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歷史論文>歷史教學與馬克思主義教育

    歷史教學與馬克思主義教育

    時間:2023-02-24 17:32:27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教學與馬克思主義教育

    提要 本文指出,在歷史教學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必須講清人民群眾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正確認 識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引導學生掌握階級分析的方法。 
        關鍵詞 歷史教學 馬克思主義教育 唯物史觀 
        * * * 
        歷史教學應當通過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講授,以社會發展規律的知識來 教育青年一代,培養他們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提高他們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觀察 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必須把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貫穿其中。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就必須講清楚“人民群眾是創 
        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 、住以及其它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唯物史觀 認為,勞動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是歷史的真正主人。沒有勞動人民從事生產活 動,就不能解決人們的物質生活問題,人類就不能生存,更談不上社會歷史的發展。因此,社會發展史歸根到 底是生產力、生產方式發展的歷史,同時也是物質資料生產者即勞動群眾的歷史。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再進一步結合史實引導學生認識,勞動人民從事生產活動所提供的物質生活資料是創 造精神文化財富的物質基礎,一切科學文化藝術的創造和發展,追根溯源,都來自群眾的實踐。 
        歷史上,勞動人民直接創造了大量光彩奪目的精神文化財富。語言和文字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創造發 展的;歷史上許多優秀的建筑、雕刻、繪畫、詩歌、音樂、舞蹈的創造,都出于勞動人民之手。同時,在勞動 人民中,還涌現了許多杰出的科學家、思想家、發明家、文學家、藝術家。教師在教學中利用這些生動的歷史 事實,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群眾是科學文化的真正主人。 
        在歷史教學中,還必須結合史實,著重指出勞動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這種“決定”作用,在社會大變革時 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和突出。自原始社會解體以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代謝,總是 通過人民群眾社會革命來實現的。盡管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新興剝削階級也加入革命運動,甚至成為革命的領 導者,但革命的根本力量,推動社會變革的主力,始終是廣大勞動群眾。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就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杰出人 
        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順應時代的需要、階級的需要、群眾斗爭的需要而出現的。隨著社會 生產實踐和階級斗爭的發展,當歷史進程提出要求,特別是提出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的斗爭任務時 ,代表歷史發展方向或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先進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為了同維護舊制度的反動階級作斗爭, 需要在先進的思想、理論指導下,動員和組織起來,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這就要求有杰出的領導人物把這個 發動組織和領導群眾斗爭的任務擔當起來,而這樣的杰出人物必然會或遲或早地應運而生。 
        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夠在歷史上起重大作用,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和活動符合歷史前進的方向 ,代表著先進階級和集體的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或客觀上符合了廣大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任何杰出的人物 ,不管其個人特點如何,也不管其作用多大,都不能超越一定的歷史時代,不能脫離所屬的階級,不能脫離群 眾斗爭的實踐,更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在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歷史觀點,堅持辯證的分析方法。運用一 分為二的觀點,對歷史人物進行具體的、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對于以往的杰出人物,要分清其成績與缺點、 主流和支流,把握他的主要傾向。既要肯定他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同時又要指出其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只 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對歷史人物作出正確的評價。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必須引導學生掌握階級分析 
        的方法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就要依據規律性的歷史知識引導學生掌握階級分析的方法。我 們發現,不同的社會形態中,有不同的階級對立,同時也就有不同的階級矛盾。分析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應 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如講述中國古代“四大清明”的封建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時,應明確指出“盛世”僅僅是相對那些封建腐朽的專制統治而言。其實,盛世之下,并不能掩蓋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對立,不能掩蓋地主階級的窮奢極欲和貧苦人民饑寒交迫的強烈反差。十七世紀, 英國進步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克倫威爾,在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治的過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而隨后不久 ,便掉轉槍口鎮壓了國內的“掘地派運動”,并遠征愛爾蘭,暴露了資產階級反人民的階級本性。所以評價這 類人物時,引導學生一方面肯定他們的歷史作用,同時指出其階級局限性,以便得出一個全面的科學的認識。 
        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指導性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似迷離混沌的狀態中發現規律 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理論觀察社會歷史現象就是階級分析方法,這個方 法也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矛盾分析方法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根 據已經掌握的歷史知識去理解新的歷史知識,引導學生透過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培養分析、綜合歷史問題的能 力。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要想使學生透徹地掌握規律性的歷史知識,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 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必須在歷史教學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

    【歷史教學與馬克思主義教育】相關文章:

    馬克思歷史進步觀的實質08-26

    在歷史教學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08-07

    對庸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審視08-06

    關于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08-11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重視和加強鄉土歷史教學08-07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教學反思04-21

    動態的歷史與動態的歷史教學08-07

    歷史教學反思02-01

    歷史教學總結07-2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最新国自产拍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