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教論文|中職招生熱背后的思考
從1999年開始,我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其中最嚴重的一年有幾所職業學校瀕臨倒閉的危險。在市場機制主導下的中職招生工作難度逐年加大,加之中專、技校等招生大戰愈演愈烈,招生難、難招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市自2001年起又呈回升趨勢,各職業學校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社會熱度持續提高,職業教育又進入一個輝煌時期。筆者認為職教當前的興盛,有社會大背景的原因,職業教育如想長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職教工作者應對當前的情況作一個冷靜的思考和分析,進一步扭轉職業教育的觀念,苦練內功并著力解決存在的問題,否則職業教育的輝煌將是短暫的。
一、 職業教育再度輝煌的原因
1、生源高峰的來臨 這是職校招生形勢火爆的最直接的原因。從2001年開始就全省而言,初中畢業生人數直線上升,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這種上升的勢頭將保持到2006年,所以最近幾年職中生源將繼續攀升。
2、社會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擴增 中國的入世,經濟的發展,“中國制造”的堀起,社會需要大批有文化且掌握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這為職高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的渠道,有一技之長的職高畢業生供不應求已成普遍現象,高級技工嚴重缺泛成為當前許多制造企業發展的難題,技能較強的職高畢業生受到社會的廣泛青睞。此外勞務輸出市場的放開,為職高生境外就業提供了機會,職高生也能圓出國夢。
3、高校綠色通道的擴容 對口單招規模的擴大,為職高生接受高層次教育開辟了綠色通道。近幾年來,普通高校尤其大專院校對職中招生逐年遞增,使職中生升入高校的人數迅速擴增,吸引了一大批從普中升學把握不大的學生,尤其是單招的專業相對來說是社會就業的熱門專業,這更加劇了部分學生家長對職校的青睞。
二、輝煌背后的隱憂
1、從社會文化背景看,受兩千多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縛,社會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封建理念仍根深蒂固。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甚至一部分領導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也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把職業教育作為低一等的二類教育,置于無足輕重的地位。這是教育價值觀的重大失誤,從而導致政府對職教重視不夠,經濟上除了教師工資以外再沒有任何投入。此外家長對職業教育認識有誤差,據調查,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家長將小孩送到職業學校,并未指望小孩能學到什么,而是“長長大”,等到了就業年齡再說。在這樣的認識下,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漠不關心,懶于過問,往往使職校教育處于尷尬的境地。
2、從師資上看,職業教育師資嚴重短缺,由于職業教育不受人重視,沒有教師愿意從事職業教育,這幾年職業教育進的教師少,出的教師多,從而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3、從生源素質看,學生入學的門檻普遍較低,學生的文化基礎和行為素質較差,給后續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如原來文化素質教育目標無法實現,教材偏難,過分重理論性和系統性。再比如,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玩心重,惰性大,教育管理難。這些使職業教育很難達到應有的目標,學生也未能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4、從學生的技能培訓看,職校生的技能訓練得不到有效的落實。職業學校培養的目標是既有高中文化素質又有較強職業能力的技術工人,而這個目標在多數職校難以落實。①學校缺少與專業相配套的技能培訓基地;②缺少相應的訓練經費;③沒有與技能訓練相配套的指導教師隊伍。許多職校學生的技能訓練往往停留在口頭上,難以落實到行動上。一方面輿論界在宣傳,強調技術工人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高級技工人才培養機制仍然未能真正形成,高級技工很難從職校培養出來。
5、從就業形勢和質量看,學生就業火爆僅是一種表面現象。職教體系未能跟上變化,上級主管部門統得又太死,對文化課重視有余,對專業課關注不足,很少給職校以辦學自主權,職業學校的市場適應能力也就被根本性削弱。表現在學生就業的崗位技術含量不高,穩定性差,回頭率(或者說流動率)高,有的僅僅是作為企業廉價的勞動力。企業許多技術含量高的崗位,職高生又難以適應。原因是職校技能訓練抓得不實,學生的職業能力未能真正形成,就業竟爭力很弱。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職業教育不容樂觀,長此以往職業學校不僅很難承擔社會賦予學校的重任,同時也削弱了職業學校發展的后勁,很難說,當前輝煌同時,就不在孕育新的衰敗期的到來。
