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素養的形成,從教學評價開始
>科學素養的形成,從教學評價開始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小學科學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一些經驗,認為孩子們科學素養的形成,應從教學評價開始。一、評一評,實驗習慣形成了科學課堂上要用到的實驗材料,大部分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而小部分的材料,因為實驗室不具備或只憑教師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準備,就要由學生自帶。如:螞蟻、蝸牛、蝗蟲等小動物。這樣一來,許多問題就出現了。依賴性大的學生認為:帶實驗材料這么麻煩,我才不帶呢?反正我們組有這么多人,肯定會有人帶這些實驗材料回來的,我可以用別人的實驗材料做實驗。于是,每次上科學課,他只是帶了書本和筆。難得的幾個帶有實驗材料的同學中,由于自私和不平衡的心理在作怪,也不愿把自己帶來的實驗材料與他人分享,做實驗時,一邊做一邊用手遮擋,不讓別人觀看,更不用說是與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了。這樣,一節由教師精心策劃的科學課,就在學生的遮遮掩掩、吵鬧和埋怨聲中結束了。我發現,若是光靠批評學生,不采取一定的評價機制,這樣的情形會屢禁不止!后來,我把實驗材料的準備情況、實驗過程的互相協助、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操作、結論的得出都納入了學生的學習評價中。在實驗結束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組員間互相監督,并告訴學生:這學習評價將決定著他的期末成績的高與低。例如,在教學《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評價:評價內容: 評價等級 自評 他人評價我帶來的實驗材料 能帶齊(A)缺一種(B)缺兩種(C)一種也不帶(D) 我設計的實驗方案 能很好地實行(A)經同學修改后能實行(B)根本不能實行(C)我不能設計(D) 我協助做的實驗 在我的協作下實驗做得很成功(A)在我的協作下實驗做得一般(B)我沒有協作(D) 我親自做的實驗 我做得很成功(A)我需要別人的協助(B) 我想出的結論 正確的(A)我需要別人的協助(B)錯誤的(C)我沒有想(D) 今天表現最出色的是 由于實行了評價機制,我驚喜地發現了學生自帶的實驗材料充實了,學生的互相協助、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的實驗習慣形成了。二、評一評,學習沖勁來了我發現,每個班上總有這樣的學生:由于平時寡言少語,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高,實驗操作能力和協作能力較差,造成了考試成績的不理想。這些學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在課堂上的表現是懶懶散散、目光呆滯、愛理不理,一副與己無關的樣子的。他們認為:自己永遠只配當觀眾和配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評價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學《植物的一生》的時候,我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三顆綠豆的種子,讓他們在學校的生物園里把種子種下,讓他們根據在課堂上和課堂外學到的知識在課余時間給種子澆水、施肥、捉蟲。每隔幾天后,我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綠豆的成長過程,我還會發下這樣的一個評價表,讓學生對自己和他人進行學習評價。觀察日期 綠豆苗號 前三名高度(厘米) 種植人 根據評價表的情況,我讓榜上有名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種植綠豆的經驗。通過這樣的實踐和評價,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他們都很關心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驚喜地發現了:最先向我匯報綠豆生長變化情況的,是一些平時寡言少語,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高,實驗操作能力和協作能力較差,對學習缺乏自信心的學生;生物園里長得最高、最壯的綠豆苗,是屬于他們的,那是他們辛勤勞動、努力學習的結晶。從他們快樂的眼神中,我讀懂了他們對學習的樂趣;從他們滔滔不絕的演講中,我讀懂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三、評一評,課外學習繼續了小學科學的探究活動,不可能都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有相當一部分的活動是需要學生在課外繼續進行的。如觀察月相、星座的變化,飼養小動物等。為了能使這些科學活動得以在課后繼續開展,我采取了讓學生寫觀察日記、畫觀察畫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這些觀察日記、觀察畫,我先讓學生家長參與評價。通過家長的參與,指導和監督學生繼續開展科學研究活動。這些觀察日記、觀察畫,我每個星期收集一次,然后張貼在教室的黑板上,讓全體學生參與評價。他們評價的方式不是評分,而是寫出自己的心里話,如:你比我觀察得更仔細!你的畫畫得真美!你還要繼續努力!……這樣,學生的長期的課外學習得以繼續了,而且,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會了欣賞他人。泰勒認為:“評價過程本質上是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的問題。然而教育本質上是指人的變化,即是說所指向的目標是為了在學生的行為模式中產生所期望的某種變化,這樣,評價就是確定實際所發生的行為變化的程度的過程。”他認為教學的評價必須評估學生的行為,對同一對象的評估應該是多次而不能只是一次。科學評價相對傳統的測驗,有著許多優點:測驗是神秘的,學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確的努力方向,只知道把書中的知識點死記硬背,成為背誦的機器;科學評價是公開的,它指導著學生的努力方向,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素養。科學評價是全面的,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測驗是局部的,使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和信心。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是從對孩子們的教學評價開始。【科學素養的形成,從教學評價開始】相關文章:
以形成性評價代替分數評價08-17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08-18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08-17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08-17
英語形成性評價研究的設計08-17
煥發語文教學活力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05-10
《工業地域的形成》的教學設計08-17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04-22
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初中生的科學素養08-16
初中英語實施形成性評價的研究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