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實現管理人本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人的個體生命發展日益受到關注,這種關注,不只是面向人的現在,更注重面向人的終身發展。為此,作為學校管理者應當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提高師生個體生命質量放在首位,積極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實現管理人本化。
一、建立“兼容有序”的管理機制。
所謂兼容,從對人的管理上,就是團結具有各種特長的人一同共事,不排斥意見不同的人。我們要求領導班子成員學習更多的知識,不斷用最新的觀念武裝自己的思想,對學校各方面工作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以順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我們鼓勵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教學風格,并創造條件讓其參與學習和研究,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擁有成功愉悅的人生體驗。從對事的管理上,就是善于整合。學校的時空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空,把各種教育、各種事物的內在聯系,進行重新組合,產生整合效應,從而使校內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都能產生最好的教育效應。
所謂有序,是在管理中充分注意各項工作的過程、階段的序化,把每一個階段的工作目標想細,做細。從時間順序上,我們把學校各項管理在時間運行上的先與后,快與慢定出時間表;從空間順序上,我們注意工作運行的層次,位置上的排列,在管理中讓教育、教學、各就各位;從工作程序上,找到工作內在的流程、方法與步驟;從工作秩序上,建章立制。我們先后建立并完善了管理所必須的規章制度,如《學校教師聘任制度》、《學校工作評估考核細則》、《教師師德要求》、《教職工繼續教育制度》《家長委員會章程》、《學校民主管理制度》等,使其在工作運行中發揮作用。
二、樹立“發展自我”的管理意識
教師同樣需要學習、交流,教師和學生應該在不同的層面上,共同發展,共同體驗自己人生的價值。不管是班子管理、還是教師管理,我們都相應制訂有一套激發全員動機內驅力的層次目標,并激勵大家選準自己的目標定位,然后從點滴抓起,狠抓落實,并形成了完整的評價獎勵機制,充分調動干部教師的積極性和自我教育的自覺性。校長認真分析每個教師的特點,思考和設計對他們的培養方向,力爭使他們在自己的“特長”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有的教師在本學科不容易很快出成績,學校就根據其特點,創造機會,讓其在班主任、少先隊等其他工作方面得到發展。
正是由于本著“管放結合,辨證施治”的原則,教職工自律自強、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斷增強。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管理氛圍
世界教育進入當代后,人們更加渴望能得到尊重。哈佛大學的校長指出:“以尊重的態度歡迎對方,以充沛的活力追求開放的思路,自由的探索以及真誠的交流,這些都是尋找知識的必由之路。”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做到“寬嚴有致、恩威并重、張馳有度”,提倡人格化管理,領導工作要注意靠個人交往的良好的人際關系來相輔,注重非權力因素的影響。只有將領導工作建立在對下屬關心、愛護、尊重、信任、體貼、同情的感情之上,才能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消除年輕一代與年長者的心理代溝,為教師的發展創設下一個寬松的學術氛圍。在管理活動中關心并盡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種種合理需要,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并盡最大可能創造條件來發揮人的主體能動作用。與此同時學校也必須相應地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對教師和學生做出嚴格的管理和要求,分別制定《學校考勤條例》、《教師教學能力評價表》等,結合聽課、學生座談會、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價每一個教師的教學工作能力。實行“嚴”制度、“軟”管理,注重工作效果,不拘泥于工作形式,管理上嚴寬結合,情理相濟,多渠道溝通學校領導與教師的關系,多給教師一點溫暖,從而形成一種融洽、和諧、寬松、民主、友愛的心理環境和工作環境,使教師能在這種環境中身心愉快,樂教不疲。
“需要”是教師積極性的重要源泉,自身價值的實現及事業成功的需要是教師最高層次的需求。因此,增強服務意識,為教師成功創造條件,蘊藏在教師隊伍中帶的巨大能量才能釋放出來。學校強調民主管理,突出“以德治校、以素質治校、以情治校”,真正形成了一種和諧民主的良好氛圍,在管理上產生了合力效應。這種管理合力,體現著我校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
【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實現管理人本化】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學生干部企業化管理模式探索08-05
成本責任流管理模式探索08-07
成本責任流管理模式探索[2]08-17
班級人本化管理的理性思考08-13
新型物業管理模式中的契約關系08-12
小班化班級管理的探索與研究08-03
高校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探微08-17
新課改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索08-02
實現家園有效合作的途徑探索論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