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長不讀書 教育血脈遭梗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
當前某些學校深陷應試教育泥沼,難以跨越片面追求升學率,走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這一教育的重大觀念轉變,說到底,校長不讀書是重要原因。山西師范大學的這項針對中小學校長素質的調查,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校長不讀書教育血脈遭梗阻。
據報載,全國范圍內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閱讀存在著大面積空白,難以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思想觀念變化。那么,中小學校長專業素養閱讀狀況如何?各地中小學校長能否真正重視并開展教育著作學習,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這顯然是中國基礎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山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 中小學校長素質狀況調查 ” 課題組以校長專業素養閱讀為切入點,對山西省 210 位重點中小學、市直中小學、農村中小學和較大的民辦中小學的校長開展問卷調查,并輔之以對部分校長和教師的訪談,以期全面探測中小學校長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素養狀況,為各地中小學校長的遴選和培訓提供參考。調查結果呈現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中小學校長隊伍缺乏應有的讀書風氣。
中小學校長的讀書現狀
除極少數優秀校長外,中小學校長不讀書的狀況非常普遍,幾乎是一種風氣。調查中,一位教師一針見血地指出: “ 你們搞校長讀書調查?今天的校長就不讀書。 ” 校長不讀書,是這樣嗎?這句可怕的驚人之語,其實正是今天中小學校長中難以掩蓋的普遍現象。比如對 “ 你是否喜歡讀書、正在讀什么書? ” 這個問題,從答卷中很少看到校長有認真閱讀的領域,走訪中很難看到一個校長有像樣的專業素養圖書架。除了上世紀 50 年代成立的老中學,很少有像樣的圖書館,更缺少必備的教育著作圖書。除了行政渠道下發的指令性教育圖書,很多校長不知道重要經典教育著作的書名,沒有聽說過《大教學論》、《教育漫話》和《民主主義與教育》等書目。書架上除了零亂無序的文史書籍外,到處充斥著各種教參、考試練習冊及各種隨意編湊的垃圾讀物。除了大的學校外,許多學校普遍不重視訂閱教育報刊雜志,像《中國教育報》這樣重要的反映政策信息和思想指導的教育報紙,一些學校竟然沒有,或者厚厚一疊放著沒人閱讀。有限的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利用。學校所訂的報刊,多為行政部門強制訂閱的,有些同教育沒有多大聯系。如此環境,難怪學校教師普遍缺乏濃厚的學習風氣。沒有讀書的校長,就沒有讀書的教師隊伍,就沒有教師學生共同形成的書香校園,這正是今天到處可以看到的現象。
在同一些校長的深入接觸中,我們甚至懷疑:他們到底是中小學校長,還是過去年代的生產隊長?有些校長的答卷文不成句,句不成段,段不成文,人文素養更是無從顯現。當然,基層校長也有頗多苦衷,他們說要為學校蓋房子,要抓教師人事和學生學籍,要完成上級和社會要求的升學任務,要抓后勤財物,要應付政府部門的各種檢查 …… 百事纏身,幾乎無暇讀書、寫文章。而令教師們普遍反感的是:有些校長教育學素養不高,只懂分數排隊,完成升學率任務;他們擅長人際關系,只對上級負責;一旦權力到手,多數人類似承包,搞校長專制,無心改善教師的生存和學習工作狀態;一些城市完中校長辦公室富麗堂皇,有的校長開始攀比屁股下面的車子、衣領上面的牌子 …… 即使條件較好的地方,也缺乏促成校長讀書的風氣。當我們向一些年輕校長推薦閱讀教育著作時,他們往往表面熱情,實則冷漠,不予認同。如果校長們不只缺乏讀書的社會氣氛,而且缺乏認真工作的條件,又怎能指望他們從內心認同讀書的重要和必要呢?
