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光有好校長還不夠
校長、制度與文化是學校發展的三大關鍵因素“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種說法曾經風行一時。但從現代教育管理的角度上看,這只是學校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們經常看到,一所好學校隨著一個好校長的離去而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除了一個有能力的校長外,還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才能使學校管理真正從人治走向法治。
學校發展有三個階段
校長、制度與文化是學校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就發展依靠什么而言,人們可以粗略地把學校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學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長的觀念、人格與能力。從這種意義上,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科學的教育觀念為學校發展確定了正確的方向;校長的人格魅力凝聚了全校師生員工;校長高超的管理能力極大地提升了學校運作的效率。校長的奉獻精神無時不在感動著學校的師生員工,校長的價值追求處處在引領著學校的師生員工。一個好校長就是一面高揚的旗幟,在促進學校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于是人們在期盼著好校長,尋覓著好校長,并且嘗試著運用各種方法試圖培養好校長。但從現代管理的角度上看,僅僅依靠校長的奉獻精神、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很難保證學校的長遠發展。
在第二個階段,學校的管理主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機制。校長不在,這個學校依然能夠保證正常運行。這就是從人治走向法治,可以說,這是比第一個階段更高的一個層次。它比僅僅依靠校長個人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經驗要強,它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的存在有其特殊意義。正是看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我國不少中小學對學校管理制度與機制的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當然,這是歷史的進步。
在第三個階段,學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園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的校園精神,即學校教職員工的價值追求。用文化來影響和引領教職員工的行為,這樣比單純的制度建設、人格魅力又上了一層樓。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就是從必然走向了自由。
最高理想是超越規范
任何群體都是由個體組成的。群體的每一成員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與人生目標。然而,學校能否在充分尊重并努力提升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用學校的目標去凝聚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是學校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讓每所學校都能成為教職員工人生價值實現的場所,使學校在教職員工人生價值得到充分實現的同時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這就是學校文化引領的魅力所在。
第一階段說到底是沒有規范的管理,它依靠的是個人的力量。
從我國中小學管理實踐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都出現過一批好校長,他們在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然而,隨著他們退出校長的崗位,這些學校大多下了一個臺階,這不能不說是這種管理模式的悲哀。
第二階段是建立規范的管理,它依靠的是體制、機制與制度的力量。
它克服了僅僅依靠個別人人格、良心、智慧與能力的缺陷,也可以較好地防止由于個人良知喪失或能力低下而產生的各種問題,在優秀校長退出其崗位時,它也能在較大程度上保證學校的相對穩定與持續發展。
第三階段的管理是超越規范的管理,它依靠的是道德與精神的追求。
規范規定的是人應做什么與不應做什么,關心的是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沒有規范的管理往往是隨意的,基于規范的管理通常是穩定的,超越規范的管理才有可能是“自由”的。超越規范不同于沒有規范,而是人們在對規范充分認同的基礎上,將規范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自覺地貫徹在日常的行為中,并以更高的道德與精神的追求來要求自己。在這一境界,偶爾做了不應做的事,盡管有時這種行為是在無意中發生的,他們也會在相當時間里經歷著自我譴責;做了應該做的事,這被當作天經地義的,他們總是在高于規范的層次上堅定著自己的道德操守。
學校管理發展的這三個不同階段是遞進的。我們強調學校制度的完善與文化的建設,并不意味著校長就不再重要。一個好的校長在完善學校的制度與機制,以及推動學校文化建設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努力造就一大批優秀的中小學校長,并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在學校發展的任何階段都有重要意義。
當然,在現代意義上,一個好校長的“好”就不能停留在奉獻精神、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而更要看他在學校制度完善與文化建設方面的意識與作用。
(作者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華東師大教育管理學院院長)
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校長無關緊要
在一次討論中,有人提出:在現代法制社會中,法規、制度決定一切。只要有了好的制度,校長無關緊要。其實,文化包括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制度總是由人來制定并由人來執行的。在學校制度完善與文化建設過程中,校長無疑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在以后學校制度與文化發展過程中,校長言行對學校教職員工起著很大的示范作用。因而,可以說,校長是重要的,但僅僅依靠校長是不行的。
誤區二:制度就是束縛
很多人不喜歡制度,認為:制度就意味著束縛、是對自己手腳的捆綁。事實上,沒有對他人的束縛就沒有你行為的寬松。當然,沒有對你的束縛也就沒有群體的和諧。完善的學校制度是教育質量的保障,是各方利益的平衡,是校內健康人際關系的基礎。
誤區三:文化虛無飄渺
在我國中小學,很多人認為:校園文化是虛無飄渺的,在學校的發展中,所謂“文化”的作用十分有限。“校園文化”是校長手中隨意打扮的小女孩。其實不然,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職員工創造的,然而,它一旦被創造出來,就會被歷史地繼承下去。在實踐中,校園文化對包括學校校長在內的教職員工起著重要的引導、規范和激勵作用。最近,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就面臨下臺的危險,這就是哈佛文化的力量。文化,如果已經融入人們的血液中,它就是無堅不摧的力量。
用校園文化來影響和引領教職員工的行為,這比單純的制度建設、人格魅力又上了一層樓。它是一種超越規范的管理,依靠的是道德與精神的追求。
本報記者周學忠攝
【光有好校長還不夠】相關文章:
誰來“造就”好校長08-17
誰來“造就”好校長08-13
不夠的作文01-09
聽不夠08-17
與時光有關的句子08-15
好校長事跡材料01-10
“好人”未必是“好校長”08-13
德智體,光有智行嗎?作文06-27
“江淮好校長”事跡材料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