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功能定位與理論建設
摘 要: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功能進行準確定位十分關鍵。教育學科現狀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學應定位為基礎理論學科。這種定位有其現實必要性。應通過強化學科意識、規范專有語言、整合現有理論來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學科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中互為補充的兩大組成部分,二者雖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系統的內部構成和系統與環境的接觸層面和相互關系是各不相同的;同時,高等職業教育與其他職業教育也是有區別的,這是由它的高等教育屬性決定的。然而,高等職業教育能否真正成為與普通高等教育互為補充的"另一類型"的教育,并且明顯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從根本上講,取決于能否建設一門獨立而成熟的高等職業教育學,這樣,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功能準確定位就顯得十分關鍵了,因為它不僅決定著高等職業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學科結構和建設方法,而且影響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生存空間。
一、教育學科現狀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學應定位為基礎理論學科
從功能上看,教育學科一般分為基礎理論學科和應用學科。基礎理論學科的主要任務是描述、解釋事物的現象和發展過程,探索和揭示事物運動的帶本質性的、普遍性的規律。它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而應用學科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基礎理論學科(上位學科)的理論原理,解決具體領域或特殊情境中的各種問題,并提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策略、建議和方案等,其重點是回答"怎么辦"的問題。那么,高等職業教育學到底應該定位為基礎理論學科還是應用學科呢?我們認為,根據我國教育學科體系的現狀,高等職業教育學應該定位為基礎理論學科。原因很簡單,如果將高等職業教育學定位為應用學科,那么它的上位學科就是普通教育學、高等教育學或職業教育學中的一個。事實上,這三個學科均無法充當高等職業教育學的上位學科。
首先看普通教育學。從教育學科體系的理想結構看,普通教育學無疑應該具有基礎理論學科的性質,應以人類的一切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探討人類所有教育活動的基本矛盾和運動規律,成為所有教育學科的上位學科。但事實上,我國的普通教育學是以學校教育中的中小學教育為研究對象的,對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人類其他教育現象并未做任何研究。因此,普通教育學沒有為高等職業教育學提供理論根基,也就不可能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學的上位學科。
其次看高等教育學,從名稱上看,高等教育學似乎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的上位學科。但眾所周知,我國的高等教育學實際上是"普通高等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高校中"學科型"高等教育現象,并未承擔起高等職業教育現象的研究任務。因此,如果將高等教育學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學的上位學科,那么高等職業教育就很難突破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論框架和具體內容,也就無法真正形成"職業性"特色和自己的理論體系,有關的實踐也將因此陷入誤區。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中出現的很多問題,不正是由于不能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束縛所致嗎?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學也不應以高等教育學作為上位學科。
最后看職業教育學。從學科的邏輯分工看,職業教育學的確應是職業教育各分支學科(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學)的上位學科,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職業教育向來被視為中等或中等以下的教育,由此而來的職業教育學自然是以中等或以下職業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并沒有為高等職業教育學提供理論原理。事實上,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并非職業教育的自然延伸,而是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分化和結構調整的結果,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屬性,很難完全納入職業教育學的研究范疇。因此,職業教育學很難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學的上位學科,就像普通教育學難以成為高等教育學的上位學科一樣。
綜上可知,高等職業教育學應該定位為基礎理論學科,而不是應用學科。
二、高等職業教育學定位為基礎理論學科的現實必要性
將高等職業教育學定位為基礎理論學科,不僅從我國教育學科體系的現狀看具有合理性,而且從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實情況看,也有著無可置疑的必要性。這種必要性可從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獨特性"和研究的"原創性缺失"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本質上看,高等職業教育是高層次的"社會人"與"職業人"的生產過程,它的生存與發展與政治、經濟、社會、自然和人的生理、心理發展密切相關。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盡管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但并非這兩種教育的簡單疊加(否則,目前制約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深層問題就不難解決了),而是一種有?quot;獨特"運動規律和發展機理的新型教育。這種"獨特性"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實踐亟需反映其規律的理論來指導。很顯然,這種理論是現有教育學科無法提供的,而必須通過對一切高等職業教育活動進行全面而高度抽象來獲得。從這個意義上講,高等職業教育學只有成為基礎理論學科,才能為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然而,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研究離這種要求還有很大距離,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歸納為一點,就是"原創性"不足,其表現形式是"照著說"。其一,照著西方理論的體系說,目前我們所運用的概念、術語到討論的問題、提問的方式、思維和表達的形式有很多是西方化的,并未經?quot;本土化"處理和創新。當然,借鑒西方的理論和經驗是非常必要的,但用在西方語境下產生的教育理論來闡釋和解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是達不到目的的。其二,照著相關學科的理論體系說,即將一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某些概念和原理進行簡單嫁接和機械疊加,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理論。事實證明,在指導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時,這種理論是蒼白無力的。
