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樸”:校訓教育導入學校日常管理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傳聞:民辦學校即“貴族學校”,其實這是一種誤傳。在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蘇州國際外語學校工作多年,我們認為,民辦學校的收費比公辦學校要高,學生的家庭都比較富裕,這是事實,但只要管理得法,帶來的弊端也可迎刃而解。蘇州國際外語學校辦學八年來,全校上下遵循“勤樸”校訓,深入開展了“平民化”的教育,學校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抓校規——鎖定準則
該校學生大多來源于全國各地的富裕家庭,從小生活條件優越,滋生了那種貪吃、貪玩、好攀比、惟我獨尊等思想和行為。學校按照“勤樸”的校訓,召開了家長會、學生座談會、教師研討會,經認真研究,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問題的癥結,并結合學校實際,依據《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自尊自愛,注重儀表”“嚴于律己,遵守公德”“勤勞儉樸,節約愛物”“漠視守紀,勤奮學習”“真誠友愛,禮貌待人”等五個方面編印了《蘇州國際外語學校學生規范25條》使學生入學后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新生入學,學校都讓學生、家長閱讀,并與學生、家長簽約,每學期開始進行一次學習“25條”總動員,組織學生學習有關條例,并以班級為單位,讓學生自己組織,深入學習和領會。學校對校訓的實施有了明確的規定,各年級有重點,班級有特色,使“校訓”精神不斷深入,經過多年的實踐、修訂,校訓教育在內容和形式上形成了系列化、階段化、層次化,為學校進行“平民化”教育提供了前提條件。
抓養成——規范行為
為增強校訓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學校確定了“高起點定校訓,低起點抓養成”的戰略,把抓好學生的行為規范作為突破口。
學生家庭生活條件確實比較優越,有的學生從出生下來就有保姆撫養,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學校從學生的衣食住行開始訓練,養成學生自立的能力。例如學校制定一整套用餐程序,如何自己拿餐具,如何排隊打飯菜,如何拿筷子用餐,連用餐時的坐姿,用餐時應該注意的動作和餐后如何放回椅子,擦干凈桌子,如何放好餐具等等都一一規范,使學生從小養成自立、自律的思想和習慣;在穿著、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和要求,并開展了互幫互學等競賽活動。
抓習慣——細微著手
學校有些學生家境優越,有的家長以錢代教,以錢代管,因此花錢如流水。父母寵愛,形成了浪費奢侈、好吃零食的習慣。學校針對學生中有飯菜不想動口、零食不空手的不良習慣,入學后,學校就規定學生在校不吃零食,學校也不設小賣部。一開始有不少學生不習慣:怎么寄宿制學校不設小賣部?家長也有些不忍心,偷偷給孩子吃,學校就組織專項家長會、學生報告會,讓醫務人員向家長說明吃零食的危害,強調用好學校“三餐兩點”和“一牛奶”的好處。學校也爭取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生活老師加強組織等措施,學生不僅在學校不吃零食、不亂花錢,就是回家也能主動控制,把學校的“三餐兩點一牛奶”吃好,F在學生身體長得很好,個別貪吃零食的“小胖子”也得到了控制,而且養成了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家長十分滿意。
家庭富裕,學生過慣了“以車代步”的習慣。為改變這種習慣,每天早晨都組織學生在校內跑步,讓學生進行鍛煉。家長接送車一律停在校門外,由學生自帶行李步行到校門口上車。學校進行春、秋季校外活動,都要求師生以步代車,規定步行到指定地點。
學生中揮霍課業用品的習慣十分普遍,每逢放假之日,學生的文具,生活用品不帶回家,隨意丟掉,堆積如山,學校就組織學生開展“節約用品,支援災區小朋友”、“一支鉛筆的旅行記”等班組座談會,很多班級把圖書,文具用品收集起來,寄給手拉手學校。
逢年過節,學生的壓歲錢更是十分豐厚。為了養成正確的使用習慣,開學初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如何正確使用壓歲錢”的主題班會。通過討論,學生紛紛把壓歲錢用作交學雜費,或購買圖書,也有把錢寄存在學校作路費。經過幾年的教育,學生亂花亂用的現象正在逐步減少。
抓教師——以儉修身
學校要進行“勤樸”教育,首先加強了對教師的思想認識、道德觀念教育,根據學校的實踐,經過多年修改制定了《蘇州國際外語學校師德規范》,其中涉及校訓的內容占了較多的篇幅。例如條例規定:學校中國籍教師不吃零食也不吸煙;女教師不能濃妝艷抹進學校、校內不穿無袖衫;教師個人與家長、學生在經濟上不發生任何關系等等。學校還規定:在職工作人員在用膳、用車、使用教具、用水、用電等方面都要從節儉出發,不亂支亂花、不浪費或損壞教具,為保證規定的實施,還把“勤樸”內容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進行月評年考,對教師進行督促、檢查、評估。
通過多年的教育,廣大教師都能以學校的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廉潔隊教,為學生樹立了良好師德風范,學生也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中受到感化,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校進行“平民化”教育有了可靠的支持。
抓家長——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第一環節,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雖是寄宿制學校,家長與學生接觸時間較少,但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仍是十分深遠的。
我們經調查研究,發現有些家長有的整天出差經商,有的在孩子面前有不文明的言行,有的帶著孩子出入不健康場所,有的讓子女任意花錢等。為了提高家長對教育子女重要性的意識和能力,不做負面榜樣,學校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家長會。如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代表大會;舉辦家長學校,開辟家長通訊學校;每學期還由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分成十個小組分別到江浙滬各地召開家長會。
學校針對學校學生的特點進行了主題教育,如“家長經商不等于對孩子放羊”、“家長勿做負面榜樣”、“富家子弟更要養而有教”、“成由節儉敗由奢”、“儉以養德”等教育活動。通過幾年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了家長對子女進行平民化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多數家長對學校的管理表示贊同和支持,學校定期在?啊都议L通訊》上刊登對子女關心對子女嚴格教育的好家長,樹立優秀榜樣,為學校進行系列教育架起了堅實的立交橋。
經過多年的校訓教育,學校已初步摸索了一條培養“富家子弟”具有勤儉樸素、吃苦好學“平民化”的新路子,但這種精神的倡導和行為的培養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與勤勞天天作伴,在是與非的環境中長期接受磨練,在持之以恒的教育氛圍中潛移默化,才能使學生的健全人格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勤樸”:校訓教育導入學校日常管理】相關文章:
“勤樸”:校訓教育導入學校日常管理08-17
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日常管理08-19
讓學生成為學校日常管理的主人08-17
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總結11-13
國際著名大學校訓08-21
有關大學校訓大全06-08
管理日常心得10-10
中國大學校訓大全08-23
大量人口導入對城市管理挑戰的研討08-12
教育管理 - 加強學校管理 創建一流學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