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形成性評價代替分數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習過程中的活動與事件的評價。傳統數學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其弊端常常是以分數來評價學生,這樣就割裂了學習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內在聯系。學生主要依靠聽講和記憶來掌握知識,而無需作出智慧努力。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掌握了知識,卻不會進一步質疑知識、評判知識乃至創新知識。因此,課堂教學不但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一、形成性評價要求師生有共同的評價標準。
它能使小學生具有評價的職責?這有助于學生養成批判地評價自己的習慣,逐步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能將別人對他的教育化為自己對自己的教育。我教學“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之后,組織學生討論“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間的聯系”,學生發言積極,觀點不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效果是不能以簡單的分數來評價的。
二、形成性評價也是新課程賦予教師的新任務。
新課程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合作、探究已成為主導。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呼喚教師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嘗試,充分體現學生自主的原則。形成性評價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對學習過程產生好感,有持久的求知欲,自覺地克服學習上碰到的困難。
三、形成性評價需要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
讓家長了解評價項目、評價要求、評價目標,在教育過程中實現家校共育。評價通過《家校聯系冊》來完成,每周老師在《家校聯系冊》上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同樣,家長也須詳細匯報孩子一周內的學習、生活情況。這樣家校共同創設了能消除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環境,為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條件。
日本著名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指出“學生作為知識的數學出校門不到兩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是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想,研究方法和著眼點等,這些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終身受益。”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科的精髓。
我們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在行為上參與到學習中,更要讓學生的想像、經歷、情感等都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動中感受、領悟、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增強自覺運用數學方法的意識,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提出猜想并對猜想進行檢驗的學習態度,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探究問題,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產生創新靈感。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青田縣實驗小學)
【以形成性評價代替分數評價】相關文章:
以形成性評價代替分數評價08-17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08-17
英語形成性評價研究的設計08-17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08-18
初中英語實施形成性評價的研究08-23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08-17
評價改革:不僅是“分數”說了算08-17
個人評價表自我評價09-26
綜合素質評價自我評價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