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義。”“數學應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便告訴我們,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學好數學的目的便是為了服務于生活。離開生活的數學只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于是,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素材,積極創設問題情境,營造一個激勵、探索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學習空間。
一、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問題的設置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教師精心組織學生提問,進而學生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常用手法。
首先,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內容安排上要盡可能地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中抽象出數學問題。
其實,教師可以在課堂練習中設置開放性的習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面對開放性的習題,學生會思考:“怎么條件不夠?是不是有多種答案,是不是還有不同的方法?……”,這樣,數學問題就來了,學生就會發展意見,從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再次,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可以有意識地拓展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利用新知識,新問題與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矛盾,提出學生力所能及,而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也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狀態,讓他們在積極主動中集中智慧和意志,通過充分的思維活動去發現、獲取知識,發揮、拓展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中要靈活設置問題,善于引導學生提問,并且還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從而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數學教師中應注重情境教學
情境,即情感或心境的氛圍,情境理論認為,學習不可能脫離具體的情境。情境不同所產生的情趣也不同,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一種和諧、融洽、寬松的教學情境,以情育人,以情動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我認為,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應該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增加教師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優秀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的是他的親切、和諧的笑容。課堂上,探尋、鼓勵、肯定、贊許的目光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第二、提供感性的、探究性的并且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的數學素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需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典型意義的,數量豐富的直觀背景材料,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辨別、抽象,從而獲取新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向學生提供一些研究素材,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思考,通過觀察、分析、類比、歸納、作圖等程序,探索規律,建立猜想,并進行邏輯驗證,從而得到法則、公式等新知識,并且獲得一定的探究能力。
第三、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查。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調查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創造數學,并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獲得自信,充分發揮自己解決問題的潛能。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創設問題情境,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生息和時代色彩,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讓數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能夠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數學的價值。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相關文章: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08-17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08-18
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探究09-05
淺談小學數學的情境教學08-14
淺談數學教學中差生的轉化問題08-17
淺談情境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實施08-17
淺談高中化學中的情境教學08-18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差生轉化問題08-17
淺談高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08-20
淺談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