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課堂美術教育應該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教育界、藝術界對于中國現行美術教育,尤其是課堂美術教育提出質疑,已不是一年兩年了。然而圍繞此話題展開的每一種批評、每一次反思,其社會影響力總是相當的有限而短促,如同風起漣漪,一圈圈微蕩開去,復無聲息。就更不要談什么實際效用了。
問題的核心集中在高校課堂美術教育在藝術領域、在當今社會到底或應該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對于這一點,因循守舊、滯留不前的態度固然是不應該的,但過分夸大其實際作用也著實顯得荒謬。早在80年代的美術理論界,就曾有人提出“夸大美術作品的社會作用是很可怕的,夸大美術教育作用的惡果恐怕并不亞于此。”當藝術不再是“成教化、助人倫”的宣傳工具,而是現代人用以撫慰心靈、挖掘生活意義的情感消費品,再去大力張羅什么新文藝復興、“精英化”教改就實在顯得蒼白迂腐了些。讀圖時代的全球網絡早已把區區幾十年前還是少數人晚餐的美術泛化;如今,沒有任何一個藝術群體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所謂“經典”的壟斷局面也日趨頹勢,名副其實的“全民文化”時代指日到來。高校課堂美術教育的信息傳播價值日益凸現。
在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再來反思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關于高校課堂美術教育的爭執。
首先,雖然民族性教育不僅僅由高校來完成——事實上,高校在社會型人才的塑造過程中所起到的有效作用不過是一小部分——但,正是“這一小部分”,將直接決定高校美術學生的發展后勁,以及其最終方向。這就對高校課堂美術教育的信息密集度提出了要求。填鴨式與放羊式教學同樣絕不可取,而理論上的因材施教往往成為紙上談兵;除卻專業技能方面的探討,教與學的關系如此紛亂復雜,若非具有一定教育研究經驗的人如何能勝任?因此,要有效提高課堂美術教育的質量,高校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其次,作為當下高校美術教育的接收者,高校學生原本應該是體制中最活躍發言的群體,結合實際情況及自身需求,向校方提出合理有創造性的建議,以互動為媒介提高課堂美術教育的有效性。然而實際情況呢?盡管綜合類、師范類及專業類美術高校大都建立了教學評估制度,但落實下來便成了例行公事,學生應付,校方疏忽。如此惡性循環的起因只能歸結于雙方都缺乏必要重視程度。高校尤其應該在宣傳、呼吁、以及落實效率上下足功夫,才可能帶動起學生的熱情。此外,對于學生文化關注點的引導,也可算是高校分內之事。
再次,按照普遍觀念,中國高校課堂美術教育的基本職能范圍是將學院派美術技法、理念比較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即是一個“承前”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相當的專業性及嚴謹度,高校負責為其提供環境和知識來源,而學生則被定位于無條件的接收者。在實際情況中,課堂教育給予學生很大程度的自由思考域。但即便如此,在這個看上去分明的體系下,一直有人抱怨“創新”的缺失——而其實這個議題基本不在高校課堂美術教育的討論范圍之內。高校課堂美術教育,顧名思義,指高校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對于這個過程“缺乏大膽創新”的指摘,明顯存在夸大課堂美術教育范圍的嫌疑。
高校美術教育≠高校課堂美術教育,你可以說高校美術教育的發散度不夠好,這涉及到課外交流的問題。而高校課堂美術教育,理應處于一個足夠完善、有秩序的傳統體系之中。
【高校課堂美術教育應該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相關文章:
扮演的角色作文06-03
生物課堂教學與角色扮演的初探08-24
我扮演的角色作文08-22
我扮演的角色作文12-02
角色扮演 激情展現08-15
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08-17
淺談班主任“嚴父慈母”角色的扮演08-17
商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08-15
應該怎樣結束面試談話?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