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班主任論文>中國3~9歲兒童道德的發展

    中國3~9歲兒童道德的發展

    時間:2022-08-08 10:57:30 班主任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3~9歲兒童道德的發展

        摘要 本研究通過對我國城鄉560名3~9歲兒童的調查,對其道德發展的總體水平及各因素的發展水 平與特點作了探討,結果表明:(1)兒童道德發展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具有較為明顯年齡特征,但無明顯的 性別特征。學齡階段的城鄉差異顯著。(2)兒童道德各因素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發展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 和城鄉差異,但無顯著性別差異。
        * * *
        一、問題的提出
        道德發展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兒童社會化的一條重要途徑。關于道德發展的研究,正 如美國學者R.M.利伯特等人所言:“道德發展的研究有一度至多只被放在心理學的邊緣,但近來它已處于顯著 地位,成為值得研究的、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課題。”[(1)]在兒童道德發展的研究上,相對而言,國外 起步較早。早在1894年,美國的厄爾·巴因斯和瑪格麗特·沙盧伯格就在斯坦福大學開創了道德判斷的研 究。后來皮亞杰、柯爾伯格等人關于兒童道德判斷的研究更是引人注目。國內本世紀60年代有一些關于青少 年道德發展的研究,比較有影響的如謝千秋的《青少年的道德評價能力的一些研究》。[(2)]但真正大規 模的協作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1978年,在上海師范大學成立了以李伯黍教授為首的兒童道德發展研究 組,之后在全國范圍內,立足于我國國情,在皮亞杰框架的基礎上,應用科學實證的手段進行了一系列大樣本 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其研究主要可分為五類:一是大范圍地檢驗皮亞杰模式,同時對它進行一定 的修正和發展;二是結合我國道德教育方針,探索我國兒童青少年以國民公德為核心的道德觀念的發展;三是 國內各民族兒童青少年道德發展的跨文化研究;四是結合我國道德教育實踐,進行影響兒童青少年道德發展的 因素研究;五是道德價值觀和品德結構的研究。[(3)]北京師范大學章志光教授為首的心理學同行,對學 生的品德形成進行了教育心理學的持續研究,他們提出為建立我國德育心理學體系而組織的研究大致上沿著三 條路線來進行:一是采用間接故事法測查我國3~12歲不同年齡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水平與特點;二是運用 教育心理實驗法探索學生道德行為表現的心理結構及其與教育條件、方式的關系;三是通過教育經驗總結法, 了解學生的問題行為及其矯正方法。[(4)]遼寧師范大學韓進之教授為首的關于青少年理想形成和發展的 系列追蹤研究以及西南師范大學曾欣然關于小學生品德認識心理結構發展的追蹤模擬調查研究均顯示了各自的 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在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的組織和指導下,我國中小學生品德心理 發展研究協作組采用問卷調查、情緒回憶、實驗、觀察等綜合方法,從分析品德心理結構入手,在較大樣本的 基礎上,調查和研究了兒童青少年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為的發展趨勢、特點及其相互關系,取得 了豐碩成果。[(5)]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教育和心理學工作者在積極引進、吸收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的 基礎上,對幼兒品德心理展開了大量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6)]所有這些研 究都為我國兒童青少年道德發展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然而,國內外有關道德發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圍繞道 德發展的認知方面進行的,關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研究并不多見,關于3~9歲這一年齡段兒童道德發展 的連續研究更是少見。
        從某種意義上講,個體道德發展過程,就是一種道德行為的學習過程,是社會道德規范經學習和實踐演變 為個體內在的道德品質的過程。這既是一種接受教育的過程,又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換言之,個體道德發 展的狀況,可以通過其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狀況加以反映。依據品德心理能力序列[(7)],筆者從知、情 、意三方面著手,結合實際,查閱資料,編制了調查問卷,進行測試。在道德認知方面,著重考察自我評價能 力的發展狀況;在道德情感方面,著重考察自我體驗能力的發展狀況;在道德意志方面,著重考察自我控制能 力的發展狀況;然后綜合三方面的資料,對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總體水平及各因素的發展水平與特點作出 評價,旨在為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促進兒童的道德發展提供一些科學依據。由于道德認知方面有許多可資借 鑒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兼及這方面研究的前提下,重點研究了兒童道德行為與道德體驗的發展。
