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管理論文>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

    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

    時間:2023-02-24 19:40:36 教學管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

     

    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

     

     

    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對學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中小學校應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迎接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在扎扎實實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促進學校的不斷發展。

    一、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體,也是辦好學校的關鍵。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增強課程意識,轉變教育觀念,轉換教師角色,更新知識結構,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和技能,這些都將極大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為學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傳統的課程管理體制(單一的國家集中統一管理體制)的影響,中小學教師課程意識淡薄,習慣于做一個被動的課程的執行者。學校應引導教師了解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認識變革的有效性以及自己在課程改革和實施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對課程改革的內在需求,作為主體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成為學校課程的決策者、設計者和管理者。學校要盡可能為大多數教師參與課程設計提供機會。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參與課程規劃和課程設計,不僅會影響到課程設計的結果,而且也會影響課程實施的過程,有利于新課程在實踐中得到實施。

    新課程是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指導下設計的,而新課程的實施則必然要求教師認同和內化其中所體現的教育思想觀念。一般說來,實施新的課程,要求教師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教學方法、內容安排,以及教學組織形式等發生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來自教師的新的認識。從這個意義說,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前提。學校應引導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改實踐中,注意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新學力觀(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創造性學力的統一),個性化的觀念,綜合化的觀念,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統一的觀念,發展性評價觀(從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轉向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學),以及大課程觀(區別于僅把課程當做教科書或科目的觀念),形成一種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課程觀,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抓住新課程改革的難得機遇,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二、實現學校的課程創新,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校的辦學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課程特色。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管理體制,由原先過于集中的國家課程管理走向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地方和學校擁有一定程度的課程自主權,這就為形成學校的課程特色,進而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提供了契機。

    要形成學校的課程特色,首先,學校應在充分領會課程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地實施國家和地方課程,提高課程對本校學生的適應性。從總體上看,目前只有一部分學校對國家課程的實施能達到“開齊、上足”的要求,正在向“教好”努力。而相當多的學校連“開齊、上足”尚且難以做到,更談不上因地制宜地進行課程創新,形成課程特色。課程實施一般有三種取向,即“得過且過”、“適應和改編”、“忠實、精確或程序化”取向。目前大多數學校傾向于第三種取向,以一種被動的心態,而非主體性的意識來對待課程改革,過分強調對國家課程“被動執行”和“嚴格忠實”,片面化、形式化、絕對化、神圣化的理解和執行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材和課時,對國家課程不允許或不愿意進行自主性、選擇性、靈活性、變通性地處理,不愿意或不能對過多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地剪裁和處理。其負效應是,一方面是使國家課程不能適應現實的變化和發展,不能適應本校學生的實際;另一方面則抑制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導致學生的發展失去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這是新課程實施中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其次,學校在保證課程的基礎性與統一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與現有的課程資源,開發滿足學校發展需要的校本課程。進而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校本課程是發展學生興趣,形成學生特長的基本途徑;校本課程是培養多種人才,滿足社會多樣化需要的重要措施;校本課程是體現與發揮學校辦學特色,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環節。學校應本著互補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多樣性原則和可行性原則,重視開發校本課程,以有利于形成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發揮教師的特點,進而促進學校的發展。

    三、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主動地發展

    課程改革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課程是組織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因此,中外教育改革,無不把課程置于突出位置,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加以改革和建設。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課程改革在學校教育改革中發揮著牽一發動全身的影響。課程改革將引起學校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和教育行為全方位的深刻變革。學校只有抓住課程改革這一關鍵環節,才能帶動學校教育各方面的變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而主動地發展。

    學校在課程改革中不應是消極被動的執行者,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創造者。要把課程改革的過程當做自覺實踐現代教育理論并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構建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使學校成為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新型學校。

    搞好課程改革,促進學校發展,關鍵是校長要有自己的辦學宗旨和系統的辦學思想,有自主辦學的意識。這樣,有利于把“專家的課程”變成“學校的課程”,從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實施好新課程。

    搞好課程改革,還要注意抓住課程改革中一些關鍵性的工作,如,新課程師資培訓,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綜合課程的設置,校本課程的開發,以及課程評價改革等工作,使課程改革既有面上的推進,又有點上的深入,使新課程真正在實踐中落到實處,切實促進學校的發展。

    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目前我國教育發展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變革最深刻的一次課程改革。我國中小學教育將在這次課程的深刻變革中,逐步實現由傳統學校教育向現代化新型學校教育的轉變。

    【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相關文章:

    學校新課程改革論文:走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07-26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08-21

    [課程改革]數學新課程_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08-17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08-17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08-13

    關于新課程改革的心得05-02

    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04-18

    中國財政改革與發展08-07

    張掖鐵路學校新課程改革研討觀摩課 《海燕》08-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性欧美黑人性视频在线 | 外国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啊V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成a影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