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SDP:掀起西部校長頭腦風暴
本報眾所周知,一所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取決于多種條件,而其中,制定一個科學的、切實可行的學校發展規劃則是關鍵因素。在西部地區,中小學校的發展正面臨這樣的現實問題,使校長的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是提高西部地區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名詞解釋]何謂“SDP”
“SDP”是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校長培訓與學校發展規劃項目的簡稱。該項目是中國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開發的校長培訓項目,它于2001年在我國正式啟動,目前在西部一些省區先行試點。
SDP理念中的學校發展規劃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它是學校在廣泛征求學校成員和社區成員意見的基礎上,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學校和社區共同制定的關于學校未來發展的規劃。
SDP的特點:SDP理念中的學校發展規劃是這樣制定出來的:學校發展管理委員會先廣泛征求學校成員(教職工、學生等)和社區成員(家長、各單位領導、各行各業人士等)對學校辦學的建議,經過分析整理,擬出規劃草案,公布草案,征集對草案的修改意見,如此反復數次,直至大家滿意為止。
SDP的優點:首先,它可以使學校與社區走得更近。其次,可以鼓勵社區和學校共同承擔辦學的責任。第三,可以開發潛在的教育資源加以利用。
SDP培訓刷新校長觀念
蔡新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木壘縣西克爾鎮中心小學的校長。2002年10月,這個地處邊遠的普通小學的校長走進了SDP省級培訓的課堂。
一堂課接一堂課地聽下來,蔡新第一次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頭腦風暴”。“學校管理溝通與交流”、“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教育公平與師生關愛”等等新理念,過去是從未聽到過的。漸漸地,蔡新開始有所感悟,他第一次明白了要辦好農村學校,還應該積極主動爭取除政府之外的各個方面的支持,同時,不應一味埋頭辦學,還應該聽取家長和社區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才能把處在貧困地區的學校辦好。木壘縣還有其他6位農村小學的校長也參加了這次培訓,他們同蔡新一樣,經歷了新觀念的“洗禮”。
木壘縣位于新疆東北部,是自治區33個邊境縣之一,屬偏遠貧困縣。由于經濟落后,文化教育發展緩慢。2001年,中國—聯合國兒基會確立木壘縣為SDP項目試點縣。當時,縣委、縣政府和教育局對項目工作高度重視,認為這是以項目促發展的大好時機,于是立即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長為組長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并按SDP試點要求,確定了新戶鄉小學、英格堡鄉小學等6所試點學校。通過培訓,使試點學校校長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轉變,開始積極探索和實踐SDP所倡導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SDP項目的實施,首先使木壘縣教育行政部門的觀念發生了轉變,他們調整了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教育主管部門在力求保證教育經費落實、對各級學校實行政策指導與協調的同時,力求給予學校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
幾年來,木壘縣在對學校實行工作目標量化管理的基礎上,堅持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放權于校長。使學校規劃的制定、教師的聘用、教研課題的選定、學生的特長教育、勤工儉學等各項工作全都由學校自己決定,充分調動了校長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他們要求校長學習運用SDP的教育理念及所提供的方法,尋找制約學校發展存在的問題,學會怎樣去調動學校、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解決這些問題,強調少抱怨、多探索,善于充分挖掘學校自身的優勢,以尋求發展。
由于受到國家“義教工程”的大力資助,木壘縣基本完成了全縣中小學校舍的危房改造、學校配套房屋修建任務,但校園的綠化、圍墻的修建與大量學校配套設施設備的建設和購置,都是由學校通過自己的各種努力來完成的。實踐證明,經過努力,校長們進一步增強了改變學校薄弱面貌的信心,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明顯提高,許多學校已成為花園式學校,一批自治區、州級文明學校脫穎而出。
SDP理念溝通校內外交流
SDP培訓是要讓試點的薄弱學校學會如何與外界溝通,如何爭取資金來改善辦學條件。過去,由于學校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很少,木壘縣各鄉鎮學校都是坐等機會,很少有人想到要積極主動地尋求幫助。經過SDP培訓后,校長們眼前一亮,認識到為了學校的發展尋求幫助和支持,不是丟人的事。