        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本研究,將有關概念在此略加說明,是很有必要的。
        所謂自我評價能力,是指兒童以一定社會的道德準則和道德思維活動為基礎,對自己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行 為作出價值上的鑒別和判斷的能力。其實質是指自我評價的適當性程度。一般而言,適當性越高,說明自我評 價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本研究中自我評價的適當性程度,是通過比較兒童對自我控制能力的評價及其父母 對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評價而得出的。兩者間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說明兒童的自我評價越適當,能力就越強, 反之則越弱。
        所謂自我體驗能力,是指兒童在對自己的思想、言論和行為作價值上的判斷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能力。 它與兒童的自我道德認知和評價是分不開的。
        所謂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兒童在道德意志行為中善于自覺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與行動的能力。兒童自我控 制能力的發展與其認識水平有關,與他們控制自己的需要、興趣等直接愿望的水平有關。
        二、方法
        本調查研究主要采用問卷法。對學前兒童和部分年齡偏小、理解能力偏差的學齡兒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法 幫助其完成答卷,由主試逐題念給他們聽,并在問卷上記下他們的回答。
        測試是在江蘇城鄉6所幼兒園和6所小學中進行的。測試對象按年齡隨機取樣,分3(指滿3周歲不滿4 周歲兒童,下同)、5、7、9四個年齡組。共發放問卷64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為便于統計分析 ,每一年齡組取140份,男女各半。
        測試材料及計分方法如下:
        本研究共使用4種問卷:3~9歲兒童自我控制能力自測量表,分對行為控制(目的性、堅持性、自控性 )、對情緒情感的控制(抗感性和自制力)、以及言行一致狀況三個部分,共74個題目。自我體驗能力自測 量表共有26個題目。自我評價能力自測量表及父母問卷(對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評價,內容與兒童自評量表 相同)各有58個題目。
        茲以自我控制能力量表題目舉例如下:
        1.你總是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嗎?
        2.你經常忘記該做的事嗎?
        3.一件該做的事,不論是否有趣,你都能愉快地去做嗎?
        4.只要對一件事不感興趣,不管它是什么事,你都不會去做。
        單號題為正向題,從“很多”到“很少”依次記3~1分;雙號題為反向題,從“很多”到“很少”依次 記1~3分,分別按男、女、城、鄉、總進行統計。不同的是,兒童自我評價能力的分值取的是家長和兒童問 卷二者差的絕對值。
        最后,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水平將由自我控制與自我體驗能力的和及與自我評價能力的差這三項總合 分數反映。
        三、結果與分析
        (一)3~9歲兒童自我評價能力(SA)的發展
        1.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見表1。
        表1 3~9歲兒童SA的發展水平
        (附圖 {圖})
        表1表明,學前兒童亦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按理說,人的自我評價能力應隨年齡增長而提高,但 我們的調查結果未能反映這樣一種發展趨勢,恰恰相反,學前兒童與學齡兒童相比,是前者強,后者弱。F考驗 表明,各年齡組兒童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各年齡組間均數考驗還表明,除3歲組與7歲組、9歲 組有顯著差異外,其余各年齡組之間均未達到顯著差異(Z<1.96,P>0.05)。
        一般而言,在對自己的評價方面,學前兒童較學齡兒童更加依賴家長和老師,而成人對兒童的評價較之兒 童對自己的評價應該說更為客觀一些。學齡兒童的自我評價雖然也依賴成人,但與學前兒童相比,他們已具備 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只是這種自主性和獨立性較幼稚、不夠成熟罷了。由此看來,調查所反映的結果, 即兒童自我評價能力學前階段高于學齡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正常的。
        2.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性別差異。見表2。
        表2 3~9歲兒童SA發展的性別差異
        (附圖 {圖})
        從表2可以看出,無論是總體上還是其余各年齡組不同性別的兒童,其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均無顯著差異( Z<1.96,P>0.05),且無論是總體還是各年齡組都是女孩較男孩的自我評價能力強。這種情況可能 與家長對男孩要求較松,而對女孩要求較嚴有關。實際情況是否如此,有待進一步研究。
