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敢于懲罰善于懲罰──班級管理的一點思考
長期以來,懲罰作為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與開發。許多教師深 受“堅持以正面引導、說服教育為主”的理論禁錮,談“罰”色變,始終將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正面教育” 的偏狹區域,教育工作走上了步履維艱的“獨木橋”,陷入了軟弱單一,無為低效的困境之中。本文擬從懲罰 教育的現狀反思,懲罰功能,懲罰的操作方式和操作規范四方面談談自己的思考。一
追究造成懲罰教育“滑坡”的原因,大約有三。
第一,輿論導向的偏異。長期以來,由于過分強調正面教育,宣傳看好,研究有加,造成了深重的片面心 理積淀和慣性心理傾向,使人們一直倚重于正面教育,而對懲罰教育則貶而抑之、疏而遠之、越來越冷落、輕 賤、淡棄。這種單一的教育格局和宣傳偏異,人為地設置了樊籬、捆縛了自我手腳,大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整體 功能,把教育工作逼上了“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片面狹窄的形而上學軌道。
第二,心理認知的迷誤。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懲罰的目的和作用,他們以否定的心理偏執看待懲罰,貶低 懲罰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認定它是不道德的教育形式。總以為懲罰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引發他們的逆反 心理和對抗情緒,或是產生憂郁自卑,“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態。還有一些人,常常把懲罰看成是“體罰” 的代名詞。所以在懲罰的運用上總是思之又思,慎之又慎,生怕背上體罰學生的罪名,陷泥淖而污師德,惹是 非而得其咎。懲罰成了人們流短飛長的是非話題和教育管理難以通過的“瓶頸”。
第三,實踐效果的困擾。在教育管理實踐中,也有不少教師大膽地使用了懲罰,惜乎,效果不佳。或頂牛 沖撞,正面“引爆”;或陽奉陰違,暗中抵拒;或麻木不仁,無動于衷;或自暴自棄,沮喪頹放……負面效應 的多方面反饋深深地困擾著廣大教師,使他們困惑張惶欲施無計。只好始罰之,而終棄之。教育者對懲罰的失 敗運用就這樣一次次禍及懲罰本身,教育工作陷入了更深的認識盲點和行為誤區。悲哉?哀哉?沒有人研究總 結、深入探求,沒有人力排眾議、改革創新,沒有人著書立說、填補空白,懲罰教育在因噎廢食的消極退縮中 ,日趨式微,焉有善終。
失去一翼的殘缺的教育難以搏擊遼闊的思想領空,斷裂的教育空檔也難以凝聚整體教育的強大合力,它影 響著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育,帶來了諸多不良后果。
1、心理承受能力的弱化。懲罰與說服教育的此消彼長,長期盛行,使學生形成了一種接受心理定勢。即只 能聽順耳的表揚話,溫雅的規勸話,正面的鼓勵話,而一旦輸入批評信息,采用懲罰手段,就會產生強大抗體 ,引發回避、沉默、戒備、敵視等一系列行為反饋。懲罰教育的迷失與萎縮,使得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日漸荏 弱,他們不僅接受不了失敗、挫折、打擊、困厄的強烈震蕩,即便是善意的處罰,逆耳的忠言,微不足道的行 為杵逆,也本能拒斥,全力抵觸。他們太脆弱了!“溫良恭儉讓”的教育方式寵壞了他們,他們迫切需要增補 精神鈣質,才能適應生存需要,面對未來人生。
2、不良行為習慣的膨脹。不少教師出于善心愛意,總是慈母般地呵護學生,設想周至,關懷入微,生怕他 們磕了碰了,有所閃失,學生成了“花瓶”。這種過分保護學生的意識使得他們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也變得謹小 慎微、顧慮重重,唯恐傷害了學生(尤其是好學生),于是,對優點長處總是大加褒獎、肯定有加,對缺點錯 誤(尤其是小錯)則常不置可否,掉以輕心。不知并非所有學生都能慎獨敏悟,正確評價、審視、檢點自己的 言行。思想上的放松導致了管理失控,使得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潛滋增長,膨脹起來。一旦釀出某某三好學生 、優秀學生干部淪為扒手、罪犯之類的丑聞,我們就只有瞠目震驚,強咽苦果了。很顯然,“激變論”是不可 能的。如果當初我們一經覺察就對學生的錯誤言行亮出“黃牌”,實施正確引導,而不是姑息、遷就、放任, 無原則地寬恕憐惜,又怎么能走到這一步呢?
