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管理論文>現代社會必要的教育理念

    現代社會必要的教育理念

    時間:2023-02-24 19:32:28 教學管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現代社會必要的教育理念

     

    現代社會必要的教育理念

    ----基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一種思考

     

    摘要:教育關懷是與創建學習型社會相一致的現代教育理念,在義務教育階段倡導教育關懷對于促進創建學習型社會和教育均衡發展以及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意義。作為倡導教育關懷、維護教育公平最大的責任主體和義務主體,政府應該切實轉變觀念,借鑒國外教育經驗,在教育制度層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為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守住國民公共教育的底線。

     

    教育關懷是與創建學習型社會相一致的現代教育理念,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應該滿足教育需求,建設學習之邦;倡導教育關懷,維護教育公平;堅持以人為本,凸顯人的價值;改造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品質。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念,教育關懷對于促進教育公平和消除各種教育歧視以及關注處境不利的弱勢人群的教育狀況,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義務教育領域,教育關懷更多地關注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為每個人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起點,以改變所有人的生存狀況,是教育關懷的應有之義。

     

    一、教育關懷:概念厘定

     

    教育關懷是現代社會必要的教育理念。教育關懷是指以政府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體或利益代理人,從教育的途徑在總體上關注并致力于改善所有人的生存狀況。教育關懷的核心是關注并致力于改變不平等,關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外在各種差異帶來的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關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各種差異帶來的歧視。教育關懷的對象是全社會,尤其是那些在經濟、文化、地理等環境明顯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政府作為社會資源和價值的整合者和管理者,是教育關懷最大的責任主體和義務主體[1]。只有政府才能從經濟和制度等諸方面總體關注并致力于改變所有人的生存狀況;教育關懷的核心是關注并致力于消除教育機會不平等和教育歧視問題,即教育公平問題;教育關懷的對象是全社會的人,其關注的重心是弱勢群體的教育;教育關懷的目的是通過教育途徑關注并致力于改變所有人的生存狀況,特別是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生存狀況。

     

    二、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關懷的必要性

     

    教育關懷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念,它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創建學習型社會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教育關懷的現代教育理念,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特別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個人)也需要教育關懷。

     

    (一)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關懷是促進學習型社會穩定與發展的需要

     

    教育關懷首先體現了一種對所有人的人文關懷,這里的人文關懷是指關注人,關注人的發展問題。人文關懷的實施可以活化和調適人生價值的構成,同時還可以促使新的人生境界的形成。人文關懷提高弱勢群體的科學文化水平,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技能,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改變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最重要、最根本的還是在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前提下發展現代教育。“現代教育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加速器’,而且還應該是社會的‘穩定器’和‘平衡器’”[2]。國家從長遠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對不利地區和弱勢群體在教育資源份額上予以特別的傾斜照顧和補償,這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其次,對義務教育的關懷是指國家必須守住公共教育的底線。義務教育是一種確保所有人能夠有利于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最基礎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義務教育不是一種發展性教育,而是一種保障性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只要是這個國家的公民,都應該具有享受公共教育資源的權利。只有整個社會的整體教育水平提高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才有可靠的保障。第三,對義務教育的關懷是形成學習型社會和促進其穩定與發展的需要。在中國人口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中提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應當創建世界上最大的學習型社會,建立一個無人不學、無時不學、無地不學、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立學習型社會的提出意味著教育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教育成為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關鍵。“善于學習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創建與形成,持續不斷的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與發展的有效工具和手段。目前,要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我國政府必須開發人口資源,投資人力資本,提升人的能力。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義務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在學習型社會的形成與創建中將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關懷有利子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現階段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極不平衡,這種現象越來越成為制約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們今天的教育政策不能再繼續擴大教育不均衡這個現實,而這一現實正是教育最應該關懷的角落”。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地區差別、城鄉差別和階層差別等方面。就最基本的義務教育的入學機會的城鄉差別而盲,有關資料表明,“農村教育在學生入學機會、教學質量、辦學條件和師資方面與城市都有明顯的區別。據國家統計局2000年上半年統計,我國城市和農村的貧富差距繼續拉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直接導致了城鄉之間適齡兒童的入學機會的不平衡。農村學生輟學率流失率仍然較高,初中生輟學率上升。1998年全國初中在校生輟學率為3.23%,達167萬人,比1997年上升了0.09個百分點。有的地方農村輟學率高達10%以上”[3]。由此可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嚴重影響著國家經濟的持續和穩定發展。教育關懷的核心即關注教育公平現象,通過關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外在差異而帶來的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及關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各種差異帶來的歧視而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從而有利于改變每一個人的生存狀況。