        3.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城鄉差異。見表3。
        表3 3~9歲兒童SA發展的城鄉差異
        (附圖 {圖})
        *P<0.05 **P<0.01
        從表3可以看出,除3歲組外,其余各年齡組及總體上均為城市兒童的自我評價能力高于農村兒童,且在 總體和5歲組表現為顯著或極顯著差異。城市兒童的自我評價能力高于農村兒童,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更有可能 受到較好的早期教育,而人的認識和評價能力是與接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關的。3歲組為何會例外,這是一個 饒有興趣的問題,值得今后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二)3~9歲兒童自我體驗能力(SE)的發展
        1.自我體驗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見表4。
        表4 3~9歲兒童SE的發展水平
        (附圖 {圖})
        * *P<0.01
        表4表明,總體上,兒童自我體驗能力呈現出隨年齡增長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趨勢。但這種發展是曲 折的,不平衡的。F考驗表明,各年齡組間有顯著性差異。經組間均數差異檢驗,發現5歲組與7歲組和9歲組 之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說明學前階段兒童自我體驗能力的發展是比較迅速的。
        2.自我體驗能力發展的性別差異。見表5。
        表5 3~9歲兒童SE發展的性別差異
        (附圖 {圖})
        表5說明,雖然總體上3~9歲兒童自我體驗能力的發展是女性略高于男性,但這種差異無明顯的統計學 意義,而且各年齡組兒童自我體驗能力的發展亦無明顯的性別差異。
        3.自我體驗能力發展的城鄉差異。見表6。
        表6 3~9歲兒童SE發展的城鄉差異
        (附圖 {圖})
        * *P<0.01
        表6表明,城市兒童的自我體驗能力高于農村兒童,且這種差異在7歲組和總體上有著極為明顯的統計學 意義(Z>2.58,P<0.01)。這種情況的產生是與兒童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相一致的。
        (三)3~9歲兒童自我控制能力(SC)的發展
        1.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見表7。
        表7 3~9歲兒童SC的發展水平
        (附圖 {圖})
        * *P<0.01
        表7表明,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7歲為一轉折點,在此之前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在此之后其發展呈 現為一種“高原”現象。說明7歲是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發展較為迅速的一個階段。各年齡組間的差異,經F檢驗 都達到極顯著水平(F=49.18,P<0.01)。各年齡組間均數差異檢驗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2.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性別差異。見表8。
        表8 3~9歲兒童SC發展的性別差異
        (附圖 {圖})
        從表8可以看出,3~9歲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發展在學前階段和總體上是女性高于男性,學齡階段為男性 高于女性,但這種差異均無明顯統計學意義(Z<1.96,P>0.05),說明3~9歲兒童自我控制能力 的發展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3.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城鄉差異。見表9。
        表9 3~9歲兒童SC發展的城鄉差異
        (附圖 {圖})
        * *P<0.01
        表9表明,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無論是總體上還是各年齡組,均為農村兒童高于城市兒童,且這種差異 在9歲年齡組和總體上均有極顯著差異。為何農村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強,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的產生可能與 農村兒童的父母對子女要求較嚴,而城市兒童的父母對子女的要求較為寬容有關。
        4.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發展