二
為了正確客觀地認識懲罰的實質和效用,增強操作的主動性、自覺性,我們有必要對懲罰的教育功能作一 個粗略的理性描述。
1、勸善。懲罰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否定評價。但懲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懲罰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向善 。即“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盡管懲罰對個體行為傾向不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但它卻提供了行為方向和向目 標進展的信息,它要求增加行為的變異性以避免再度受到懲罰。這樣就有利于學生排除改變不良傾向,選擇并 保持良好傾向,擇善而從。并在長期反復的實踐中,將正確的行為固著定型,同化到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中去, 達到“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孟子語)的教育目的。
2、激勵。不少教師只是片面地看到懲罰威脅功能的消極動機效果。不知懲罰同樣具有反向激勵功能,是行 為動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行為科學認為:任何人都具有追求聲譽、尊敬、優越、成就的動機,都希望 得到別人贊揚和肯定。對中學生來說,還具有爭強好勝的競爭心理,希望自己總是超過別人。故而,他們對于 失敗特別敏感在乎。所以適當地運用懲罰對學生進行行為改造是完全可能的。它能夠使學生從不愉快的情感體 驗中警醒自責,并對預感到即將失去的優勢與自尊而產生焦慮,從而激發他們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譽、學業等第 、和在別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而長善救失,積極努力。可見,懲罰能喚起學生的自我意識,引發他們的危機感 和焦慮感,使他們從所犯的錯誤和存在的缺點中吸取教訓,增加行為改進的動機強度。同時,“懲罰還能使學 生用意志的努力克服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是培養學生堅強意志性格的方法。”(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 教育學》第293頁)
3、警他。現行學校教育是以班級為基本組織形式進行的。由于處在班集體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自覺地具有尋 求歸屬、認同和支持的心理傾向,遂使這種群體組織形式形成了自身的教育優勢。它既可以通過集體教育個別 學生,發揮集體輿論、集體監督的巨大作用,也可以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影響集體。警他,就是通過運用懲 罰手段,教育個別,影響群體,以儆效尤的舉措之一。教師通過罰人,明確劃出行為“紅燈區”,警他毖后, 把正面教育的意圖和要求貫徹下去,使之轉化為學生和學生集體的自覺行為,這樣就不僅教育了個人,也教育 了整個集體。
三
懲罰的操作首先要打消思想顧慮,掃除心理障礙,敢于懲罰。因為,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復 雜過程。單純地依靠正面說服教育,啟發學生自覺,或是通過獎賞加強并鼓勵學生的行為再生,都還是遠遠不 夠的。畢竟,學生的道德認識和是非評判能力還不成熟,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和意志品質還較薄弱,他們的惰 性和拖沓的積習還很頑固。所以實施懲罰式教育管理,加強行為控制,強化紀律的約束機制是絕對必要的。只 有這樣才能造成獎懲賞罰的雙向教育和兩極互補,才能避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手硬,一手軟”的偏執單一 ,擺脫捉襟見肘,一籌莫展的教育困境。因為“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養成克制自己情感和不良行為動機的能 力,不僅可以用正面引導,說服教育的方法培養,也可以通過紀律約束,用強制和某種懲罰的方法加以培養。 ”(南京師范大學編《教育學》第276─277頁)。