不讀書難以帶領學校走向現代化
中小學校長是教師領袖和學校靈魂,是中小學走向現代化的領頭人。然而今天的中小學,除了響亮的教育口號外,現狀令人堪憂。
包括重點中小學在內的校長隊伍,除少數優秀校長外,普遍教育素養和人文素養較差,一些人在嚴格意義上甚至不能勝任校長工作。校長人文素養和教育素養的缺失,是今天學校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當前某些學校深陷應試教育泥沼,難以跨越片面追求升學率,走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這一教育的重大觀念轉變。說到底,校長不讀書是重要原因。這也是許多學校發展中難以突破的瓶頸。
比如表現文化蘊涵的中小學校訓,十校有九校是 “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 ,這是賦予一校具有特定思想的校訓,還是共同的標語口號?這如何辦特色學校?千篇一律的校訓也是校長人文素養普遍缺失的顯著特征。
我們的中小學校長身上,更多體現的是官本位體制下的行政干部特點。重點中學相當于縣團級,一般中學相當于科股級 …… 不少校長以此為自己定位,以此為努力方向,甚至把升學率作為自己升遷的工具,而不是向教育家方向進步。他們的書架上堆放的不是教育著作,他們對教育思想的學習研究沒有興趣。這種官本位體制不改革,不探索建立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治校的教育體制,教育口號滿天飛、素質教育難以落實的問題就無法根本解決。
通過有效培訓建設校長隊伍
什么樣的校長才能擔負起中國基礎教育的大任?我們將把千千萬萬的兒童托付給什么樣的校長?這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至理名言: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也就是說,合格的中小學校長不只應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而且應有深厚的教育理論思想,是能洞悉教育問題、引導教育前進的人,個別優秀人物甚至是教育家。他們有顯著的專業特征和個人特征。他們是教師領袖、學生導師、社會楷模,是學校和社會的領航人。在農村學校,校長起碼應該是教育經驗較為豐富的人,并不斷向思想型教師轉變。這就要求校長首先必須是讀書人,在開展專業素養閱讀和反思學校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
處于教育權力層的中小學校長,不僅決定著學校管理方式、教師教學水平,而且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方向。因此用明確的標準審視、選聘校長,對中小學校長隊伍開展培訓和重建,是推進教改的重要問題。我們建議,各地政府由教育內行組成權威機構,制定具體的校長能力標準,建立嚴格的遴選程序,避免鬧劇式競聘。應重視從有正規大學學歷的優秀教師和真正的研究生中選拔校長,通過校長較高的素養來真正提升一個學校的面貌。
校長應加強對教育學思想的學習,要對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和兒童開展研究,要具有理論和實際的知識。從 “ 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 ” 的認識出發,校長必須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決非任何人都可以當校長。這就要求在吸取各國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明確、具體的選拔標準,以及嚴格的選拔程序,從教育專家、學者和優秀教師中選拔校長,要求具有教育思想的人居于領導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改變我們今天選拔校長缺乏具體標準,實際上是缺乏選拔依據的狀況。
校長隊伍必須認真培訓乃至重建,這是當前突出的問題。糟糕的是,人們把許多事情口號化了,到處是校長、教師培訓,但不能解決問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清醒認識中小學校長隊伍的現狀,探索各種能引起觀念和認識變化的培訓。有的校長說參加了華東師大和北京、南京的培訓班,一期學習后,整個人發生了變化。如果沒有這種根本觀念的轉變,徒具形式的培訓則無濟于事。這就要求培訓機構或學校具有明確的培訓目標和完備的培訓課程方案,具有各種有效培訓方式,以及專職固定的培訓教師。許多經驗層面的中小學校長,不進入思想理論的學習,很難說是一個真正合格的校長。
讀書是校園頭等大事
謙謙君子、彬彬有禮、瑯瑯書聲,經常被用作校園文明的代名詞。而中國人一年的平均讀書量僅僅是 0.7 本,韓國人是 7 本,日本人是 40 本,俄國人每 5 個家庭一套《普希金全集》 …… 讀書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改變中國人的讀書窘境,必須從校園開始,從校長、教師開始。校長讀書,教師才會讀書;教師讀書,學生才會讀書;校園讀書,整個社會才會讀書。
值得強調的是,校長對教育著作和學校管理的閱讀學習,應該是一種長期進行的自覺的教育學習活動。正是由于丟失了這個重要領域,這次調查才會反映出不少校長不讀書、不知道教育名著、不做學問,終日周旋于行政事務、上下級關系,靠教育政策、文件指導教育的現狀。這是校長教育學思想水平低下的最根本原因。
一個真正合格的、優秀的校長要研究教育發展歷史,尤其是 20 世紀的教育發展歷史,懂得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的演變過程;要讀教育名著,要讀夸美紐斯以來有影響的中外教育家的著作,要讀杜威、陶行知、皮亞杰、維果茨基、布魯納、蘇霍姆林斯基等,他們是 20 世紀教育思想的源泉。尤其是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建構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出現,極大地推動著教育革新潮流,推動著課程改革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和研究當代教育家的優秀著作、關注和研究不斷變革的教育實踐,對校長更顯得迫切而重要。只有堅持深入學習,才能在一個廣闊的思想背景中反思、認識、總結我國近 20 年的教育改革實踐,大步步入國際化教育潮流,才能實現校長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習教育著作是學校賴以發展的思想基礎,校長是這一學習活動的領軍人物。許多校長不讀書的現象,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過來。在學習型校長帶領下,就會出現學習型組織和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教師隊伍,就會出現書香校園,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是培育和創造人的廣闊天地,決不是灌輸式教學和分數排隊的狹隘方式所能涵蓋的。校長必須走出現實教育實踐的應試教育怪圈,關注素質教育和教師學生的發展,關注自身的學習,走向育人的探索創造領域,還校長形象以本來面貌。希望每一個校長都能以專業素養讀書實現自身的職業化,帶領教師讀書,帶領學生讀書,帶來中小學校園一片瑯瑯讀書聲!
【校長不讀書 教育血脈遭梗阻】相關文章:
教育體制遭質疑 學英語不該全民化08-17
對“校長職業化”說不08-13
對“校長職業化”說不08-17
移植腎輸尿管梗阻的診斷和治療08-05
“張秉貴”糖遭質疑08-15
去浙大走一遭08-24
略論校長的教育自覺08-19
【紅色家書讀后感】把家書精神融入血脈08-18
網站遭襲對電子商務的影響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