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研引領 城鄉同步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新課程實驗紀實南陽市臥龍區是一個農村人口約占四分之三的縣級行政區,該區于2002年4月被河南省確定為“省級課改實驗區”。兩年來,該區重視發揮教學研究的引領作用,努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加快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教研引領,走課改必由之路,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全區近7000名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為。課改理念已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廣泛認同。
教研引領課改
為了保證課改實驗的順利實施,實驗伊始,臥龍區便確立了“教研引領,跟蹤服務,以城帶鄉,城鄉同步”的指導思想,首先解決教師“面對新課程會上課”的問題。2002年秋季開學后,全區教研網絡高效運作,在兩周時間內,從全區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中選出32名教師做課改課例,并制成光盤下發各鄉(校),供教師們借鑒。同時以鄉(校)為單位設立研討點,各研討點每學科選兩名教師現場做課,以專、兼職教研人員為骨干,以典型課例為素材,各年級教師共同參加,進行觀摩和研討。連續幾期以研討課活動為載體的教研引領,解決了廣大實驗教師確立新理念和站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會上課的問題,也有效地促進了非課改年級以課改理念為支撐的課堂教學改革。
深化教學改革
臥龍區進行課改實驗兩年來,他們有著自己的體驗,也有著自己的選擇。體驗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繼承與創新并重,揚棄與生成同步,愉悅與困惑共存。選擇是:必須圓滿回答如何持久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他們充分發揮全區教研網絡的作用,調整區、鄉(校)教研機構的工作方法,變原來的指導教學為引領教學和服務教學。專職和兼職教研人員帶領全區教師,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開展課改理念支撐下的教學研究。教研人員堅持工作在一線,工作在課堂,沉到一線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沉到全區十萬中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他們通過大量的體驗與思索,有針對性地賦予教學常規以新的理念和內容,優化教學過程,落實課改理念。他們針對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及時安排教研人員和骨干教師開展專題研究,做到“工作課題化、課題工作化”,對大量的“小”課題進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時總結推廣,在全區交流。目前,該區已編印了《臥龍區中小學優秀教學論文集》和《臥龍區中小學優秀教學案例集》,這兩個集子不僅有經驗的總結與反思,更多的是對課改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和教育教學觀點與方法的創新。為了全面提高課改實驗水平,該區大力倡導城區學校與轄區14個鄉鎮之間的課改聯誼活動,各鄉(校)按照全區課改聯誼活動方案,每月一次互派教師到對方學校做課,以研討和交流為重點,實現城鄉互動。并從2003年秋開始,在強調日常隨機教研的同時,實行了“全區中小學統一教研活動日”制度,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個中心,對活動的時間、形式、內容和方法等提出了統一要求,為廣大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增強課改實驗的能力搭建了平臺。
探究多元評價
在臥龍區課改實驗的進程中,他們一直重視發揮評價對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成長的功能。在教師評價方面,強調教師角色和行為的變化、個性的張揚和教學藝術的提高。一是看其是否具備先進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是否積極參與課改實驗,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發展;是否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和自覺提高專業技能。二是看教師角色和行為轉變情況。如課堂教學能否以自身角色行為的變化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否努力創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能否利用生成性的課堂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沿著“在創新中成功,在成功中發展”的軌跡成長,實現“三維”目標。三是看其教育科研能力。即能否積極承擔教科研任務,是否有教科研過程資料與成果。四是看其教育教學業績,看其班級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達標情況。教師評價的辦法是以自評、他評和校評為主,結合家長開放日活動和學生定期評教進行。
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一是側重形成性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即時性評價。二是關注差異,因材施教,淡化學生之間的考試成績評比。三是正確把握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學生樹立自信,勇于創新,體驗成功。大膽進行考試改革和創新,命題時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成分,盡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試題設計努力體現實踐性、開放性、激勵性、人文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如南陽市第十一小學在“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的辦學理念下,實施考試評價的改革:一是口試和筆試結合,二是單項與綜合并重,三是“三維”目標協調。該校還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允許對測評結果不滿意的學生進行二次測評或三次測評,使學生在評價中不斷自我調適,感受進步,體驗成功。
開發校本課程
開發校本課程,拓寬教育資源,創建特色學校是臥龍區課改實驗的目標之一。他們本著“體現本土性,呈現多樣性;凸顯人文內容,符合學生興趣,有利師生成長”的原則,充分利用南陽歷史名城文化積淀豐厚的優勢,如“智圣”諸葛亮隱居求志曾躬耕于此,該區石橋鎮夏村是“科圣”張衡故里,中心城區有“醫圣”張仲景故里,南陽漢畫館中的漢畫像石素有“秦漢固化歷史”之美稱等,充分發揮全區教研網絡的整體優勢,積極幫助和引領各鄉(校)著手校本課程開發,在具體工作中提供選題、論證、擬定編寫提綱、審稿定稿和實施等方面的全程服務。
該區校本課程開發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南陽歷史文化名人探訪、文學欣賞、詩文誦讀、小學生禮儀等進行充實和完善,為課改實驗提供了有力的課程資源支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尊重歷史、關注發展、珍愛生命、崇尚科學、見賢思齊等優秀品質和綜合素質,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和運用中逐步形成和提高。
【教研引領 城鄉同步】相關文章:
引領優秀作文08-25
同步的作文05-19
引領學生走向自信08-08
引領學生走向自信08-16
引領潮流的經典語錄08-22
關于同步作文06-03
小學同步作文01-30
教研員如何引領中小學教師提升素質08-24
引領學生快樂寫話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