其次,懲罰的成功操作是一種藝術和技巧,也是一種本領和機智。時機、心理、方式、數頻、強度、步驟 等都要掌握適度,“過”與“不及”都不能發揮最佳教育效果,達到預期目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敢于懲罰, 還要善于懲罰。善于懲罰,關鍵要找到恰切的懲罰形式,這種形式既要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又要有別于“體 罰”,使學生愿意接受它,借以彌補負疚心理。在多年的班級管理實踐中,我們對懲罰的形式作了一些有益的 探索,狠抓了常規式懲罰和評選式懲罰兩種主要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常規式懲罰。常規式懲罰是運用于班級工作常規管理中的懲罰措施 。主要有以下幾條。[1]損壞班級利 益,影響班級名譽的,罰為別人或集體做一件好事,以補償歉疚心理。[2]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的, 除必須按要求完成作業外,罰抄寫詩歌教育、名人警句數則,或為大家唱一支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認 識,改正錯誤。[3]不遵守課堂紀律,損壞公物等,罰為班級買一件紀念品(花、畫、字幅等)以挽回不良影響 。[4]打架斗毆或所犯錯誤有較深思想根源的,罰寫一份心理病歷,并針對錯誤寫一句自我警策的座右銘。[5] 考試出現了較大失誤與波動,罰寫一份學習病歷,分析病因,總結教訓,提出治療方案與對策。
2、評選式懲罰。評選式懲罰是利用學生的自尊好強心態,發揮集體教育優勢,定期(一般一月一次)舉行 的班級評選活動。評選的對象與內容是:(1)學習最認真的人和最不認真的人。[2]課堂注意力最好的人和最不 好的人。[3]完成任務最積極、最準時和做事最消極最拖拉的人。[4]進步最快的人和最需要進步的人。這種懲 罰對比鮮明,反差巨大,是一種精神上的強刺激,心靈中的十字架。為避免成為后一類人,學生們都十分注意 自己的言行,克己守紀,勤奮好學,無形中就提高了班級教育管理的水平。
四
懲罰的操作不僅要注意方式方法,亦應講究操作規范。否則就會大大影響實施效果,甚而產生負面效應。 一般說來,規范化的操作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和說服教育相結合。單純地進行正面教育和單純地進行懲罰教育同樣是錯誤的,都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所以,懲罰一定要伴之以說服教育,曉之以理,幫助學生認識錯誤的性質、危害、根源,認清為什么受到懲 罰的道理,并提出改進的辦法和努力的方向。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服口服,認同教師的懲罰手段,取得良好的教 育效果。
2、要出于愛心善意。熱愛學生是教師根本的職業道德,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行為準則。懲罰同樣不能偏離這 一基準。因為懲罰的目的是讓學生辨惡向善,并通過自己的行為矯正去避免懲罰,而不是為了讓學生去體驗懲 罰。所以,教師對于學生切不可歧視、厭惡、嫌棄、粗暴,而要熱情、誠懇、冷靜、細致。否則懲罰教育很可 能走火入魔,誤入歧途。
3.要掌握分寸,合理公正。處罰要依據學生所犯錯誤的性質、情節,以及對錯誤的認識態度來決定給予必 要的懲罰。要分別初犯和累犯,重犯和輕犯,無意和故意等,區別處治。切不可簡單化,“一刀切”。要防止 教師的“成見”與“偏愛”的情感因素在處罰中作崇,造成處罰的失衡、失準、失當、失敗。
4、要采用間隔懲罰。懲罰不宜濫用。泛濫無度的連續懲罰是一種災難。它能迅速引發受懲者的心理疲憊和 消極適應,導致無動于衷、漠然視之的心理防衛,從而造成懲罰的失敗。其次,過多的懲罰勢必引起高度的焦 慮水平,擊垮一個人自尊、自愛的心理保護屏障,導致自輕自賤、自暴自棄的精神坍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抓好學生的教育管理,一定要把正面說服教育和懲罰管理教育有機 結合起來,二者并重,雙管齊下。試看蒼茫寰宇,日以陽德,月以陰靈,陰陽互補,剛柔相濟,才形成晝夜交 替,和諧律動的自然界。對人的心靈的內宇宙實施精神改造和行為重塑,又怎么能搞單打一,唱“獨角戲”呢 ?盡管我們應該重視正面教育的主導作用,但也不應忽視懲罰教育的作用。要從孤掌難鳴的教育困境中走出來 ,從作繭自縛的封閉心態中走出來,從形而上學的認識迷誤中走出來。高舉起全面管理的雙刃劍,兩只手一起 抓,我們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能走出困境,抓出實效,再上新的臺階。
【敢于懲罰善于懲罰──班級管理的一點思考】相關文章:
讓“懲罰”更有效08-08
懲罰 “ 無情 ” 卻 “ 有情 ”08-13
在懲罰與激勵的邊緣08-08
關于懲罰的作文07-23
懲罰優秀作文08-31
懲罰優秀作文12-23
沖動的懲罰作文08-18
懲罰孩子的正確方法07-26
沖動的懲罰作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