        (1)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一般趨勢。見表10。表10表明,3~9歲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三因素 發展是不同步的。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在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感方面能力的發展有其共同特點,即以7歲為轉 折點,3至7歲呈上升趨勢,7~9歲略有下降,但其水平依然高于學前兒童。言行一致性則隨年齡增長而提 高。F考驗表明,在上述三方面,各年齡組間均有極顯著差異。各年齡組間均數差異檢驗結果表明,除三因素在 7歲與9歲之間以及言行一致方面3歲與5歲之間無顯著差異外,其余各年齡組間均有顯著差異。說明3~9 歲兒童在行為自控、情感自控和言行一致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具有較為明顯的年齡特征。
        表10 3~9歲兒童SC各因素的發展水平
        (附圖 {圖})
        * *P<0.01
        (2)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性別差異。見表11。從表11可以看出,各年齡組兒童在行為自控、 情感自控和言行一致方面的發展均不存在明顯性別差異(Z<1.96,P>0.05)。
        表11 3~9歲兒童SC各因素發展的性別差異
        (附圖 {圖})
        (3)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城鄉差異。見表12。表12表明,在行為自控方面,無論是總體還是 各年齡組均為農村兒童高于城市兒童,且9歲組及總體上城鄉兒童得分呈現為顯著或極顯著差異。在情感自控 和言行一致方面,除9歲組城鄉差異極為顯著外,其余各年齡組和總體上均無明顯差異;但學階段是城市高于 農村,學齡階段和總體上則相反的特點卻也比較明顯。
        表12 3~9歲兒童SC各因素發展的城鄉差異
        (附圖 {圖})
        *P<0.05 * *P<0.01
        5.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發展
        (1)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一般趨勢。見表13。表13表明,3~9歲兒童在行為的目的性 、堅持性和自控性三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目的性方面,以7歲為轉折點,在此之前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 ,在此之后略有下降,但其水平依然高于學前兒童。在堅持性和自控性方面,則隨年齡增長而提高。F考驗表明 ,三因素的發展各年齡組間均有極顯著差異。各年齡組間均數差異檢驗結果發現,除了三因素在7歲與9歲之 間以及在自控性方面5歲與7歲、9歲之間無明顯差異外,其余各年齡段之間均有顯著或極顯著差異。說明兒 童在上述三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
        表13 3~9歲兒童SC各因素的發展水平
        (附圖 {圖})
        * *P<0.01
        (2)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性別差異。見表14。從表14看出,除3歲和5歲兒童在行為的 目的性方面以及5歲兒童在行為自控性方面存在顯著或極顯著性別差異外,其余各年齡組和總體上在行為的目 的性、堅持性和自控性三方面均未表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
        表14 3~9歲兒童行為SC各因素發展的性別差異
        (附圖 {圖})
        (?)P<0.05 (??)P<0.01
        (3)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城鄉差異。見表15。從表15看出,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 展的城鄉差異情況是:①目的性方面城鄉兒童無明顯差異,除3歲組外,其余各組及總體上均為農村兒童得分 高于城市兒童。②堅持性方面,5歲組和9歲組城鄉兒童之間有極顯著差異,其余各組及總體上均無明顯差異 ,從得分看,學前階段是城市兒童高,學齡階段及總體上是農村兒童高。③自控性方面,除5歲組兒童有顯著 差異,總體上有極顯著差異外,其余各組城鄉差異均不明顯;但無論是總體上還是各年齡組的得分,都是農村 兒童高于城市兒童。
        表15 3~9歲兒童行為SC各因素發展的城鄉差異
        (附圖 {圖})
        (?)P<0.05 (??)P<0.01
        6.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發展
        (1)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一般趨勢。見表16。從表16可以看出,3~9歲兒童在情感自 控力的抗感(染)性和自制力方面的發展是不同步的,以7歲為轉折點,在此之前呈上升趨勢,之后略有下降 ,但其水平依然高于學前兒童。F考驗表明,各年齡組在抗感性和自制力方面有極為顯著差異。各年齡組間的均 數差異檢驗結果表明,在抗感性方面3歲與5歲及二因素在7歲與9歲之間無明顯差異,其余各年齡組之間均 有顯著或極顯著差異。
        表16 3~9歲兒童情感SC各因素的發展水平
        (附圖 {圖})
        (??)P<0.01
        (2)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發展的性別差異。見表17。表17表明,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發 展,無論是在總體上還是各個年齡組,均無明顯的性別差異(Z<1.96,P>0.05)。
        表17 3~9歲兒童情感SC各因素發展的性別差異
        (附圖 {圖})
