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議“每日三分鐘說英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雖然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帶學生讀單詞,進行句型和對話訓練,可是學生在讀背時總是吱吱唔唔,不是語音語調(diào)不正確就是背了前面忘了后面。而且學生中還普遍存在小學英語學得好壞無所謂,到了中學還得從頭學的思想。因此,學生的學習成績始終不能提高。
近年來,我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奇、可塑性大等特點,在教學中開展了“每日三分種說英語”活動,說英語的內(nèi)容是根據(jù)本節(jié)所上的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領會說的目的。
例如,學了小學英語課本第二冊第一課的句型后,就要求學生每人口頭造三 個verb to be形式的否定句。采取開火車的形式,一個學生說,其它的同學聽,有錯誤的地方讓學生自己互相糾正。這樣簡單的造句,好、中、差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
又如,在上新的課文或?qū)υ挄r,不直接讓學生看書,而是讓學生反復聽錄音,邊聽邊掃除障礙,讓學生模仿錄音朗讀。讀熟后,讓學生復述并啟發(fā)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利用預定的話題進行自由會話。學了第二冊第九課的對話,班上有一對學習偏中下的學生就自編了這樣一組對話: A:May I have two rubbers?
B:What colour do you want?
A:Green.
B:Here you are.
A:How much are they?
B:Twenty-four fen.
A:Here’s the money.
B:Thanks.Goodbye.
A:Goodbye.
這樣做,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語音語調(diào)又能得到及時糾正,還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由于每天說三分鐘英語已形成慣例,不少學生為了使自己的對話和造句內(nèi)容更加豐富,并能在課堂上一顯身手,他們常常在課間進行討論,甚至上學、放學的路上也能聽見他們?nèi)宄扇旱赜糜⒄Z會話。近一年來,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樹立了學好英語的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環(huán)境,為今后進入中學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安徽信息員姚自美)""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在外語教學法術語中,常說的用外語思維,也就是用英語思考,或確切地說,就是用英語想。用英語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語進行表達和理解時,沒有本族語的介入,沒有“心譯”的介入,或者說把本族語思考的介入壓到極不明顯的程度,自己也感不到“心譯”的負擔。這才是真正流利、熟練的英語水平的標準。
用英語思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絕非神秘,高不可攀。初學時,“心譯”很明顯,總有一個從英文到中文的心理過程。這樣的話,既浪費時間,又把英文變成加入了本族語色彩的另一種語言了。但學習時間一長,反復適用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心譯”的程度就會越來越小,以至接近于消失。當然,完全消失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培養(yǎng)英語思維的基本途徑就是系統(tǒng)的大量反復使用,這是一種實踐很強的練習。
英語這門課是在中學才開設的,而中學生的本族語,即漢語,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族語已是根深蒂固且排外性很強。對學生來講,用英語思維最難,最常被卡住的地方,大多是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是兩種語言表達方式和習慣的截然不同,例如定語從句結(jié)構(gòu)、地點狀語從句結(jié)構(gòu)、句子的語序、主動與被動語態(tài)結(jié)構(gòu)。要達到用英語思維時思路暢通,就要多多注重這些英漢的差異點,大量進行練習,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對于學外語的人來說,大都會出現(xiàn)本族語思維和外語思維互相交織和交替的現(xiàn)象,在情景、話題、上下文、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熟悉的條件下,在好的外語環(huán)境中,外語思維就容易實現(xiàn)。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制造語言氣氛,降低一部分練習的難度,以換取更高的練習速度。有些學生一開始還可以避免漢語的介入,然而隨著練習難度的加大,學生不得不放慢表達和理解的速度,而本族語也自然地會把英語思維排擠掉。所以英語教學需要適當?shù)貕嚎s分析性練習、適當增大綜合性練習的比例,比如泛讀、自由問答、即興講話、無命題作文等。另外,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工具,那么任何工具的使用都要經(jīng)過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初學者使用英語思維時,多余的動作很明顯,總要一邊做一邊考慮,由于怕錯,想了又想,而由于英語不熟,詞匯不夠,所以就求助于本族語,產(chǎn)生多余的心理活動。因此,首先要消除學生怕錯的緊張心理,同時增加同義詞和同義結(jié)構(gòu)的替代練習,訓練有條理、有程序的表達習慣和理解能力。
思維要有邏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思維的邏輯性、條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反映的系統(tǒng)性和所掌握語言的系統(tǒng)程度。總的來講,邏輯結(jié)構(gòu)中的概念、判斷、推理與語言結(jié)構(gòu)中的詞、句、語段是對應的。語音問題與邏輯問題是密切聯(lián)系的。學生使用英語思維或表達時,除了語言本身表現(xiàn)困難外,有相當一部分還是邏輯上的困難。表達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缺乏嚴格的邏輯。理解不好,則是推理能力差,對所聽或所讀的不能從邏輯上進行整體的把握。因此,還要多多加強邏輯性的英語練習,注意按照英語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多種聯(lián)系,從性質(zhì)、類屬、層次、序列、因果等各方面的關系進行練習,訓練學生成套地表達和理解,形成以英語為主線的思想定勢,只要接觸某種話題、情景、上下文,思想就會以訓練過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趨勢進行,而相應的英語材料就會以連鎖反應的方式在大腦里源源不斷地出現(xiàn)。這時,學生不僅具有了在一 定范圍內(nèi)的英語思考能力,而且原有的思考能力也得到提高。再者,這樣學得英語,由于內(nèi)部聯(lián)系性強,同外部情景的聯(lián)系也系統(tǒng)化,所以在大腦中扎根牢、鞏固程度高。
總而言之,無論教師教還是學生學,都要注重以下幾點:
一、要反復考慮英語和漢語的具體特點。從一開始就要深刻認識英語及漢語的異同。在詞形、詞義、語法范疇、句子結(jié)構(gòu)上把英語和漢語進行具體的比較,真正了解并掌握英語的用法。
二、在學習方法上,逐步拋掉盲目的比附和不加區(qū)別地把漢語習慣套在英語上使用的做法,學會自覺的比較,獨立的思維,在意識深處形成英漢對應系統(tǒng),養(yǎng)成互不干涉的習慣。
三、除了理解抽象的語法概念和詞義時,盡可能地控制使用本族語。
四、科學地對待翻譯。翻譯實際上
【小議“每日三分鐘說英語”】相關文章:
小議“比”08-16
小議中學英語中的強調(diào)句結(jié)構(gòu)08-17
小議寬容08-16
小議摘抄08-17
《錯字小議》08-16
小議小學英語“十字”教學法08-17
小議“垃圾”作文07-08
小議寬容作文04-09
小議光榮的缺點08-16
小議慈善作文08-17