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之初探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薄昂献鲗W習”是教學條件下學習的一種組織形式,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社會型學習模式,致力于構建一種學習群體。通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其特點為:主動參與,合作探索。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真正的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成了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F僅就“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幾點做法”做一下闡述。
一、 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是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善于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放下架子,俯下身來,靜心傾聽學生的發言,真正做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安全”的心理需要,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得到激活。
二、全員參與,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痹谡n堂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充分照顧到個體,注意學生間的合作與討論,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每一個學生自己和他人的學習。當遇到障礙,可以向老師請教,接受老師指導,還可以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啟發、幫助、協作,各抒己見,大膽探索,從中發現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相互說話,交流的機會多了,便于形成群情激昂的場面和民主的學習氛圍。
同時,合作學習還要注意把握時機,掌握策略,討論的問題一定要有可研討的價值,否則易使小組合作代替個人思考。如我在教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 ”時,我是這樣做的:先出示一組由正方形、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組成的圖形,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的面積和哪些因素 有關。然后出示一些三角形,讓學生猜猜它的面積和哪些因素有關,有的猜和角有關,有的猜和高有關,有的猜和邊有關 ……從而引出課題。接著讓學生利用桌子上的一堆三角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擺一擺、拼一拼,看一看有什么發現。結果學生通過拼擺三角形,很快發現了兩個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兩個一樣的任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最后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和哪些因素有關,自然水到渠成。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運用激勵性語言,讓學生有成功喜悅感
兒童渴望與小伙伴建立友好的關系,渴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喜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的展開,在交流中不斷的發生碰撞與相融。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往中,酒會逐漸學會尊重他人,學會樹立自信,學會怎樣與他人協作完成任務,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獲得別人的承認,得到別人的贊揚和欣賞。而教師在課堂中注意時時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的想法好奇特呀!”“你說的思路老師還沒有發現呢!”“呀!你今天的表現讓老師也好吃驚呢!”……在受到老師的夸贊和肯定后,學生的積極性會空前高漲,做起事來勁頭更大。
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充分表現自我,而且在與人的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激發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力,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中學會知識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因此,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從小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之初探】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運用初探08-20
培養學生自主學文的教學初探08-17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08-24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三]08-17
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論文08-15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初探08-12
構建數學教學模式與合作能力的初探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