        (3)情感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城鄉差異。見表18。從表18可以看出,情感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城鄉 差異情況如下:①在抗感性方面,學前段是城市兒童得分高,無顯著差異;學齡段及總體上是農村兒童得分高 ,其差異顯著或極顯著。②自制力方面,除5歲兒童有顯著差異外,其余各年齡組及總體上均無明顯差異。
        表18 3~9歲兒童情感SC各因素發展的城鄉差異
        (附圖 {圖})
        (?)P<0.05 (??)P<0.01
        (四)3~9歲兒童道德的發展
        1.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一般趨勢。見表19。
        表19表明,3~9歲兒童道德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總的趨勢是隨年齡而增長。各年齡組間的差異,經F考 驗都達到極為顯著水平(F=15.12,P<0.01)。各年齡組間均數差異檢驗結果表明,除5歲與7歲 組兒童之間無明顯差異外,其余各年齡組間均有極顯著差異,說明兒童道德發展并非一種線性的發展過程,而 是一種跳躍式的發展。
        表19 3~9歲兒童的道德發展水平
        (附圖 {圖})
        (??)P<0.01
        2.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性別差異。見表20。
        表20表明,不論是總體還是各年齡組,3~9歲兒童的道德發展均為女性優于男性。不過,無論是從各 年齡組還是從總體看,其道德發展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表20 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性別差異
        (附圖 {圖})
        3.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城鄉差異。見表21。
        從表21可以看出,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得分,除9歲組外,總體及各年齡組均是城市兒童高。其間 差異在學齡階段是顯著或極顯著的,但在學前階段及總體上,其道德的發展均無顯著的城鄉差異(Z<1.96 ,P>0.05)。
        表21 3~9歲兒童道德發展的城鄉差異
        (附圖 {圖})
        (l?)P<0.05 (??)P<0.01
        四、結論
        1.3~9歲兒童道德發展隨年齡增長而增長,且具有較為明顯的年齡特征,但無明顯的性別特征。雖然 除9歲組外,總體上和各年齡組得分均為城市兒童高于農村兒童,但這種差異只有在學齡階段才具有明顯的統 計學意義。
        2.3~9歲兒童道德各因素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自我評價能力是學前階段高于學齡階段。自我體驗能力 雖然是學齡階段高于學前階段,但學齡階段呈現的卻是一種高原現象。其道德各因素發展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 和城鄉差異,但無明顯性別特征。
        3.3~9歲兒童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行為自控、情感自控、言行一致)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行為自控 和情感自控能力的發展,以7歲為轉折點。在此之前呈上升趨勢,在此之后略有下降,但其發展水平仍高于學 前兒童。言行一致能力的發展則隨年齡增長而提高。三因素的發展均有較為明顯的年齡特征,但性別差異特征 均不明顯。
        4.3~9歲兒童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目的性、堅持性、自控性)的發展,除行為的目的性以7歲 為轉折點,在此之前呈上升趨勢,在此之后略有下降,而其發展水平仍高于學前兒童。在堅持性和自控性方面 均隨年齡增長而提高。三因素雖有顯著的年齡發展特征。但均無明顯的性別差異。就城鄉差異而言,總體上看 ,除自控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外,其余二因素的差異均不顯著。
        5.3~9歲兒童情感自控能力各因素(抗感性、自制力)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年齡發展特征,但其性別特 征均不顯著。從總體看,抗感性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城鄉差異,但自制力方面的城鄉差異并不明顯。

    【中國3~9歲兒童道德的發展】相關文章:

    中國3~9歲兒童道德的發展08-17

    中國的發展作文05-09

    中國發展簡報08-18

    發展兒童的創造活力08-17

    學習3-6歲兒童發展指南心得02-14

    中國的發展作文6篇05-09

    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體會3篇08-18

    關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心得03-13

    中國快餐發展形勢分析報告08-12

    中國:走向區域協調發展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免费视频 | 色福利视频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天堂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69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