通過努力,到目前為止,該縣各中小學與疆內疆外許多學校和單位都建立起對口支教和對口助教對子,并爭取到一定數量的資金和教學設備,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木壘縣英格堡鄉試點小學就是爭取到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的資助重新修建的,又稱為“石油希望小學”。另外還有縣“武警春雷希望小學”、“華恩愛心小學”等外地援建學校。據木壘縣不完全統計,僅在2003年該縣就爭取到外援資金160萬元用于學校建設,2004年又爭取到清華大學、海爾集團、邵逸夫等單位及個人資助的65萬元,電腦60臺、課桌200套和價值20萬元的體育器材。
同時,各中小學也充分利用外地對口支教優勢,爭取到數額不等的圖書、電腦、桌椅等。各對口支援學校還分期分批派出校長和教師到木壘縣有關中小學掛職與任教,傳授內地學校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使木壘縣中小學獲得了知識和智力支援。受SDP理念的影響,在木壘縣,不僅試點學校,其他各中小學都十分重視與當地社區的聯系與溝通,各校都成立了家長學校,并邀請社區參與學校管理,爭取社區投入和力所能及的幫助。許多社區因此都為本社區學校劃撥出耕地、放牧草場作為勤工儉學基地,同時,當地還為學校校舍的修建與維修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由于社區的參與,木壘縣許多薄弱學校的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對這些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地處西部的邊遠貧困地區,多少年來,農村學校的發展一直處在一種自然狀態之下,很少有學校為自己的發展制定發展規劃,即便有規劃,也是很粗糙的,缺乏科學性和可行性。通過SDP培訓,校長們意識到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性。
SDP的實質就是要讓校長與所在社區自主制定自下而上的學校發展規劃,要求學校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充分征求師生、家長與社區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查找制約學校發展的最主要問題,發現可以挖掘利用的各種教育資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制定出符合學校實際的、由各方共同參與的學校長遠發展規劃。
為了能成功制定和實施SDP發展規劃,木壘縣各學校都在社區聘請了管理顧問、行風評議員,及時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并提出建議。各學校都成立了工會、教代會、家校聯系會等,學校實行了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充分發揚民主,力爭把學校辦成自主的、具有特色的學校。
木壘縣西吉爾鎮中心小學充分利用SDP基本思想與方法管理并發展學校。為了加強學校軟硬件建設,該校一方面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民主理財、節約開支;同時,學校與村委會簽訂投資協議書,定期維修校舍、增加教學設備,劃撥勤工儉學基地;除此之外,西吉爾鎮中心小學制定并實施了3—5年教師培訓計劃。在SDP觀念的影響下,學校還建立起了學校、家長、社區三位一體的管理、監督機制。
試點學校的成功經驗,為木壘縣全面推廣SDP試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2年、2003年木壘縣結合SDP項目的進展情況,組織全縣中小學校長、書記和學校后備管理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培訓中試點學校校長的經驗介紹與體會,在所有參訓校長中引起極大反響,他們對SDP所倡導的教育管理理念,產生了很大興趣,積極要求開展試驗,目前木壘縣試點學校已由原來的6所增加到10所。
SDP試點惠及更多邊遠學校
2002年,新疆作為西部第二批SDP試點省區,啟動了試點工作。通過學習和培訓,極大地促進了項目縣試點學校辦學理念的轉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試點的擴大,形成了以試點帶動全縣,較充分地發揮了項目的效益,對當地中小學校輟學率的降低、弱勢兒童受教育權的落實、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的實現以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自治區2007年全面實現“兩基”攻堅任務奠定了基礎。
2002年10月,自治區組織了第一期SDP省級培訓,之后確定三個項目縣16所試點學校進行第一輪試點,配合SDP國家級活動計劃,開展各項目縣SDP的具體實施活動。去年9月,自治區又組織了第二期SDP省級培訓,之后根據兒基會對項目的要求,將自治區項目縣的試點學校擴大到32所,開始進行第二輪試點。目的是通過推廣性策略,將SDP的理念和方法推廣到更多的學校,惠及更多的弱勢群體,從而保障婦女、兒童的受教育權,實現教育公平,促進當地基礎教育的發展。