要實現原創性,關鍵是要使我們的研究具有創造性、指引性和實踐性。創造性是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必須拓展原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研究對象的范圍,并為此提出新的研究基礎;提出研究問題的新的思維方式和范式;形成新的話語方式和表達形式;以此為基礎,提出高等職業教育的概念、范疇、思維方式、命題和觀點。指引性指的是新的研究對象、范式、思維方式和命題的表達方式等構成的命題框架和方法論,應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的起點,并為同類研究定下一個基調和方向。實踐性指的是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成果能夠被運用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中去,并有效地影響和改善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行為和生存狀態,使高等職業教育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按照這種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應突破其他學科框架的束縛,真正著眼于高等職業教育基礎理論的創建,以人類一切高等職業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在實踐的基礎上,運用理性思維的方法,探索和揭示高等職業教育活動帶本質性和普遍性的規律,并對已有的高等職業教育概念和原理進行制度化梳理,將高等職業教育學建設成一門極具解釋力和預言力的基礎理論學科,為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提供一系列由概念、原理、原則、范疇、規律等構成的具有邏輯自治性的知識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一些學者對基礎理論問題、一般性和普遍性問題持放一放的態度,滿足于各種特殊領域具體問題的研究和狹隘經驗的提煉。孰不知,沒有基礎理論作指導,這些具體問題的研究難免陷入誤區。因此我們認為,根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實,應從基礎理論學科的高度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建設。
三、高等職業教育學基礎理論建設的當務之急
高等職業教育學的理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完成的,但這并不能影響我們今天的工作。我們認為,在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建設中,當務之急是抓好三項工作。
一是強化學科意識。高等職業教育理論工作者是否具有自覺的學科意識,這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目前,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理性思考和認識高度是不夠的。在理論研究中往往不能按照學科規范和邏輯結構提出概念和設置命題,這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的理論建設和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應強化學科意識,從學科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和從事理論研究工作。
二是規范專有語言。迄今為止,我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描述、解釋、預言以至研究所用的語言,仍多屬于自然語言或其他學科的有關語言;我們所使用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概念有許多還并未得到精確的界定,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這就勢必導致諸如"高職"與"高專"不分,高等職業教育的"上限"不明等問題。不僅如此,忽視專有語言的規范,會使高等職業教育學學術共同體成員,在學術交流中常常因私有化語言太多、概念歧義太多而讀不懂對方。當然,我們并不一味反對從其他學科拿來一些概念術語,也不反對根據實際需求科學構建一些概念和術語,而是反對使用那些對學科來說半生不熟的詞語和半通不通的句子;強調規范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專有語言,使高等職業教育學逐步具有涵義清楚、科學穩定的概念體系和規范語言。
三是整合現有理論。高等職業教育的產生,特別是近幾年大規模的發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鳴。從高等職業教育"是什么"到高等職業教?quot;怎么辦",教育理論界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這種局面的出現,充分顯示了高等職業教育理論建設的繁榮,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理論探討從一元化到出現差異、多元化,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這里,我們所擔心的不是理論研究真正的多元和豐富,而是擔心由于過分突出并強調多元化,忽視了共同性的東西,致使高等職業教育在多元的、不確定的理論紛爭中疲于應付、無所適從或者盲從。辦高等職業教育,畢竟還是要依賴一些共同的規律性的東西。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在倡導"爭鳴"的同時,也應注意理論的整合,在差異中尋找共性,既要各抒己見,又要存異求同。其實,理論的整合也是理論本身發展趨于成熟的表現,是理論廣泛爭鳴后的必然結果。如果缺少整合的環節,高等職業教育理論發展也就無法超?quot;零敲碎打"的局面,高等職業教育實踐和改革也就無法從整體上進行。
責編:花勇
【高等職業教育學的功能定位與理論建設】相關文章:
保險中介的功能定位及其制度借鑒08-05
基于復合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功能定位08-05
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材建設的思考08-26
國有資本營運機構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模式探討08-05
我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與功能定位08-26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操行評語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