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語“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教學改革的嘗試
1990年8月東北師大和撫松三中共同開展關于“優化農村初中外語教學的改革實驗”研究。經過近四 年的實踐,在課題組和實驗校領導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實驗呈現出越來越好的勢頭,并且已取得了可喜的 成果。這次改革實驗的具體作法如下:一、轉變教學觀念,確定教改方向
建國以來,中學英語教學發展坎坷,特別是十年動亂,更使英語教學降低了質量。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一 直走“語法翻譯教學法”的路子。課堂上教師采用“講解?翻譯?朗讀?作題”的教學模式。語法知識被視為 教學核心,教學以講解詞匯、語法和分析課文中語言點為主,把語言作為理論知識來教;課堂上學生的聽說機 會很少,教師以漢語為教學語言;師生之間的交流基本上是用漢語進行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能背出一 系列語法條條,但卻連最簡單的常用語也聽不懂和說不出。初中三年花費數百學時,學得的卻是“聾啞式”英 語。
究其原因,主要有:(1)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觀念陳舊落后。部分教師英語語言素質較低,不具備 最基本的聽說能力,難以勝任聽說教學。(2)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中考和高考試題比較重視語法和書 面知識,不設聽說內容。在這根“指揮棒”的影響下,教師不得不采用“講解?翻譯?朗讀?作題”的模式, “肢解”課文,做句子的分析和翻譯,大搞“生詞開花”和“題海戰術”;重視語言知識、卻忽視了學生運用 語言能力的培養。(3)教材的限制。現行初中英語教材從指導思想和編寫體系都受到結構主義語法教學理論 的影響,對語言的功能重視不夠,課本中脫離語境的句型操練較多,訓練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練習較少; 閱讀量有限,生詞率較高,語言材料的復現率較低,給聽說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4)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 ,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因素。教師在課堂上就知識講知識,學生被動地機械背誦模仿。久而久之,學生感到乏味 ,興趣索然。大多數學生語音不過關,他們付出了努力,所學得的卻是“聾啞英語”,導致大部分學生知難而 退,放棄英語學習。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中學英語教學的突出問題是“聾啞外語”。針對這一點,我們確定了教學改革 方向,并提出了中學英語課應采取“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交際型英語教學模式。這種設想基于以下觀點: (1)普通語言學認為語言是有聲的,任何有聲語言總是以口語為第一性;書面語是口語的文字記錄,是第二 性的。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口語始終處于首位。因此,教學要“聽說領先”。但是,口語具有出口即逝,難以 捕捉的特征,又決定了外語教學中一定要“讀寫及時跟上”,以便將口語固定下來,鞏固聽說教學的效果。( 2)社會語言學認為,社會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本質功能,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因此,語言教學應該以教給學 生如何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為主。語言知識的學習是為更好地使用語言工具,發揮其交際功能服務的。語言知識 的學習要服從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
二、把教師培訓做為外語教改的根本措施
舊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英語素質、組織能力以及教學設備的要求較低,教師只要掌握一定的詞匯,具備基 本的語音和語法知識,帶上課本和粉筆就可以上課。新式的英語教學對教師要求比以往高,特別是要求教師本 身要具備較強的聽說能力,否則就無法治愈學生的“聾啞癥”。
1990年實驗開始時,實驗校的十一名英語教師中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一人,大專學歷的一人,中專學歷 的九人,而且大多數教師是電大或函授畢業的,在校期間沒有受過正規的聽說訓練。因此,他們的口語水平都 不能適應新的英語教學模式。為了實驗的順利進行,我們首先從教師培訓入手。
教師培訓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離崗集中培訓;二是在崗邊教學邊培訓。自1990年起,我們每年抽 出4-6周的時間進行離崗培訓。在這期間,東北師大實習生來實驗校頂崗實習,教師則離崗集中時間系統地 學習教學法、精讀和聽說等課程。由于實習生頂崗帶班,教師可以安心學習,同時也為實習生創造了一個全面 管理班級的實踐機會。集中培訓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1)學習當代的先進教育理論和教學 經驗。通過學習,教師們充分認識到外語是學習文化知識、獲取信息和國際間交往的重要工具;當前國家改革 開放需要大批懂外語的人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勢在必行。經過學習,外語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以下 變化:一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觀念轉變;二是由傳統的只教知識向既教知識又培養學生交際能 力的觀念轉變;三是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轉變。通過培訓,教師增強了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 了事業心,從而為教改實驗奠定了思想基礎。(2)學習英語教學法的理論篇和實踐篇,教師了解了國內外英 語教學法的主要流派以及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開擴了眼界。教師們認識到,英語教學法是研究英語教學規律 的科學,對外語教學實踐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另外,精讀課和口語課的學習,使教師們增長了英語專業知 識,特別是聽說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3)詳細分析和研究了現行教材,學習了各種課型的處理方法和組織 課堂教學藝術。培訓中,教師們大練基本功,人人投入口語、簡筆畫和教材三功訓練。教師們努力作到發音正 確、口語流暢,用英語進行教學。備課時切磋教法,研究教材中的難點、重點。每位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內容、 獨立設計各種形象逼真的簡筆畫進行交際性教學,駕馭教材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口語訓練
英語作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之一。語言的最本質功能是交際功能。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通 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目前的英語教學中特別要注 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英語教學的交際性要求教師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教。語言知識是通過語言訓練獲得 的,而不是教師作為理論教給學生的。學生們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也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培養出 來的。因此,語言實踐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沒有語言交際實踐活動,就不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 力。于是,我們將教學模式由傳統的“講解?翻譯?朗讀?作題”的“聾啞”模式轉向“介紹?操練?實踐? 鞏固”的交際化教學模式。
在“介紹”這一環節里,教師是講課者又是示范者。要求教師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簡明清楚地介紹新的 語言材料,并做出示范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操練和實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花大氣力研究、琢磨如何創 設情境。現行的教材給課堂的交際化,在內容和情境上帶來了一定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對那些實際生活中并不 存在、脫離語境的語言材料加以改編、靈活處理,創設直觀、真實、可行的情境。某些課文
難點比較集中,就 采取適當方式分散難點,進行知識滲透。讓學生在不太困難的情況下進行學習,使用語言。此外,通過比較真 實的語言環境,進行豐富多彩的表演,也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為他們創造參與活動的機會。 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
【英語“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教學改革的嘗試】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低段聽說讀寫08-17
語文在聽說讀寫中精彩論文08-15
聽說讀寫結合,指導作文教學08-17
導讀導悟 聽說讀寫全面訓練08-16
“聽說讀寫畫”結合,提早作文訓練08-17
聽說讀寫譯五步曲探微08-17
作文教學改革嘗試08-17
拼音教學改革的新嘗試08-17
聽說讀寫看思動,畫演唱游賽問答08-17
聽說讀寫童話故事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