三、 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1、更新觀念
長期以來,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問題上,思想觀念上始終存在著誤區,認為職校生低人一等,只能做些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或者認為應讓雙差生、高考落榜生接受職業教育等等。在招生時所有普中招滿后才能讓職校招生,數量和質量均不足,這都是對職業教育的錯誤認識。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各自的培養目標不同,側重點不同。職業教育是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所急需的技術、管理、服務人才。所以職業教育也必須有高素質的生源才能支撐。
2、要增加職業學校技能指導教師的編制
目前,我市職教主管部門對職業學校技能指導教師采取“雙師型”模式,要求專業課教師在勝任理論教學的同時要獲得中級工以上的技能證書,能勝任技能課的教學,這種模式對促進技能指導教師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教師雖然獲得了“雙師型”教師的稱號,但不能很好地安心于技能教學的崗位;也有一些“雙師型”教師由于長期不練,技能退化較快,遠不能勝任當前的技能教育指導。同時既從事理論教學又從事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很難適應技能集中訓練的模式,在從事理論教學時教師很難抽出一個集中的時間進行技能指導,往往采取的是輪流式、流水式的指導方法,質量很難得到保證。故增加專門的技能指導教師編制,允許學校從工廠聘請能工巧匠來校作專職的實習指導教師,無疑會對職校的技能教育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應對職業教育的師資配備進行調控。一是在師資調配上予以適當傾斜,以彌補師資力量的不足和水平的不高;二是出臺相應的政策吸引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到職校任教,并注重名師的培養,通過名師帶動創建名校,培養名生。
3、積極探索產學合作的辦學路子
產學合作、社會參與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基本渠道。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作用很多,如:可以降低技能教育的成本,促進產教結合的實施,拓寬學生技能訓練的層面,同時又能使學生在真實環境中接受企業生產與管理的熏陶,增強教育的效果。但目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普遍的現象是企業要享受職業教育的成果,不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原因是怕影響企業的效益。如果政府能建立一種企業參與職教的獎勵制度,對參與和支持職教效果好的企業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如免稅、減稅、抵稅等),政府既然允許福利企業的存在,為什么就不能再設一個“職業教育福利企業”呢?產學雙方要努力加強對話:學校應主動采取行動,積極滿足產業界的需要;企業應當完善與產學合作有關的各項制度,建立完備的交流基礎。只有引進產學結合的辦學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才能真正做到成果共享,盡快地增加教學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技能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4、完善資格認證制度
為確保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同步發展,應成立一個機構來規范職業教育的管理,建立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格證書體系,來保證各職業資格相互間的認可。加強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一體化,完善學術資格與職業資格之間的轉換;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學位證書并舉的制度,增強兩者之間互補的靈活性和滲透性
5、堅持“先培訓(教育),后上崗,嚴格持證上崗“的勞動準入制度
我國用人制度中“重學歷,、輕能力、輕職業資格證書“的傾向,制成社會不重視職業教育,勞動者不重視提高自己的技能。要扭轉這種傾向,除了進行思想教育、加強宣傳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職業崗位資格證書制度,嚴格要求持證上崗。有了這種制度,職業教育在培訓和教育中才有明確的標準,職校學生才有提高自己技能的積極性。
【職教論文|中職招生熱背后的思考】相關文章:
中職教育論文:中職教育之我見05-31
中職教改論文08-13
關于中職教育的論文08-21
職教論文--學校德育改革的幾點思考08-13
龍芯背后的思考08-13
中職教師德育論文08-13
職教期刊職教論文06-08
我國職教師資培訓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