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職業教育管理理念初探
一、管理人性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大會“關于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展望21世紀的建議”指出:社會與經濟趨勢預示著需要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這種新的發展模式以和平文化和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為其主要特征。有關職業技術教育的價值觀、態度、政策與實踐,在這種新的發展模式中都應有其相應的基礎。這就是使更多的人接受職業技術教育,使職業技術教育能為滿足人力資源開發的需要并能促使人有效地進入工作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的關鍵問題是,滿足社會上個人的需要和開發個人的潛能。為所有人提供技能的職業技術教育,在形勢下將發揮關鍵性作用!八腥恕睉ǜF人、被遺忘的人和未曾想到的人;接受教育是基本人權。事實上,“人本原理”是現代管理最重要的理念,本質是指各項管理活動都應該以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為根本。
“以人為本”也應當是職業教育管理的出發點,要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使產品質量水平、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同時要使受教育者自身得到發展,從而使他們進入社會以后能夠不斷增強自身的就業能力,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也就是說,職業教育不同形式的學校必須考慮到社會需要的同時,還應考慮到學生、家長的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長期以來,我們的職業教育觀念有錯位的現象。我們強調尊師,而忽視了尊生,強調了為人民服務,卻忽視了為每個具體的人服務。學生的地位、學生的個性、學生的需求、學生的發展被排除在學校的地位、學校的共性、學校的需求、學校的發展之外。只有學生感到學校是竭誠為他服務的,他才可能進入社會以后真正樹立為別人服務的意識。
二、運作市場化
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3條中有關“教育服務”的條款規定,除政府徹底資助的教育活動外,凡帶商業性的教育活動,所有協定鑒署國都有權參與服務競爭,涉足各級各類的教育與培訓活動。目前加入WTO的138個成員國中,已有40個國家鑒署了該協定,其中有30余個國家是有限開放本國市場的,而成人教育、技術培訓領域則是首先向外資辦學開放的領域。可以預計,發達國家占領中國教育市場,首先將占領職業教育與培訓市場。
市場經濟是一種資源的組織和配置方式,要求的是合理配置資源,以最小的投資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化和規范化經濟,主張的是社會成員之間公平競爭,自主經營,效率優先。就舉辦職業教育而言,就是要建立市場營銷的理念和市場開發的意識。辦學實體要自主經營自己的事業,學生就是職業教育的“產品”,質量高且“適銷對路”,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否則就會淘汰出局。
結合市場需求,關鍵要開發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必須站在市場的前沿,專業技能和專業設施必須站在行業的前沿,要在迅速增長的就業領域里開發新的專業。目前,國際公認的下述領域將產生許多新興職業:
——與媒體相關的工業領域:如多媒體、計算機、遠距離通訊、數據處理等;與環境有關的工業領域,如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等;
——與產品相關的服務領域,如休閑、旅游、體育、健康與老年護理等。
三、辦學多樣化
多樣化首先體現在辦學層次多種化。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初、中、高三個層次的職業教育體系,以滿足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的需要,但是我國把高等職業教育限制在大專層次,而不是把它作為與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第二條教育渠道,這也是導致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職業教育看作“次等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方面,臺灣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在那里,高等職業教育也有本科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可以獲取各個層次的學歷文憑。
多樣化主要體現在辦學主體的多樣性。不同的辦學者會有不同的辦學目的,例如政府辦學面向全社會重點在于示范性學校建設,滿足艱苦地區和艱苦職業的人才需求,支持社會不利群體的學習要求等等;企業辦學主要為了滿足本企業新增勞動力需要和在職職工素質的提高,目標明確,針對性強;行業主辦的學校面向全行的需要,特別要兼顧不能獨立辦學的中小企業的人才需求,自然希望服務面向寬一些,于是他們的地區概念相對較弱,他們的辦學效益往往較高,其運行機制具有獨到之處。至于社會團體辦學,乃至目前私人辦學——民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學院越來越興旺,不論其“不以贏利為目的”還是“以贏利為目的”都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好趨勢。職業教育必須打破政府包攬辦學的體制,鼓勵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或社會各方面聯合辦學。
多樣化也體現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滲透,協同改革。一方面,普通教育應根據需要適當引進職業教育成份,擴大其外延;另一方面,要擴大職業教育的專業面向,提高職業教育對普通教育背景的要求,這不僅是培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的需要,也有利于中職和高職的銜接,使更多的職校畢業生有機會進一步深造。上海虹口區的5所職業學校與10所普通中學簽訂互幫互助的協議書,揭開了上海職教普教相互滲透新的一頁,對此我們應給予高度的重視。
四、教學雙元化
所謂教學雙元化,就是職業學校主動走進企業,企業主動同學校聯合,走產教合作道路,這必將為我國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企業對就業人員的素質要求體會最深刻、最具體,企業是技能需求情況最好的判斷者,他們能在改進職業教育內容方面提出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他們還可以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安排學生學習,向學校提供教學幫助和資金等,企業對職業教育過程實施的介入、對職業教育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舉世聞名,其實質就是由企業和職業學校雙方共同合作、密切配合培養合格人才,并通過政府立法,各方面必須遵循的辦學方式。企業和學校雙方各自均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訓規章,如教學計劃、大綱、教材以及師資和設備配套等。這種“雙元制”職教體系對德國勞動者的高素質、產品的高質量、以及德國國民經濟在國際上的持久競爭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五、管理網絡化
管理網絡化需要擁有先進的風格設施,例如學校網絡電視與衛星接受設備、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非線性編輯系統、CIF學校管理系統等。
管理網絡化首先是通過學校校園網實現學校管理電子化——學生注冊登記、學籍管理、考試管理,乃至繳費、就餐、借書、文體活動一卡通的運用。
管理網絡化的重大意義在于職業教育實現跨地區學分制教育。實行學分制可以取消入學考試,讓所有意愿就讀中等職業教育者有學習機會。學分制還為學校提供跨地區、跨行業招生的可能性,只要學分相通的學校,可以異地學習、同校畢業。學分制表示學生可以隨時入學,隨時畢業。當然,學分制無疑給傳統學校管理模式帶來諸多的困難與新的問題。只要實行學分制的學校通過教育網聯系起來,現代學分制管理模式就將迅速建立。學校要加強現代化網絡建設,讓各類人員乃至殘疾人可以通過網上報名、網上查分、網上積分,最終提供學生學分“網上學習信用卡”,獲知自己的學習信息記錄。這樣,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管理也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社會的特征。
管理網絡化也將改變目前仍普遍存在的單調形式,采用新的多媒體設備使課程結構兼具知識理論與教學方法、課內外銜接延伸的完整結構,為教學活動提供全面的依據和指導,通過寬帶與電視機相聯的“網絡電腦”,幾乎使每個學生在家學習成為可能。同時,運用現代化訓練設備和模擬裝備強化學生技能訓練。
總之,職業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市場化、多樣化、雙元化與網絡化理念是在21世紀新經濟社會管理革新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入世后職業教育管理改革的主攻方向。理念的升華是行動的前驅,觀念的改變是革新的起步。職業教育管理新理念必將促進中華大地職業教育再度興旺。
責編:花勇
【現代職業教育管理理念初探】相關文章:
新課改理念下備課及管理初探08-17
新課改理念下備課及管理初探08-09
淺談現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轉變08-12
基于職業教育的項目式課程開發初探08-18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新理念08-05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新理念08-07
領會現代許可理念創新稅務行政管理08-05
現代漢語語義場分析初探08-07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方法初探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