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建開放、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創建開放、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曾飛鳳
探究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能力,更是創新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探究性學習能幫助學生改變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應用于實踐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活動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開放性的師生關系,教學內容,獲知過程與成果評價才能符合多姿多彩的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學習需要的欲望才會得到充分的滿足,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將得到有利培養,才能造就一批生機勃勃,具有創新意識的新時代人才。
1、師生關系的民主開放性
在創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師不是權威,而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合作者。老師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要與學生在平等的條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學生一起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教學中要做到和親切、平等、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想的嗎?”“你想要解決什么問題”“你發現了什么?”等,老師要蹬下來跟學生對話,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和老師一起去探索、去發現,創設課堂和諧探究的氛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展開,好奇心才會得到滿足。成功的體驗將激勵學生勇攀知識的一個個高峰。
2、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要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就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能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內容要向學生的現實和生活實際開放,能反映學生的不同需要使教材成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探索知識奧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使教材和學生的創新服務。例如:教學兩位數加一位的進位加法時,可設計開放性的內容:如只給一個28+7,其他的學生編排,創設內容:28+( ),學生通過編排、探究、思考28+1為什么十位上數沒變?而28+2到加9,十位數卻變了呢?從而揭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最后學業生可自主出題考其他同學。這樣的編排讓每個學生探究的興趣,探究的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3、獲知過程的合作開放
以往的教學,教師以教材為本,只有教材設計好的唯一的獲知過程,它嚴重挫折了教師的創造積極性和學生大膽探知的欲望,而探究式課堂教學大大滿足了教師的創作欲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共同想辦法認識新事物,共同去探索新問題的解決,共同去討論新知識的產生。例如,由劉可欽,馬麗娜設計的“圓周長公式的推導”中老師提供了豐富而典型的實驗,材料:大大小小的硬紙圓,直尺、細雨繩,讓學生動手探究,老師精選的實踐材料,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思,尤其當軟布剪成的圓既不能用滾動法,又不能用繩測法時,各小組合作研究就創造出“折疊法”,由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探知全圓周長,直到紙上圓不能測時,再去研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學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鐘經歷了一次人們探索圓周長公式的歷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思維的閘門被徹底打開。他們一個個急不可耐的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主意和辦法,創新欲望一次次被滿足,創新的能力得到一次次地提高。
4、成果評價的創新開放性
評價是指揮棒,它的開放性影響著每個學生探究的興趣、意識、能力等的形成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評價要采取以師生、生生互動為主和以“對自己來說是創新”的原則,讓學生懂得要重過程、輕結果,重獨特見解輕簡單模仿,重舉例證實輕胡亂猜測等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態度,評價的創新開放性有效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新精神得到有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從學生如何學好的角度出發,靈活選取用教法,在教學過程中建構有創造性、實踐性、趣味性的自主活動,讓不家務事主動探究,充分發表意見,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結合,使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給他們創新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態主動參與學習,思維的閘門被打開,讓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
【創建開放、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相關文章:
小學“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08-14
探究式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初探08-17
開放式“自學探究”教學初探08-17
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08-17
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08-22
新課標下的開放式語文教學探究08-22
高職院校和專業市場合作模式探究08-16
高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探究08-25
情境--探究式教學模式主題教研會學習總結08-22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