同時也使我們對基礎教育的工作進行深刻反思。這幾件事從表面看是偶發的刑事案件,但從深層次看,它實際上是我們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的一種反映。具體講,學校教育還存在著嚴重的欠缺,特別是法制教育還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重知識教育輕視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傾向還很嚴重;社會教育的大環境還存在一系列刻不容緩的問題,宣傳武打、兇殺等暴力內容的小說、光盤、雜志依然充斥著市場,電影、電視媒體也時常播映帶有這些內容的節目,這些不健康的東西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家庭教育問題更為突出,家長們自身存在的狹隘教育價值觀、片面的質量觀、陳舊的人才觀導致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名次和能否升學,不關心思想品德等其它方面的教育,教育方式、方法又失之于簡單,因此導致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由于現在一些學生負擔很重,不僅要學習學校的課程,而且課外還有繁重的額外負擔,結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同程度地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未能全面發展,提高素質,反而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甚至產生了許多悲劇。由于我國人口多,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也多,社會就業壓力大,這種就業壓力過早地在學校引發了升學競爭,盡管我們采取了諸如擴大招生規模這樣的措施,但很難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全社會都要關心支持教育事業》高屋建瓴,從國運興衰、民族復興的高度深刻闡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學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義,充分表明了中央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堅強決心和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切與期望之情。同時,文章從全黨、全社會和教育工作的全局高度,深刻闡明了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教育部門的同志深受教育,同時又感到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以對國家、民族和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主動地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要堅定不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作為當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抓實、抓好。江澤民總書記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教育部決定今年召開“第九次高校黨建會和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重點研究和部署各級各類學校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進一步加強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繼續推進高校鄧小平理論“三進”工作,有針對性地對中學生進行黨的基本知識和鄧小平理論的教育;加強學校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課程改革和建設工作,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德育在各學科教學環節的滲透;注重德育的實踐環節,提出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措施,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從校長和校領導班子開始,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寒假開學后,要在教育系統普遍進行一次師德教育和檢查,引導校長、校領導班子和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社會使命感,加強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的責任意識,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把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師工作考核的首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二是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強化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抓緊完善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的法規體系。把住教師入口關,保證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要求。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者的教師資格,將師德不合格的人堅決調整出教師隊伍。同時,要強化教師培訓工作,盡快完成對中小學教師的新一輪培訓任務。三是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師管理的有效機制。要繼續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在科學定編設崗,嚴格考核管理的基礎上,建立教師隊伍的公平競爭機制、有序流動機制和有效激勵機制。實現教師競爭上崗,調整不能履行崗位職責的教師,辭退一批不合格教師,精簡學校富余人員,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第三,深入貫徹落實第三次全教會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加快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調整教育體系結構,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規模,拓寬人才成長的道路,緩解升學壓力。努力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
第四,抓住契機,知難而進,持之以恒,切實把“減負”工作抓出成效。“減負”既是一項戰略性任務,又是當前推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也是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要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不但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還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要狠抓行業不正之風,加強廉政建設,堅決制止教育系統亂收費現象。從今年春季開學起,所有中小學校和教師必須堅決取消按考試成績公布學生名次的錯誤做法。
在當前“減負”工作中,特別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要把握好減輕學生過重負擔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系。減輕學生過重負擔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整體,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學生負擔是學生為實現全面發展的目的而應承擔的任務和責任,必要的負擔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過重的負擔則會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阻力。“減負”只是減掉那些妨礙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過重負擔,決不意味著降低對學生學業應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學質量。要向家長和社會宣傳通過“減負”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措施,消除家長和社會的疑慮。二要把握好減輕學生過重
[1] [2] 下一頁
負擔與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刻苦學習精神的關系。我們要減輕的是學生過重的負擔,反對搞題海戰術,但并非讓學生走“捷徑”,而是要通過“減負”,讓學生獲得更多自由發展、培養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空間,引導和培養學生勤奮鉆研、刻苦學習的精神。三要全面理解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工作的實質,把握好“度”,注意防止工作片面性,既不能對“減負”貫徹落實不力,又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在“減負”工作中,要注意愛護、保護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不能因“減負”使教師放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放松教師的責任。要在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同時,加強教材改革和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五,積極發揮家庭和社會在培養和教育青少年學生中的重要作用,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育人環境。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舉辦家庭教育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家長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正確的教育思想、方法,交流科學教育子女的經驗,通報教育方面的信息,促進并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六,加強綜合管理,多管齊下,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國的教育改革能否成功,教育事業能否有一個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不僅僅只靠教育部門一家的努力,還要靠全社會和各個部門的關心和參與,包括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有全社會對教育事業的關心與支持,有教育戰線廣大干部、教師的辛勤努力,目前教育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一定會逐步得到解決。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上一頁 [1] [2]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相關文章: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08-17
落實素質教育 深化課程改革05-10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體會11-21
在小數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08-20
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思考08-2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精選27篇)09-28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08-24
全面深化改革上半年工作總結08-17
對數學新課改中推進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08-19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意綜合能力培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