     

    (三)義務教育領域的教育關懷是促進個人(特別是處子弱勢地位的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教育關懷是指以政府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體和利益代理人,從教育的途徑在總體上關注并致力于改善所有人的生存狀況。由此可見,個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內容自然在教育關懷的包括之中。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賢江指出“教育為幫助人營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4],作為個體的人,首先要生存,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付出努力;然后要發展。只有受教育才能獲得生存的技能,只有受教育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關注并致力于所有人的生存狀況是教育關懷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目前的教育忽視人的生存與發展,只是注重考試選拔和分流,相對忽視了“使人成為人”的教育本義,正如魯潔教授所指出的“要讓人屬的教育成為屑人的教育”[5]。教育要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不能僅僅注重選拔分流與英才教育,而是要真正給每一個人平等的機會,讓每一個人有機會通過教育來改變和發展自己。真正適合個人特點的教育才是個人所需要的教育。教育應該關注每一個人,使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成功機會。教育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西部貧困地區及弱勢群體的兒童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教育要予以特別的關注,讓他們有一個平等參與競爭和獲得學業成功的機會。西部貧困地區應該把有限的教育資源投入到為所有的學齡兒童提供入學機會上,義務教育是使他們擺脫不利處境所必須接受的基礎教育。國家應該守住國民教育的底線,保障義務教育的投資,確保義務教育的實施。

     

    三、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關懷:可能的對策思考

     

    教育關懷是指通過教育的途徑對所有人生存狀況的關注,而義務教育是每個人為了生存與發展所必須接受的保障性教育。義務教育公平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同時也與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政府應該轉變觀念,借鑒國外的教育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促進義務教育的公平。

     

    (一)更新觀念

     

    教育關懷是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應該倡導與形成的與創建學習型社會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倡導教育關懷首先體現了對人的一種意義關懷。教育關懷的對象是全社會的人。特別是那些在經濟、文化、地理等環境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教育關懷以關注教育機會的不平等與教育歧視為核心。從教育關懷的核心與對象來看,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教育關懷蘊含著對人,特別是對弱勢群體(或不利群體)的意義關懷,其目的在于通過教育這一途徑關注并致力于改變所有人的生存狀況。對教育機會平等現象的關注彰顯出政府通過教育對人性的關注和對生命的關懷。教育關懷就是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整體利益以及人道原則、人文情懷出發,對處境不利的地區和弱勢群體在教育資源份額上予以格外的傾斜、照顧和救濟,這體現了政府和社會對不利地區和弱勢群體的一種意義關懷。

     

    其次,教育關懷要求政府進一步重視教育,更新觀念。“教育既是‘全民族的事業’,又是‘先導性基礎性的知識產業’。”[6]教育對于國家經濟和文化等發展至關重要。我國政府提出了科技興國的口號,把教育放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政府應該從教育經費配置到學校的具體運行操作等對教育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政府對教育的重視與支持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要切實轉變觀念。教育關懷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表明政府應該通過教育途徑關注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從而促進社會的整體協調發展。倡導教育關懷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更應該是一種實踐,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因此,倡導教育關懷,要在觀念上改變教育經費分配上的“一公交,二財貿,剩多剩少給文教”的錯誤認識,改變“先經濟后教育”的錯誤觀念,大力增加對教育的投資力度。政府要有教育民主意識,把促進教育機會平等放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努力消除各種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歧視現象。

     

    (二)對國外經驗的借鑒

     

    1.全納教育理念。全納教育是由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強調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學校要容納全體兒童并滿足他們的特殊教育需要。起初,人們是將其視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理念。現在,全納教育已經進入到普通教育領域,發展成為涉及到整個教育系統的教育思潮。我國也贊同全納教育的基本理念。借鑒全納教育的理念,應該要求我們的教育要著眼于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生活,在參與中體現自己的尊嚴。

    【現代社會必要的教育理念】相關文章:

    現代職業教育管理理念初探08-13

    再論現代教育的內在矛盾與未來教育的核心理念08-17

    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與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同步進行08-07

    安全應該成為現代行政理念08-12

    現代司法理念與法官思維方式08-12

    大學的教育理念與目標08-06

    蒙氏教育理念01-10

    教育理念中的主導主體教育08-21

    現代環境法基本理念的倫理詮釋08-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人成午夜网站在线看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