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我校開發校本教材《實用英語》的一點認識
校本課程開發(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縮寫為SBCD)這一術語是近年來我國課程研究者從西文教育文獻中引進的新名詞。許多學者指出,歷史上的課程變革所遵循的一直是一種自上而下、中心—外圍的集權模式,校本課程開發則要建立一種自下而上、遍地生根的“草根”模式。它作為國家課程開發的一種補充,對于學校辦出特色,向學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
校本教材是學校為了適應自身環境和學生個性發展,根據國家教學目標、課程計劃,相對于國家教材,而自主開發的教材,是校本課程的載體。我校于2004本著求用、求趣、求效的目的,自主開發出校本教材《實用英語》,2004年下半年開始使用,效果較好。這是我校深化教學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一、校本教材----應時之物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引發了不同地區間的教育上的不平衡。在職業中學,學生質量和自身要求與國家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之間存在越來越尖銳的矛盾。 在相當多的職業中學,尤其在我們這樣春季生、直升生占了65%的學校,學生無法系統地學習省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試用)》教材。而且他們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他們進入職業中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學一點專業知識,將來有一技之長,謀生于自己,服務于社會。但是中等職業學校有其課程設置,有其文化素質要求。開設英語課有利于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成為世紀公民。
在這種情勢下,我們只有在教學內容、要求、教法和管理上求突破,才能實現教育目標。我們可以教材作為突破口。國標教材不可能考慮到各個地方、各個學校的實際,更不可能顧及學習者的認知背景和學習特點。而且國標教材是以嚴密的知識邏輯建構的,不能適應知識的快速更新與人的動態發展,這些恰恰是校本教材開發的意義所在,在客觀上給校本教材開發提供了現實土壤和拓展時空。
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要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意見》給校本課程和教材開發提供了政策依據。
教師素質的廣泛提高,學校豐富的研究機會,獨特的研究情景,鮮活的研究問題,最佳的研究位置,為教師開展校本研究提供了優越的研究條件。
二、校本教材-----服務于學生
(一)有用:內容貼近實際,體現專業特色
1、日常用語和對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將來生活。
2、貼近專業的英語知識,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未來工作。學生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3、更多的英語文化,如英語國家的禮儀、風俗故事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二)有趣:題材有情趣,操練有樂趣
1、形式新穎活潑,操作便利。 本教材由日常用語(Everyday English)、 對話(Dialogues)、 專業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相關詞匯(words)、諺語(proverbs)幾大板塊組成。全部內容采用英漢對照,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內容緊扣熱點,與時俱進。 所選內容涉及各種題材,較多的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體現時代感,而且難度適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以及價值觀和審美意識,容易引起共鳴,激發情感,產生興趣。
3、教學方法體現雙主和諧。課堂上,教師弱化語法教學,擺脫了冗長枯燥難懂的語法分析,引導學生進行聽說操練。操練形式多樣,學生參與面廣,氣氛活潑,學而有得,輕松有趣。學生的英語興趣由此產生,并讓這種興趣持續不斷。
(三)有效:課堂有效率,學習出效果
1、首先教師幫學生弄清詞義、讀音,為操練排除障礙。然后進行機械操練,尤其是反復操練主要句型,再進入模擬情境,進行活用操練。以個人、同桌、小組、班級組成操練單位,以演講、對話、采訪、問答和討論為主要形式,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參與。給予適當的歸納也是需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使知識具有系統性。如有關電話用語的內容,教師作如下歸納:(假設A打電話找C, 會有三種情況:①正是C接電話;② B接電話,可傳呼C接電話;③B接電話,可以捎個口信。有三種不同的答語,以下為簡書。)
A:May I speak to C?
C:This is C (speaking).Who’s speaking?
Or B:Hold on./Just a moment. C,you’re wanted on the phone.
Or B: C is out. Can I take a message?
整個過程要求學生說、大聲說,以建立自信心、創設氣氛。通過從詞句到對話,由淺入深,重點特出,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掌握,又加強了交流興趣。校本材料采用英漢對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翻譯水平。我們請語音好、音質好的教師灌制了錄音帶,使聽與說融為一體,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2、上學期,我校全體直升生使用了校本教材,課堂秩序大有好轉,學生學得輕松、學而有得。在學期期中、期末考試中引入口語測試,把校本教材中的常用語、對話作為考試的一部分。學生的及格率達到95%,優秀率達到31%。使因材施教和因教施考成為有機整體。
三、校本教材-----有利于教師的提高
課程資源從廣義上講,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多種因素,其主要載體是教師和教育管理專家。所以說,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也是課程資源的載體。作為教材開發者的教師,既要開發教材,更要開發自我。校本是動態發展的,教師更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如果說學生和教學目標是兩個變量,那么教師應該永遠是這兩個變量的函數。
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有利于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形成教研意識與能力,使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科研能力都得到提高,使他們的教學從感性層面逐步向理性層面邁進,從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校本教材的有用、有趣和有效的開發理念,將使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牢記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特色,確定自己的主導角色,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能力,激發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活動,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能力和教學效果都得到提高。
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教師身邊。留心教學問題,并有意識地去解決時,已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教學研究。校本教研立足教學實際,是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有效手段,又是實現教師專業水平提高與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
四、校本教材-----有利于學校生存發展
課程教材改革、教學管理和學校特色和品位與學校的生存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是循環遞進的關系。
如果對學生現狀視而不見,對教學內容不做改革,學校教學和管理活動將進入惡性循環,學生的學業、道德以至個性心理等方面發展都將受到抑制,將會出現學生、教師、學校和社會循環指責,招生、管理和就業三難的局面。開發校本教材較好地解決了生源質量和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具有較強的教學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校本教材的求用、求趣和求效的開發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提高學習質量,有利于學校進行教學管理,有利于實現辦學宗旨。
機電專業是我校的省重點示范專業,校本教材的編寫和使用都突出了機電專業的要求。有所側重的專業內容,更好地體現了學校特色,有利于提高學校品位。
五、校本教材-----是因時而新,動態發展的
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動態的、涉及多元的過程,要經過開發---使用---再開發的反復循環,使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為時尚,才能使教材內容和形式有用、有趣、有效。就《實用英語》而言, 這是第一次嘗試,有些方面仍有不足,有待改進。如:
1.在以操練為主導模式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所有的教學題材都可作為操練內容,但如提供一些模式的操練內容,參考選用,則操練會更有可操作性。
2.現在校本教材還未細化到不同專業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為兩大塊:日常用語作為公共內容、必修內容。而專業拓展部分可作為與日常用語平行的一部分,供不同專業班級選用,使其更有實用性。
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和開發思想的成熟,教材還可增加音像形式,利用校園網站建立電子形式。另外,校本教材的開發也不排斥與兄弟學校的聯手開發,實現強強聯合。
【談我校開發校本教材《英語》的一點認識】相關文章:
對我校自編校本英語教材的理性思考08-17
淺談“信息技術校本教材開發”的建設與實施08-07
教育管理 - 對校本課程開發的初步認識08-17
談《英語》新教材的課堂教學結構08-08
論文:英語作文教學中教材資源的開發08-08
初中信息學奧賽校本教材開發的實踐與研究08-18
談高校隱性課程的開發04-08
對專利的一點認識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