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愛國主義教育走進英語課堂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解疑釋惑,幫助他們排除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責無旁貸;將道德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同時也不容忽視。傳道、授業、解惑,三位一體應是教師在從事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的。
一、將學習英語目的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
給初學者上第一次英語課,我總要提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要學英語?”同學們自然是各抒己見。其中有不少答道:英語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大都說的是英語以及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必須要懂英語等等。我進而又問:為什么是英語而不是漢語有如此殊榮?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但漢語為什么沒像英語那樣具有如此大的國際影響?學生們啞然。于是我就給他們講述“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的囂張;講述“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的大清帝國的軟弱;講述北美殖民地的獨立等。我告訴學生:英語之所以運用廣泛影響深遠主要因為早期英國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進行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的侵略進而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造成的。我們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更好地向發達國家學習,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爭取主動,把我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一堂英語課成了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政治思想課。我覺得很有必要,且非常值得。我們學任何一門課程都有目的性,各科任老師都可根據所教專業的特殊性加強目的性教育。將它與祖國的關系聯結起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算是一種教學嘗試。
二、根據學生好動、自約性不強的特點,反復強調,不失時機地強化他們的愛國主義意識。
此后一段時間,英語課文中出現這么一個句子Englishisausefulworkinglanguage,peoplemustspeakEnglishintheimportant
meetingoftheworld.講到這里,我就向他們這樣補充:在聯合國大會或其他一些國際性會議上,一般必須講英語及其所在原因。后來書中又出現DoyouknowwhatlanguageisspokeninAmerica,AustraliaandCanada?這類句子時,我自然會講明其歷史、政治淵源,讓學生懂得:英語之所以流傳廣、影響大,歸于早期英國的“輝煌”。只有當國家繁榮昌盛時,才談得上她對世界的影響,英語的廣泛使用也正是如此。不失時機地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這既符合教育學規律,又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
三、將教材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渾然一體。
英語中的冠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難點。在講到在“國家”這類名詞前不能加定冠詞“the”這一語法特點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說若在“國家”這類名詞前加上“the”會犯嚴重的政治錯誤。挺聳人聽聞的,同學們露出茫然的神情。于是我舉例:若寫“theChina”(這個中國)豈不意味著還有“那個中國”?學生釋然。
在教單詞時,我也不忘“結合”。學生在學east(東)west(西)south(南)north(北)等方位詞時,我講了這么一句話Eastorwest,southornorth,homeisthebest.(不論走到東西南北,家是最好的去處)不僅押韻,還利于單詞記憶。接著我跟他們講這個“家”也可指國家,順著就講到了游子盼歸,講到香港、臺灣……
四、將各種英語時態與現實生活掛鉤。
英語的各種時態是難以掌握的語法重點。為了說明“一般現在時”表示經常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況,我說:TaiwanisapartofChina這一不容歪曲的事實。在教“一般將來時”的時候,我寫到:Macaoisgoingtobebackhome.(澳門將回到祖國懷抱。)教到“現在進行時”的時候,我又將這一句子稍稍變化Macaoisgoingbackhome.(澳門在回歸中。)并通過這兩個句子說明兩種時態的內在聯系。教“現在完成式”Hongkonghasreturnedhome.(香港回歸了!)豈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句?
像這樣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我的英語教學中的例子不勝枚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任何一位老師,只要他是一位愛國之士,只要他是一位有心之人,做到這點是不難的。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也是一項千秋偉業。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教材內容溶為一體,在英語教學中有著廣闊的天地。
[1]
【讓愛國主義教育走進英語課堂】相關文章:
英語課堂教案06-29
走進殷墟,走進商朝08-15
巧做英語課堂筆記08-13
英語課堂的“活動”與“參與”08-17
英語課堂教學反思10-25
英語課堂中的德育滲透08-12
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08-13
小學英語課堂提問初探08-17
把趣味活動引入英語課堂08-17
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