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面理解經濟效益概念要把握好“五對關系”
全面理解經濟效益概念要把握好“五對關系”
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用公式表示: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要正確理解和把握經濟效益,需搞清以下五對關系:
1.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勞動消耗的關系。
提高經濟效益應當成為經濟工作的中心。應當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勞動消耗,使這個企業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反之,則經濟效益低下。如果企業偷工減料,生產的是偽劣產品,雖然減少了勞動消耗,但這是以損害消費者利益為代價的,是不可取的,最終也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這種脫離社會效益、脫離國民經濟整體效益而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是想方設法改善經營管理、革新技術、降低成本、開發新產品,提高企業生產和經營水平。我們要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2.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利潤總量的關系。
利潤是指生產總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差額,所以,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利潤,而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所以,經濟效益=1+(利潤/生產成本)。從以上公式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利潤增加,經濟效益未必好:如果利潤總量與生產成本同比例增加,則經濟效益不變;如果利潤總量增加的幅度小于生產成本增加的幅度,則經濟效益降低;只有當利潤總量增加的幅度大于生產成本增加的幅度時,企業的經濟效益才提高。可見,認為利潤增加,經濟效益就一定提高的看法是片面的。因此,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不僅要增加利潤,還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利潤/生產成本)。
3.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生產的商品質量的關系。
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就在于實現商品的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目的在于獲取使用價值。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首先必須生產適銷對路、質量較高、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合格產品,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但僅有良好的產品質量還是不夠的。這是因為:第一,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不僅是“物美”,還要“價廉”,這就要求企業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以較少的勞動消耗生產盡量多的勞動產品,否則,即使商品的質量很好,效益也會不好;第二,市場供求關系不斷變化,當質量好的商品處于嚴重的供過于求的狀態時,價格下降,往往使利潤減少,甚至價值也難以實現。總之,要提高經濟效益,不僅要重視商品的質量,還要想方設法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
4.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一方面,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企業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后,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多。反之,勞動生產率降低,個別勞動時間就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少,甚至虧本。從此意義上說,勞動生產率越高,效益越好。另一方面,如果生產的商品適銷不對路,質量不高,或是供過于求,那么這種商品就沒有市場,此時,勞動生產率越高,產品積壓就越多,其虧損也就越大,經濟效益越低。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就一定提高。
5.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發展速度的關系。
企業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經濟發展速度快,而勞動產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勞動消耗大,則經濟效益并不好。如果發展速度快,有用勞動成果大,勞動消耗小,則經濟效益好。企業經濟效益好,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因為經濟效益好,意味著獲得的經濟利益相對較多,獲得的經濟利益用于改善人民生活,能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用于改進技術,擴大生產,能增強生產能力,這些都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速度。我們必須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走出一條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河北定州中學政治組 郭永峰 周偉靜 郵編:073000
【全面理解經濟效益概念要把握好“五對關系”】相關文章:
小康要全面 健身要全民08-12
小康要全面健身要全民08-15
淺談如何把握與理解教材08-23
把握好批評的尺度08-16
怎樣加深英語課的概念理解08-17
關系好的句子01-03
公共關系戰略的概念及運用08-18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學策略08-24
正確把握課標要求全面推進拼音教學08-17
好兒童 要謙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