自治區根據SDP精神,安排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方式。培訓內容按項目專家開發的8個專題,即“學校管理溝通與交流”、“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教育公平與師生關愛”等進行。由于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中小學校長隊伍中的許多人缺乏開拓進取的策略和方法,在學校的管理中表現出很少與社區聯系、很少讓家長參與,他們渴望改變現狀,有著接受培訓的強烈愿望,因此,培訓中心要求授課教師通過SDP的培訓,將新理念、新技能、新的教學模式引入校長的思維體系之中,讓校長們產生“頭腦風暴”,使他們原有的辦學理念、管理理念、思維方式有較大的突破,進而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再通過他們去推動中小學校管理的改革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從每期培訓班的研討和結業總結座談會學員的反饋信息來看,普遍反映效果不錯。一方面,通過培訓,學員們感到收獲很大,不僅對SDP的理念和操作有了明確的認識,基本掌握了制定SDP的具體方法,而且很多校長在總結討論中自覺結合自己所在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找到最薄弱、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學員對SDP的教學方式有著濃厚興趣,認為通過親身體驗,改變了自身傳統的思維模式,增強了民主平等意識,對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改理念有了更堅定的信心。除此,學員們還表示培訓生活的安排很新鮮,讓他們很滿意。
到目前為止,這一輪試點已探索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較好的操作辦法,切實彰顯出SDP項目深入基礎教育第一線所產生的影響作用,SDP的理念和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校長、教師、學生甚至家長接受并傳播,SDP日益成為基層薄弱學校自主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關鏈接] SDP項目在西部
SDP項目自2001年在我國啟動以來,目前已在新疆、廣西、貴州、云南、甘肅、四川、青海、寧夏等12個西部省區進行了試點,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四川
近四年來,四川省的五個SDP項目縣參加過省級培訓的校長46人,參加過國家級培訓的校長32人,為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四川省的校長培訓以縣為主,突出SDP理念的樹立,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先后組織省級專家三人在宜賓縣和金川縣深入各級學校調研,了解農村教育現狀,特別是對農村教育的管理、教師素質、學生現狀等做深入的研究,掌握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省級專家還在兩縣組織了校長培訓。培訓中采取頭腦風暴、案例教學、辯論等形式積極互動,深受校長的好評。宜賓縣和金川縣的130名校長,都在培訓后的一個月中制定了學校發展規劃。
寧夏
經過試點工作,SDP校長培訓項目為寧夏民族貧困地區提高中小學校長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能力提供了平臺,實施SDP校長培訓,提高了中小學校長素質,開闊了視野。對貧困地區鄉村中小學提高教育教學管理和辦學效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項目縣校長培訓機構開展中小學校長培訓引入新的培訓理念和培訓模式。項目的實施為項目縣開展校長培訓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示范。
項目學校同心縣實驗學校,于2001年9月開班,自建校以來,在SDP思想和理念的指導下,學校領導分工,多次召集教師、學生、家長、社區干部、宗教人士等集思廣益,通過反復討論,由校長親自收集匯總資料,結合本校實際,加以分析、研究,確定了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制定了學校五年發展規劃。
青海
SDP項目實施后,各項目學校校長首先分析了造成薄弱學校的原因,客觀地認識薄弱學校的生源特征和管理特征。大家認識到,管理松懈,人心渙散,有章不循,疲于應付是造成學校薄弱的主要原因。針對這種情況,各學校嚴格按照項目實施的具體要求,明確了改造薄弱學校的幾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學校工作規律和管理改革的關系;二是處理好以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改革為動力,促進薄弱學校健康發展的關系;三是堅持集中精力治本,高度重視治標,標本兼治互相促進的原則;四是處理好學校整體利益和教師個人利益的關系;五是處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六是處理好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的關系。
SDP項目的實施,改變了青海省各項目縣以往學校管理、學校發展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一手操辦的局面,明確了學校管理的目標,增強了學校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辦學效益和辦學規模。
【SDP:掀起西部校長頭腦風暴】相關文章:
頭腦風暴作文11-12
頭腦風暴優秀作文08-30
[經典]頭腦風暴作文7篇12-06
校長應有戰略頭腦08-13
試論頭腦風暴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的作用08-01
SDP巡回指導工作匯報08-12
班級掀起“競爭”風08-17
《頭腦風暴》讀后感范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